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曾向洋人高額借款,他們借款的用途有何不同
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是晚清重臣,都曾在清廷國庫空虛之時,向洋人借款。兩人借款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油畫上的李鴻章和左宗棠)
一,兩人向洋人借款都喜歡高利貸和大金額。
李鴻章向外國銀行借款有一句名言:「借錢少了,你是孫子,錢借多了,他是孫子。」所以,李鴻章每次借款,動輒數百萬。而且專門向利息高很多的銀行借貸。他在籌建北洋水師的時候,就曾經放棄了利息相對較低的法國銀行,轉而向利息高得多的德國銀行借了200萬白銀。
靠著這招,李鴻章先後向德國、法國、英國、美國、沙俄等國家先後借款數十次,金額總計數千萬兩白銀。
左宗棠前後6次向外國銀行借款,從1867年4月開始,到1881年5月結束,一共借款1959萬兩,支付的利息達到1036萬兩,相比低利息的銀行多付出288萬兩,這還沒算上中間人的傭金。
那麼,他們為什麼都選擇利息高的銀行借貸呢?
(籌建北洋水師)
一是只有高利息才容易借到大金額的款項。
晚清的國庫空虛已是世人皆知,洋人大多擔心清廷到時不能如期歸還,所以,只有用高利息和大金額作誘餌,外國銀行才有可能冒險一試。他們懂得高風險才會有高回報,而李鴻章和左宗棠也深諳「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
二是高利息能迅速籌到款項。
不管是軍務需要,還是朝政開支,清廷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急需錢款到手,因此,李鴻章和左宗棠為迅速完成慈禧交代的任務,只好向利息高、放款速度快的銀行籌款。
三是高利息能促使各州府儘快還款。
李鴻章和左宗棠的借款歸自己支配,但各州府既是擔保人,也是還款人。因此,各地都會想法儘快還清款項。這樣,他們兩人反而落得輕鬆,自有洋人催促。
(油畫《辛丑條約》)
二,兩人都想「以夷制夷」。
李鴻章借錢的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賠款。在晚清末期,經李鴻章簽訂的條約達30多個,其中大部分需要清廷賠款,因此,李鴻章就採用借洋人的錢賠給洋人的做法,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左宗棠為戰事而借款。在收復新疆時,左宗棠就曾向法國人借款,法國人就支持清廷對阿古柏開戰。在打敗阿古柏後,左宗棠轉而又向英國人借款,英國為了遏制沙俄,就對清廷予竭力以支持,順便得點銀子,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兩人都想通過借款,將外國綁架在清廷的戰事上,不過最終獲利的仍然是外國列強。
三,兩人借款的價值不一樣。
左宗棠的借款主要用於收復新疆和剿滅陝甘回民之亂,因此他的借款用途主要是用於戰事。即使讓清朝背負了沉重的債務,但他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物有所值的。
而李鴻章則不然,他所籌集的款項有很大一部分用於了慈禧的60大壽和光緒的大婚,還有一部分花在了對頤和園的修建上。這些開支總和就達數千萬兩白銀。還有人就此作詩諷刺慈禧,「北洋水師的鐵艦全覆沒,頤和園裡的石船永不沉」
不過,不管李鴻章和左宗棠如何多方籌措,對於腐朽的清朝來說,都是杯水車薪。清朝政府已經非常腐朽,走到了亡國的邊緣。
(參考資料:《清史稿》)
※老十四胤禵本來呼聲最高,又獲康熙大力栽培,為何敗給胤禛
※蜀國尚有雄兵數十萬,為何魏國一小支軍隊殺到,劉禪就投降了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