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心睦鄰尊知重教 九龍世澤十德家聲

同心睦鄰尊知重教 九龍世澤十德家聲

原標題:同心睦鄰尊知重教 九龍世澤十德家聲

林氏知名建築大埔縣花萼樓每年春節期間都將舉行祈福活動。圖片攝於2018年2月18日。

為紀念著名畫家林風眠先生,弘揚林氏崇文重教的精神,梅州市重修了林風眠故居。

林風眠故居位於梅江區西陽鎮閣公嶺村,建於清代,坐南朝北。

林氏圖騰。

「林」在漢語中有兩種含義,一是成片的樹木或竹子,另一個則表示為聚集在一起的同類人或事。即「林」寓意著團結一致,和睦共處。對於林氏族人而言,團結便是家族的精神所在。


據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排在姓氏人數榜的第16位。其中廣東約有311萬林姓人口,居於福建之後,屬於全國林姓人口第二多的省份。據現有史料記載,林姓最早由福建進入廣東,便是來到了梅州蕉嶺。從唐朝定居梅州後,千餘年來,林氏族人在此開枝散葉,並由此逐步遷至廣東、廣西、江西、台灣等地。而「睦宗親」「務讀書」等家風家訓也為梅州林姓培養了眾多名人。中國美術界一代宗師林風眠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南方日報記者 張柳青 汪思婷


本版攝影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林氏入粵最早來梅 在蕉嶺開基建祠


在梅州蕉嶺縣長潭鎮白馬村上合片,一排排嶄新的祠堂映入眼帘,牆壁上印著「德、孝、善、勤、忠、寬」等客家家訓。在眾多的祠堂中,林氏忠孝祠堂最為特別,它不僅是第二批梅州市「文化祠堂」,也是廣東林氏由閩入粵一世八郎公的開基祖屋。

追根溯源,全國林姓始祖是比干,他是商紂王少師。據《林氏世糸總記》和《姓纂》載,商紂王是歷史上的暴君,平日不理朝政,朝廷中以比干為首的文武大臣為著國家利益,直諫紂王。但商紂王執迷不悟,怒殺比干。因為比干夫人陳氏有孕,為了保護血脈,他們便逃避到長林石室中,隨後生了兒子,取名泉。周武王伐紂得勝後,下旨修建比干墓,並尋訪其後人,拜見他的兒子。因為長居在長林山,周武王便賜他為林姓,這就是林姓的由來。


「梅州的林氏支系眾多,大部分是從福建遷入。」梅州林氏宗親會會長林作堯說,除了在蕉嶺開基辟祠的八郎公,其他支系還有遷至梅縣開基的林岩,以及在大埔開基的評事公,他是福建林氏始祖林祿公三十二世孫。據了解,林氏在平遠的分布較為集中。《平遠縣誌(1979—2000)》記載:2000年末平遠林姓人口佔全縣戶籍人口的10.8%,是平遠第一大姓。平遠林氏也是福建林氏始祖林祿公後裔,於元末明初遷入。


正是因為支系眾多,大大小小的林氏祖祠遍布梅州。「在梅州,林氏祖祠就有數不盡的堂號,如西河堂、濟南堂、忠孝堂、九牧堂、九龍堂、雙桂堂等等。」林作堯說,這些堂號都是有緣由的,是與祖上的開基地、墓葬風水、官位等有關。


林氏宗祠常見的堂號有西河堂和濟南堂。據介紹,西河堂來自漢代郡名。東周時期,林氏三十六世林皋為趙國丞相,因避趙五禍,攜子及家人藏於西河白乾山,後為當地望族,故林氏以「西河」為堂號。濟南堂則是四十七世林遵,世居濟南,為濟南望族,其後裔以此為堂號。


說起堂號,不得不提堂聯。林氏宗祠的堂聯主要為「九龍世澤 十德家聲」,其中「九龍」「十德」是最重要的。「九龍、十德出自戰國時代趙國宰相林皋公(三十六世)生九子,九子皆有文才,且行仁積德,都是趙國官員,人稱九龍之父。十德即加上他們的父親,十德之門。」林作堯說,堂聯可以根據堂號來寫,例如平遠的林氏祖屋堂號為「雙桂第」,其堂聯為「九龍世德 雙桂家聲」。


「林氏一族行仁積德,媽祖是林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林作堯介紹道,媽祖原名為林默,因滿月仍不會哭鬧,故父母給她取名林默。民間傳說,媽祖專以行善濟世為己任,一直在湄洲島上揚善抑惡,拯救海難。「湄洲供海神,四海祭天妃」指的就是媽祖。據《媽祖錄》記載,自宋代至清代歷代皇帝給予媽祖褒封賜號共有36次,從「夫人」「天妃」到「天上聖母」。有船就有媽祖,有海岸就有天后廟,林氏族人信奉媽祖,當地人都會到媽祖廟朝夕膜拜。


崇文重教 孕育美術界一代宗師林風眠


驅車前行來到梅縣區南口鎮錦雞塘尾村,步行穿過狹窄的門坪,來到了百年民居將軍第。門楣上方的金色「將軍第」三個大字剛勁有力,象徵著將軍之志威武不屈。林氏家族在這裡孕育了三代將軍,是名正言順的將軍世家。


據介紹,這個將軍世家的第一代將軍是林竹筠上將,他被國民政府封為文威將軍,民國初年任廣西都督府參謀長;第二代將軍是林竹筠的三個兒子,即林伯民中將、林仲循中將、林銘如中將,其中林伯民中將曾任廣西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林仲循中將任潮梅鎮守史;第三代將軍是林竹筠的孫子林益堃少將。值得一提的是,林竹筠孫女林倫可是孫中山的孫媳婦,孫治強之妻。


「崇文重教一直是林氏家族的優良傳統,從古至今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將士。」對林氏家族文化頗有研究的林干軍說。

中國美術界一代宗師林風眠是梅江區白宮閣公嶺村林氏開基祖維公第十三世裔孫。林風眠自幼愛畫畫,是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和藝術大師,代表作有《春晴》《江畔》《仕女》等。林風眠受學界泰斗、創辦人蔡元培的賞識與提攜,被聘任籌辦我國第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學院(今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林風眠在白宮閣公嶺村出生、成長,於1919年梅州中學畢業後赴法求學。「他不但繼承了林氏崇孝道、明德性、處世事的優良傳統和家風,更體現了客家人百折不撓的精神。」林干軍說。


「我出生於廣東梅江邊的一個山村裡,我六歲開始學畫後,就有強烈的願望,想將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表達出來……經過豐富的人生經歷後,希望以我的真誠,用我的畫筆,永遠描寫出我的感受。」這是林風眠1989年在香港的自述,刻在他的故居「敦裕居」的牆上。


踏進「敦裕居」,只見天井鋪滿了鵝卵石,一反平常客家圍龍屋的水泥建築,讓人想起林風眠1963年曾撰文《回憶與懷念》里提到,他的祖父林維仁是個倔強、勤勞的山村石匠藝人,無論四季陰晴,都是光著腳板,對他疼愛有加,從小就教誨他「腳下磨出功夫來,將來什麼路都可以走」。


林風眠是梅州林氏的名人,也是驕傲。為了更好地紀念林風眠、弘揚林氏崇文重教的精神,去年11月,林風眠故居舉行了「林氏維公祖祠重修落成暨祖公登座慶典」活動,該村的林氏族人及來自海內外宗親和遷居瀏陽200多年的維公後裔共1000多人參加了慶典活動。


此外,今年新建投入使用的學校——梅江風眠小學也是梅州人為紀念林風眠而建。該小學以「致美、唯美、求美」為辦學方向,整體設計展示了林風眠藝術精神、客家元素和現代教育理念相融合,表達了對林風眠誠摯而深切的懷念。


「睦宗親」家風世承 教育後人團結一致


每年正月初三,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的花萼樓里,都有成百上千人聚集在一起舉行祈福活動。樓內鞭炮聲震耳欲聾,火花四濺,香霧繚繞。在圓樓中央空地,幾十張八仙桌擺成兩長排,桌上擺放著各家各戶帶來的水果、食物、酒等。花萼樓里,對聯、燈籠、人潮相映成趣,人們斟茶敬酒,焚香點燭,叩首跪拜行大禮,整個儀式莊重而神秘。


相傳花萼樓是由林氏先輩援宇公經手興建,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花萼樓設計精巧、結構獨特。它是廣東土圍樓中規模最大、設計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築,也是世界民居建築的一大奇觀和文化瑰寶。


花萼樓取義「花萼相輝」,源於《詩經》中的「常棣之華,萼不華華。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萼,意為「花托」,暗指家庭兄弟間的情誼就如同花與萼一樣,相互扶持輝映,既寄託了林氏祖先期盼家庭兄弟和諧共處的願望,又顯現了林氏族人團結勤勉、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

「凡林子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婦順,內外有別,尊幼有序,禮義廉恥,兼修四維。」林氏家訓中第一條就要求子孫厚道要「崇孝道,睦宗親」,要團結族人,孝老愛幼。「在林氏家訓中,家族和睦是重要的內容,從花萼樓的寓意中就能看出林氏先輩對家庭和睦共處的重視。至今,林氏依舊是十分團結的家族。」林干軍說,「正禮節 明德性」也是林氏家族精神中的重要內涵。


林氏家訓中提到「士農工商,各守一業。氣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儉,學必勤,動必端,言必謹。事君必忠吁,居官必廉慎,鄉裏必和平。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


「對於林氏族人而言,人立身處世,重在人格禮節的樹立。對待小人物不可以輕視之態,對待尊貴的人物也不能卑躬屈膝。」林干軍說,林氏族人祖祖輩輩教育後人要心存善意,要有容忍度量,做人做事堂堂正正,表裡如一,不可炫己之長,揭人之短。


「崇孝道,睦宗親」「正禮節,明德性」都是林氏家訓對後人為人處世的箴言,而「務讀書」則是家訓給予後代立世的寶典。家訓中要求族人不論貧富子女不論智愚第一要讀書。讀書則能知事理。


舊時梅縣的林氏宗族,普遍用「公嘗獎」的資金鼓勵本族學子讀書,所謂「公嘗金」,即宗族向族群內收集的共用資金。至今,該族依然有為家族中優秀學子給予獎勵,及為貧窮家庭的學生提供免費讀書的機會。


"公嘗金"獎勵學子的習俗可見林氏族人對讀書育人多麼重視。」喜愛研究林氏家族文化的林振興說,林氏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讓林氏後裔人才輩出,尤以文人雅士居多。「如著名畫家林風眠、曾任中山大學經濟系主任的林倫彥、曾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的林登雲等。」


梅州邵德堂楊氏是由林姓易姓而來。其遠祖林遠邵於元末明初從福建寧化石壁遷往梅州,傳至七世,約在明朝嘉靖年間,因故改為楊姓至今。


今年8月,林氏宗祠重建工作正式啟動,不僅得到了林氏宗族的支持,還接到邵德堂楊氏族人提供的資金支持。


家族字輩


梅州林姓排輩序

蕉嶺長潭八郎公林氏輩序


宗(21) 功(22) 宏(23) 遠(24) 祖(25) 烈(26) 輝(27) 煌(28) 世(29) 標(30) 清(31) 望(32) 代(33) 衍(34) 書(35) 香(36) 為(37) 洲(38) 里(39) 慶(40) 寶(41) 邦(42) 家(43) 光(44)


大埔湖鄉林氏輩序


崇(11) 卿(12) 士(13) 弘(14) 錫(15) 秀(16) 周(17) 昌(18) 世(19) 賢(20) 宜(21) 興(22) 華(23) 國(24) 文(25) 章(26) 廷(27) 緒(28) 廼(29) 宣(30) 孝(31) 友(32) 傳(33) 芳(34) 信(35) 義(36) 為(37) 先(38)


三河壩洋陶坪林氏輩序


應(10) 志(11) 玉(12) 淘(13) 山(14) 開(15) 伯(16) 賣(17) 榮(18) 華(19) 昌(20) 啟(21) 仁(22) 和(23) 盛(24) 發(25) 祥(26) 光(27) 泰(28) 福(29) 祿(30) 壽(31) 安(32) 康(33) 添(34) 富(35) 貴(36) 衍(37) 慶(38) 才(39) 能(40)


註:括弧內數字代表姓氏世數。


家族秘事


林氏圖騰:


林氏姓氏來源的體現「圖騰感生,演化為姓」,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是古代原始部落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徵。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


林氏圖騰(如圖)中的「木」是建木,即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種聖樹,又名扶桑、扶木。兩條建木並立意味著林。雙木之下是天齊壇台,是商朝末年比干之子避難長林山得此姓的體現,也表示著林姓自古有植樹成林的精神。


作者:南方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粵黑聯合培養北京冬奧會運動員
幫相親還是幫騙人?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