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處暑時節聽秋鴻

處暑時節聽秋鴻

錄音為管派創始人管平湖先生演奏,1949年前便已「打譜」(據傳世琴譜打出琴曲),至今尚未整理出版。據管先生弟子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鄭珉中介紹,管先生在1949年前最愛彈《五知齋琴譜》(1721)中《洞天春曉》《溪山秋月》《羽化登仙》《胡笳十八拍》《秋鴻》五曲,目前僅後兩首有錄音傳世。

圖源攝圖網

明人顧起元《說略》云:「處暑,七月中(古人把二十四節氣分為節氣和中氣,節氣與中氣相加差不多為三十天半)。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暑氣消解之時,古人會聽什麼樣的音樂呢?

同樣在明代,天文學家邢雲路在其《古今律歷考》中說:「律中夷則,音商,歷為處暑。」(十二律中的夷則,五音之中的商,對應的節氣是處暑)也就是說古人在處暑時要聽夷則律或者是商音、商調的曲子。

圖源昵圖網

《太玄經》《律歷融通》《律歷成書》《鐘律通考》《欽定續文獻通考》中也有「處暑律中夷則」「處暑則夷則五寸五分五厘一毫升二分五厘五毫」的記載。他們所依據的是漢代的候氣法:處暑時放置於三重密閉室內的,五寸多長的律管夷則,會感應到地氣變化而吹出葭灰。

在今人看來,候氣法很容易招致科學與否的質疑,古人包裹於候氣外衣下的理論依據其實是隱藏於樂律背後的數理關係,雖然它存在不少缺陷,但是它卻真實地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二十四節氣是逐步完備起來的系統理論,到西漢淮南王劉安與門人所著的《淮南鴻烈》中,我們已經能夠見到與現在相同的二十四節氣名稱。「十二律」完善的時間更早,其與十二月的對應關係《禮記·月令》中便已闡明(圖1),在《淮南子》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十二律與二十四節氣的詳細對應關係了: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禮記》與《淮南子》中十二律與十二月的對應關係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它對處暑與十二律關係的記載卻與《古今律歷考》不同:「加十五日指申則處暑音比姑洗。」《樂書》《御定月令輯要》《御定律呂正義》《御定分類字錦》也有「處暑音比姑洗」的記載。

十二律呂協應十二月圖 御定月令輯要圖說

古文獻中,處暑所用音律為何會分為兩大陣營呢?爬梳史料,我們發現其實二者並不矛盾:「處暑音比姑洗」出現時間較早,是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之後,繼續在時間上以十五日一個周期與二十四節氣相配的結果;「處暑律中夷則」出現較晚,是漢代候氣法出現後,七月處暑節氣來臨時夷則律管吹灰相應的結果。二者都是對《禮記·月令》中十二律對應十二月理論的延伸。

現在我們可以來回答文章開篇提出的問題了。處暑時古人會聽與十二律中「姑洗」、「夷則」相關的曲子。古琴曲中有一首非常出名的樂曲,如果將《廣陵散》視為古琴曲中武曲第一的話,這首曲子可以稱作是文曲第一。它結構龐大,有三十六段之多,流傳廣泛,明清間共有37部琴譜收錄此曲。其中,《神奇秘譜》(1425)《太音傳習》(1552)《琴苑心傳全編》(1667)《五知齋琴譜》(1721)等譜記此曲為姑洗調;《天聞閣琴譜》(1876)等曲譜記此曲為夷則調。

雖然姑洗調、夷則調與姑洗律、夷則律一個是調名,一個是律名,但對於熟讀古代經典著作的曲作者來講,這樣的安排難道僅僅是巧合?這樣看來,這首樂曲可以算作處暑時節古人最適合聽的曲目了,它的名字叫作《秋鴻》。

秋鴻 五知齋琴譜 琴學叢書本姑洗調

《秋鴻》相傳為古琴浙派創始人,南宋琴家郭楚望所作。又因《秋鴻》曲譜最早見於1425年明寧王朱權所編《神奇秘譜》中,且編者寫解題與長賦於前,有創作此曲之意。解題中云:是曲「蓋取諸高遠遐放之意……是以達人高士,懷不世之才,抱異世之學,與時不合……恥混於流俗,乃取喻於秋鴻……乃作是操焉。」賦中又云:「或問製作者其誰,苟非老於琴苑,孰能為之揄揚,乃西江之老懶,誠天胄之詩狂。」還特意將《秋鴻》列為《神奇秘譜》最後一首。如此這般用心,所以諸多琴家認為該曲為朱權所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把日子熬成「醬紫」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