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合規門檻越來越高,A 股買賣殼的新方式也層出不窮

合規門檻越來越高,A 股買賣殼的新方式也層出不窮

2018 年以來,由於 A 股 IPO 進度放慢,使得公司借殼上市仍然具備高效率的優勢。在截至今年 8 月底的 20 個月里,有 82 家 A 股公司發生控制權轉讓。

在今年發生的 33 個交易中,按照轉讓時市值計算,市值最大是 117 億的江蘇吳中,市值最小的是 17 億的達意隆,平均市值約 60 億。收購所需要的現金出資、承接債務等收購成本,平均大約 9 億。

但在退市新規、資管新規實行,以及大股東股份質押爆倉危機的影響下,殼買賣的合規門檻提高。為了降低交易風險,賣殼方作出業績承諾、接收殼方負債等以往極少見到的交易方式開始增多。

圖表:發生股權轉讓的的公司

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通常,公司控制權變更時附加的業績承諾,是被收購方作出的,因為買方支付的對價中包含了對業績承諾的溢價,當業績不達標時,需要向買方做出補償。而賣方做業績承諾是極為罕見的,因為通常在殼交易中,買方更加看重的是「殼價值」,而不是「殼」內公司原有業務的價值。

8 月 28 日,從事陶瓷生產與銷售的松發股份發布公告,控股股東、實控人林道藩、陸巧秀將所持松發股份 29.91%股份作價 8.2 億轉讓給恆力集團。這筆交易的亮點在於,賣殼方松發股份也作出業績承諾:陶瓷業務在 2018-2020 年的凈利潤均不低於 3000 萬元。

恆力集團的這種要求,可以視作出於防止殼方業績大變從而加劇被監管否決的風險。加上業績承諾以後買殼方與賣殼方實現利益捆綁,降低買殼後因業績等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強制退市。

與此同時,買方「低現金出資+承接債務」的越來越多。

承接債務的買殼,主要與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資金危機有關。2018 年 A 股單日下跌 2% 的次數不斷,使不少公司出現大股東股份質押爆倉危機,這些經營乏力、債台高築的上市公司,由此產生了賣殼的需求。但由於大量的質押以及各類借款,買殼方又無法通過常規的協議轉讓等方式來收購控制權,這就是承債式買殼越來越多的大背景。

以承接債務的方式來買殼,收購成本會低一些。例如正商發展獲得贊宇科技控制權,與股價相比有 17%的折價。此外,清償債務是不需要徵收企業所得稅的,買殼的稅務成本也降低了。

在交易雙方通過幾種新方法提高過審率的同時,監管也越來越細緻。

今年發布的退市新規比以前更加細緻,而且還增加了交易所的一線執法權力。這種新的監管形勢也體現在對殼買賣的監管之中。例如,北京金匯恆投資有限公司承諾承擔 7 億債務,收購西藏發展 10.65%股權。這個交易因為西藏發展以前曾經有過涉嫌違規擔保的歷史而終止。

總體上,受去槓桿、資管新規、退市新規等影響,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兩極分化嚴重,小市值公司數量不斷增加,小市值公司被邊緣化風險加大,殼供給增多。

其中,更加嚴格執行的退市制度、大股東的爆倉危機,使得賣殼方在博弈中的地位下降,做出了更多讓步。而買殼方要更精心地挑選歷史清白的優質殼公司,也運用更多的新金融工具以更低成本、更低風險去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兩位義大利學者稱,他們發現了目前最早的達芬奇畫作
被阿里投資半年後,大潤發做了個和之前一樣的電商業務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