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吳精心部署長江防線,為何被王浚一舉突破,該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東吳精心部署長江防線,為何被王浚一舉突破,該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晉書?王浚傳》,時間是在西晉泰康元年(公元280年),主人公是西晉名將王浚。原文如下:

太康元年正月,浚發自成都,率巴東監軍、廣武將軍唐彬攻吳丹楊,克之,擒其丹楊監盛紀。吳人於江險磧要害之處,並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浚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二月庚申,克吳西陵,獲其鎮南將軍留憲、征南將軍成據、宜都太守虞忠。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正月,王浚從成都出兵,率領巴東監軍、廣武將軍唐彬向東吳丹楊地區發動進攻,生擒東吳丹楊都督盛記。東吳軍隊在長江險灘要害之處以鐵鏈橫鎖江面,又暗中做了很多數丈長的鐵錐暗藏江中,防止晉軍戰船通過。

不過,在開戰之前,羊祜已通過抓捕東吳的姦細得知了這一情況。王浚下令製作了幾十個大木筏,每個長、寬均有百餘步。大木筏上紮上很多草人,並為其穿戴整齊,扮作士兵模樣,同時挑選出軍中水性高強的士兵在大木筏上與草人同船先行。大木筏順流而下,吳軍暗藏江中的鐵錐便會扎入木筏,木筏上的士兵再將鐵錐取出,用木筏帶走。

同時,王浚命士兵製作出很多長十餘丈、粗幾十圍的巨型火把,在火把上灌入麻油,放在戰船前,遇到鐵索就點燃火把,將鐵索燒斷熔化。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戰船暢通無阻。到了二月初三,晉軍攻克西陵,俘虜東吳鎮南將軍留憲、宜都太守虞忠。

本文要介紹的便是根據這一故事演變而成的一句成語,叫做「鐵鎖橫江」,本意為用鐵鎖橫江阻攔,但後來多比喻無論多險要的地方也不足恃,即使在險要之處設鐵鎖也會被攻破。唐代詩人劉禹錫《西山懷古》中的「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說的就是這個成語典故。

本文介紹的這則成語故事發生在三國歷史中的最後一年,也就是西晉發動滅吳戰爭期間。為了防止晉軍順江而下,東吳採取了鐵鎖橫江的策略,自以為萬無一失。不過,令東吳沒有想到的是,早在戰爭開始前幾年,西晉名將羊祜已經弄清楚了鐵鎖橫江的破解之法,王浚按照這一方法很快便突破了東吳的這一防禦工事。此戰過後,晉軍順流而下,僅僅數月時間便兵臨金陵城下,東吳帝國宣告滅亡,三國這段歷史也就此結束。

參考書籍:《晉書》、《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七九:徐州局勢的混亂,源於這個人站錯了隊
諸葛亮和孫權忙著備戰,曹睿卻一心在做這件事,令一老臣忍無可忍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