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罕見外語翻譯高手 嚇退十萬雄兵
原標題:李白是罕見外語翻譯高手 嚇退十萬雄兵
唐朝大詩人李白,因善於賦詩,被世人尊稱為詩仙。據史書記載,李白不僅會作詩,還精通書史,廣學博聞,居然還是一位難得一見的外語翻譯高手,憑一道國書嚇退外邦十萬雄兵。
李白自號青蓮居士,長年廣游四海,遍飲天下名酒。天子召李白上殿。李白宿醉未醒,兩眼帶有朦朧之意。圖為元任仁發《飲中八仙圖》。(公有領域)
據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記述,李白是西梁皇帝李局的九世孫。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下李白,故李白名〝白〞,字〝太白〞。
李白姿容俊秀,骨格清奇,擁有飄然出世的外表。李白十歲時,已精通書史,出口成章。時人贊他錦心繡口,稱他為李謫仙。
李白自號青蓮居士,長年廣游四海,遍飲天下名酒。一天,李白到長安紫極宮遊玩,偶遇到翰林學土賀知章,二人相談很是投緣,遂結為兄弟。
這年渤海國(公元698年—926年)派使臣來到大唐,朝廷命賀知章接待來使,安置外國使臣下榻驛館。渤海國受唐朝冊封,極盛期時領地曾包括現在的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濱海邊疆區以及朝鮮半島的部分地區。
次日渤海國使遞呈國書,但國書上的鳥獸字元像足跡一般,滿朝文武無人看得懂。
賀知章散朝回到家,將此事告於李白。李白聽畢,願為天子分憂。於是賀知章引薦他入朝,面見皇帝。李白看了一遍番書,即刻翻譯成唐朝的〝普通話〞,而且格外流利。
滿朝大臣聽罷李白的翻譯,紛紛驚嘆詩仙李白竟然還是外語翻譯高手,沒想到大唐國還有這等精通渤海國語的人才。
唐玄宗聽罷國書內容,龍顏不悅,原來渤海國派遣使者前來,是想讓唐國將高麗的一百七十六城,全部讓給渤海國,否則將起兵侵犯大唐。
李白說:〝此事不勞陛下聖慮,明日宣見渤海國使入朝,臣當面以渤海國文回復番書。〞玄宗龍心大悅,於大殿設宴款待李白。詩仙開懷暢飲,喝得好不酣暢。
李白自號青蓮居士,長年廣游四海,遍飲天下名酒。天子召李白上殿。李白宿醉未醒,兩眼帶有朦朧之意。圖為元任仁發《飲中八仙圖》。(公有領域)
次日早朝,天子召李白上殿,見他宿醉未醒,兩眼帶有朦朧之意,於是命人取來醒酒湯。天子見湯羹太熱,還親自為他調拌良久,才賜予他喝。
聖旨宣使臣入朝,李白用渤海國語對使臣說:〝小邦失禮,聖上洪恩不予計較。現在我們就草擬答批的國書,你們要洗耳恭聽!〞
天子賜李白靠近御榻前,坐在錦墩上,書寫答批草詔。李白見自己的靴子不幹凈,怕弄髒御榻。唐玄宗便命權臣楊國忠為李白捧硯磨墨,命高力士為李白脫靴。二位權臣不敢忤逆天子,只好照辦。李白坐著寫,這二位站著侍奉他。
李白左手拂須,右手揮毫疾書。一會兒的功夫,就用渤海國語寫好了草詔。李白就在御座前,先用華言朗誦了一遍,又用渤海國語向使臣宣讀了一遍。李白宣讀聲鏗鏘有力,聲韻雄渾。使臣驚得面如土色,不敢聲張。
李白還是一位難得一見的外語翻譯高手,憑一道國書嚇退外邦十萬雄兵。圖為清代《力士脫靴貴妃研墨圖》。(維基百科)
散朝後,使臣悄悄地問賀知章:〝大殿之上,那人的官有多大?竟使太師捧硯,大尉脫靴?〞
賀知章說:〝太師是權臣,太尉是近臣,也只不過是人間的權貴。那名李學士可是天上神仙下凡,特來襄助天朝的,還有什麼人能比得上呢!〞
使臣回到渤海國,向國王講述唐國的所見所聞,並呈上唐國答批的國書。國王見書中文字工整流暢,心中也是大吃一驚,召大臣商議道:〝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能打得過呢!〞於是修書稱臣,願意每年向大唐進貢。李白這位罕見外語翻譯高手,憑一道國書嚇退外邦十萬雄兵。
※岳飛岳少保、鰲拜鰲少保,他們的「少保」都是啥意思?
※林彪不同時期不同的視野,形成強烈的反差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