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到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原兩個「BUG」級別的遺址,挑戰人們的認知
導讀:歷史的發展規律都是漸進地向上發展,但在已經發掘的數以千計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當中,有兩個遺址的出現,卻堪稱新石器時代的bug:6400年前的「四象」「二十八星宿」,7500到9000年前的樂器、契刻符號,這些昭示著中國上古時期的文明在某個階段存在著階躍式的發展。
在今年5月份,進行了十幾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將中華文明的起源追溯到了5000年以前。成果開篇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做了這樣的描述:「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這句話涉及了三個遺址,分別是河南靈寶西坡遺址(仰韶文化)、浙江良渚遺址和遼寧的牛河梁遺址(紅山文化)。這三個遺址是5000-6000年前中國不同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彩陶和玉石文化,他們的文化類型對後世的影響顯著。
中國5000-6000年前的代表遺址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雖然將中華文明提前了1000多年,讓三皇五帝的不再是傳說。但中華文明真的就局限在了5000年了嗎?顯然不是。探源工程是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的另一國家級攻關項目,主要研究的夏商周三代之前的歷史,考察對象是史書中記載不詳的「五帝」時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六大都邑中,年代最早的是距今6000-5300年的河南靈寶西坡遺址。靈寶西坡遺址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遺址之一,被認為是和黃帝有關的遺址。然而根據現在的考古資料顯示,早在在6000-9000年前,中國卻出現了一批不符合「發展規律」的「BUG」級遺址。
探源工程重要遺址
6400年前的西水坡遺址出現「青龍白虎」
人們了解中國早期的天文學,是從《尚書》開始的,在這部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傳世文獻的開篇中記載的便是三皇五帝與天文曆法的故事,古人將天宮劃分為「四宮、二十八星宿」,其中東宮青龍,南宮朱雀,西宮白虎,北宮玄武,這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四象」。但三皇五帝畢竟是傳說時代的人物,這一時期的遺址或實物,在考古學上還一直得不到證明。
四象二十八星宿
然而,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約6400年的蚌塑龍形圖案,卻體現出古代天文曆法中的「四宮、二十八星宿」。遺址中一位壯年男子的遺骸兩側各有用蚌殼擺徹的龍形圖案,東方是龍,西方是虎,其頭均向北,腿均向外,在國內外考古界引起轟動,其中龍的形象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時間最早、體型最大、形態最逼真的龍形象。中國歷史上再次出現這麼逼真的龍形象,恐怕要在3000年以後了吧?
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的蚌龍
7000-9000年前,未被史書記載的文明
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的核心地區都在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如果說代表著夏文化的二里頭遺址、商朝的殷墟遺址的發掘出土在歷史記載中已經有所暗示,並沒有太出乎考古學者的意料,那麼,這座在史書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迹的遺址,卻是BUG級別的,他就是賈湖遺址。
賈湖遺址位於河南省中部,根據考古C14、釋光測年結果顯示其距今約9000-7500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他的BUG之處在於:擁有9項世界之最:
賈湖遺址
賈湖遺址之所以令人關注,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年代久遠,達7500-9000年,更為重要的是,他出土的7孔骨笛,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推翻了「中國笛子西來說」和「七聲音階外來說」;
賈湖骨笛
還有出土的甲骨,有文字契刻符號的跡象,早於安陽殷墟的甲骨卜辭4000多年,領先於素稱世界最早文字的古埃及紙草文書;
賈湖契刻符號
※考古人:4000年前的中國突然大範圍出現的一種文物,標誌著夏朝的建立
TAG:柱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