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用一頭牛的一個細胞餵飽整個城市,而且是0污染、0脂肪的「純瘦肉」

用一頭牛的一個細胞餵飽整個城市,而且是0污染、0脂肪的「純瘦肉」

2年前,復旦大學發布的一項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他們發現:蘇浙滬地區兒童普遍暴露於低劑量抗生素,79.6% 的上海學齡兒童尿液中都能檢出 21 種抗生素中的一種或幾種,從而給孩子帶來了長期的抗生素耐葯威脅。而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肉類的抗生素污染,追根溯源是動物在養殖過程中被用了太多的抗生素。

不僅如此,冷凍了多年的「殭屍肉」、以次充好的「劣質肉」,被病菌污染的「毒肉」都令人不寒而慄。

所幸,新技術的出現,讓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吃到零污染、零抗生素,甚至是減肥人士最愛的零脂肪的「放心肉」。

在實驗室培養動物細胞,從而得到能供人們食用的肉類是一項近年興起的技術,這種人造肉又被稱作「清潔肉類」,因為它既不需要傳統的臭烘烘的養殖場景,也不需要血淋淋的宰殺,更不存在病菌污染,也不含脂肪,它就是由動物肌細胞構成的「純瘦肉」而已。

人造肉的首次公眾亮相是在5年前的2013年,那時荷蘭研究人員用實驗室培養出的肉做出了漢堡。2017年,美國加州一家名為「孟菲斯肉類」的人造肉食品初創公司展示了其「新品」——用細胞培養技術得到的雞肉做成的炸雞。

「孟菲斯肉類」公司的產品

這種肉是怎麼「長」出來的呢?有兩種方法:從動物組織中獲取幹細胞,將之放在生物反應器中進行擴展,這個過程跟傳統的細胞培養技術基本是一樣的。另一種方法是在生物相容性支架上培養細胞,形成複雜的組織。這項技術的難點在於找到「對的」培養基質,能夠確保幹細胞向我們想要的肌細胞分化。

自從人類在進化枝上出現以來,動物就是人類獲取食物的主要來源,這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對美味的渴望,而且,動物帶給我們的不止是肉,還有蛋、奶、皮革。但世界人口的急速擴張也讓人類對家畜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養殖數量龐大的動物不但需要消耗巨額的飼料,更會向環境排放溫室氣體(CO2、甲烷、N2O)和污染物(含抗生素、病原體的糞便),據報道,養殖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8%!這些對地球、對公共健康都具有重要影響。

而利用動物細胞培養人造肉,既避免了養殖的風險,又免除了「殺戮」,可能會深受動物保護主義人士和素食主義者的擁護。

為了吃肉,我們的祖先把野生動物馴化成了家禽、家畜,今天,一場細胞農業革命就在眼前,我們已經開始馴化動物細胞,讓它們成為我們的盤中餐,未來,只需要一頭牛的一個細胞,就能增殖出大量肌細胞,供應整個城市。

不止家禽家畜的肉可以在實驗室培養出來,海魚等海產品的肉也可以,美國FDA最近對如何安全地發展這種「清潔肉類」掀起了一場公眾大討論,並在探索合理的監管方法。

參考文獻:JAMA 2018;320:228

好文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敗血症患者應該用更昔洛韋預防病毒感染嗎?
抗癌治療後,自身免疫性疾病「浮出水面」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