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70年前的那些歷史污點,至今還留在地上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1096個城市故事
德國漢堡,周末早上。
「咚,咚咚,咚咚」。
一位老人單膝跪在人行道上,
他一手撐著地,另一手握著鐵鎚,
使勁將魔方大小的石塊嵌入路面。
石塊鑲有一個黃銅片,用德文寫著:
「這裡曾經住著
羅莎·羅特曼茲
1922年出生
1938年被遣送至波蘭茲邦申
被殺於奧斯維辛」。
比起普通路面,
黃銅石塊多出了幾頁紙的高度。
它的名字是,絆腳石。
就是為了刻意絆你一下,
讓你在一個不經意的周末早晨,
彎下腰去細讀那些名字。
這一個個人,
都曾生活在所在的社區里,
卻在納粹德國時期,
被謀殺、驅逐,或者被逼自殺。
如今,在德國和歐洲的22個國家,
鋪設有6萬7千塊絆腳石,
組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非集中式紀念碑。
在28年前,
這不過是那位跪在地上老人的一個念頭。
他叫岡特·戴姆尼希,是一位德國藝術家。
1990年,他把吉普賽人被送去集中營的路線,
在科隆的社區里標記了出來。
當地老人里沒有一個人知道那段歷史,
甚至連社區里住過吉普賽人都不清楚。
在遇難者曾生活過的社區,
他們的痕迹已經消亡了。
戴姆尼希認為:
一段鐵路通向奧斯維辛集中營。
戴姆尼希想給納粹受害者建紀念碑,
就在他們生前工作居住過的社區里。
剛開始,他覺得這很難實施,
因為受害者實在太多了。
根據德國官方統計,
至少有540萬至600萬猶太平民,
在納粹大屠殺中被殺害。
科隆的一位牧師鼓勵他:
「也許你不能從100萬人開始,
但你可以從一個人開始。」
在牧師任職的教堂前,
戴姆尼安放了第一塊紀念碑,
開啟了「絆腳石」項目。
1996年,戴姆尼希製作了55塊絆腳石。
他向柏林政府申請鋪設的許可,
有關當局卻理都不理他。
在柏林第一次鋪設時,
他手裡沒有施工許可證,
只能偷偷地安放絆腳石。
有一天,修路的工人發現了絆腳石,
但不願把它就這樣挖起來。
路政公司把這事情報告給當局。
戴姆尼希總算等來了政府的回復:
之前的55塊絆腳石身份合法,
但不批准他繼續鋪設。
再過了4年後,為了這些紀念碑,
柏林一家博物館主動與政府談判。
前後6年的時間,
這些絆腳石終於在柏林地區合法了。
目前柏林有7635塊絆腳石。
不過,這位藝術家還要面臨各種麻煩。
有房主拒絕自家門前鋪設絆腳石,
擔心房產會受影響而貶值。
德國猶太人領袖裡也有分歧,
有人認為把被害猶太人名字鋪在地方,
任人踩來踩去,這讓人太難接受了。
但是,有更多的人支持這位藝術家,
給絆腳石的製作捐款,
幫絆腳石的鋪設開綠燈。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德姆尼希堅持親手打造,
親自去安放每一個石塊。
他開著一輛紅色麵包車,
從一個絆腳石安放地,
趕往另一個安放地。
安放現場充滿了感人的故事。
左鄰右舍給戴姆尼希撐傘擋雨,
還有住一樓的人家主動提供電源。
為了見證絆腳石的安放,
許多海外的猶太后裔回到了德國。
大部分大屠殺死難者沒能留下遺骸,
他們的屍體被任意燒掉丟棄。
「這雖然不是一個墓碑,
但仍舊是一小塊,
我們可以來紀念的地方。」
曾有人對戴姆尼希說。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德國館裡,
德國人「復原」了鋪設絆腳石的場景,
以及展示了16塊絆腳石。
戴姆尼希說:
讓世界了解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歷史。」
上海世博會德國館「絆腳石」展覽現場。
這當然是一段極不光彩的歷史。
1935年,納粹制定法律,
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利」。
不久後,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者、
殘障人士和老人成為大規模屠殺的目標。
在鄰居的眼皮底下,
他們被拖出自己的家,
塞進停在人行道邊的汽車裡,
押往集中營。
當時他們被看作雅利安人的「絆腳石」,
要一批接一批地全部除掉。
世界上大多數首都,都保留著光彩的歷史,
但柏林卻用絆腳石展示著曾經的罪惡,
而且毫不掩飾地敞露著。
德國有不少紀念公園,
每年會有官員、社會名流去獻花圈,
其他人則匆匆路過。
戴姆尼希認為這樣的紀念並不夠,
把絆腳石鑲嵌在德國的大街小巷,
就是為了提醒人們,
在銅牌鋪設的地點,
曾經發生過怎樣的暴行。
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絆腳石。
1947年出生的戴姆尼回憶起,
戰後10多年的歷史教科書上,
要麼就是把這個話題全部忽略,
要麼就是集中在德國人的痛苦上。
等到戰後出生的一代人長大後,
他們不滿足於父母與老師的沉默,
他們想要面對納粹時代,
反思包括大屠殺在內的罪惡過去。
正像柏林一個關注教育的議員所說:
「想要建造未來,你必須了解過去!」
1970年,時任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猶太遇難者紀念碑前下跪。
「絆腳石,有沒有真的把路人絆倒過?」
一個小學生曾問過德姆尼希。
他回答說:「不,不,
每晚8點至10點
在後台回復「碎片」
撿起一塊城市碎片
發現一段城市靈感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