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地區是何時脫離中國?二戰後主動申請加入緬甸
緬甸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臨近中國雲南省的鎮康縣,明朝時期,其在行政上有很大一部分版圖是歸屬於大明王朝編製,屬於鎮康府和孟定府管轄。
由於土地貧瘠,極其不適合大規模的進行農業種植,在明朝時期當地居民極其有限,並停留在以山寨為單位的社會體系中,相對於中原地區在文化上要落後許多,因而被明朝官府稱為「山民」。
明朝末年藉助李自成農民起義掏空整個大明朝的機會,世居今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在明朝叛徒吳三桂的幫助下快速通過山海關,席捲了整個華夏大地,並建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
最後一位登基為帝的朱元璋子孫永曆帝朱由榔,在「清朝」建立後跑到了曾經的明朝屬國緬甸進行避難,然而緬甸的權貴們,由於擔心會招來風頭正強的清朝進攻。
所以一直將永曆帝安置在國境線上,僅提供一些必要的補給物資,美其名曰「尊奉」。1661年已被清朝皇帝封為平西王的吳三桂進逼緬甸境內,緬甸權貴擔心清朝將戰火燒進境內。
1661年8月12日派兵將永曆皇帝綁了,並於次年1月22日送給吳三桂「謝罪」,同年6月1日吳三桂在昆明篦子坡下令將永曆皇帝及其家眷統統處死。
然而雖然永曆皇帝沒了,但依舊有大量追隨他的百姓、士兵不願意歸附清朝,於是這群人拖家帶口的跑進了今果敢地區的山區生活,融入了當地以部落為組織結構的社會單元。
1730年被稱為「興達戶」的部落推選楊猷才為首領,楊猷才是個極其能幹之人,在他的治理下部落不斷贏得對其他部落的兼并之戰,且依靠吸納和融合中緬邊境的其他開荒居民,使人口得以穩定的成長,成為中緬邊境罕見代表漢人的土司力量。
1795 年「興達戶」更名為「果敢」,正式建立漢人土司政權,轄境東至尖山寨,南至滾弄,西至勐汞長箐山,北至慕泰、紅岩,跟中緬邊境的眾多傣族土司進行生存角逐。
1840年雲南總督念果敢是漢人聚居區,且一心歸屬於中原王朝,跟其他土司地塊二心於中緬兩國不同,於是給果敢楊氏土司請封了一個世襲果敢縣令的身份,並支持其跟其他周邊土司進行戰鬥,此時的果敢化身為了雲南總督攪動中緬邊境局勢的利刃。
但由於那時在大清王朝的朝貢體制下,整個緬甸名義上都是大清王朝的主權土地,所以就中緬邊境複雜的土司政權一直都沒有明確的劃分,以致於在清末中緬分道揚鞭之後,都相互稱自己對那些屬於半獨立狀態的土司地塊有著主權。
1886年英國吞併緬甸,果敢在緬甸角度來看實際落入英國手中,但是清朝並不答應,1894年中英簽署《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時強調了果敢是中國的屬地。
但國力的衰落代表著在任何國際關係中,都是為任人宰割的份,1897年英國反悔將果敢給中國,用槍炮逼著大清朝簽署了所謂的《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根據這份新約果敢脫離了中國。
而為了斷了果敢人回歸中國的情懷,英國人進行了文化隔離,即當地的漢人改稱果敢人,果敢成為一個民族的名稱載入緬甸的歷史。
1947年緬甸舉國進行脫離英國的戰鬥,在這場鬥爭之中果敢地區的領導人楊文炳,以果敢族代表的身份簽署了《彬龍協議》,答應協同趕走英國人,並在其撤出之後積極籌備緬甸聯邦。
1948年1月4日,當緬甸獨立政府正式成立,楊文炳次子楊振材在權衡再三之後,選擇將「果敢系緬甸聯邦領土」寫入憲法,至此果敢正式脫離中國併入緬甸,緬甸也就有了一批漢人少數民族,當然緬甸人稱呼他們為果敢人。
配圖來源網路,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
※巴西可不止足球彪悍,二戰時僅用1句話,就讓日本連忙喊「哥」
※分土地給老百姓有錯?該國總統因「分地」被美國推翻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