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武將,伸出脖子讓刀斧手砍,刀斧手照辦,兩人都青史留名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歷史上每到改朝換代之際,都是對人性的一次終極考驗。平日里峨冠博帶、威風八面的文武大臣們,到此刻都會原形畢露,忠奸善惡一目了然。有的人堅持忠君報國,寧死不屈,捨生取義,青史留名,也有的人貪生怕死,臨危變節,受到世人千年鄙視。
南宋德祐元年,持續了四十餘年的宋元戰爭到了最後時刻。南宋在蒙元大軍的猛烈攻擊下,防線終於全面崩潰。當年七月,江北荊襄重鎮相繼陷落,元朝大軍很快突破長江天險,踏上了江南的土地,攻破了南宋國都臨安。南宋滅亡前後,湧現出一大批忠臣義士,比如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人,誓死不改忠心,為大宋壯烈殉國。
除了大名鼎鼎的文天祥等人,還有一個大忠臣以身殉國,只是他的知名度不高,許多人對他聞所未聞,實則他的忠心與氣節絲毫不遜於文天祥。此人就是南宋武將李芾。李芾出身名門之後,他的祖上李升是北宋大臣,靖康之變中挺身而出與金兵搏鬥,被金兵所殺。李芾自幼飽讀書史,「慷慨有志」,立志要報效國家。
李芾為人耿直清廉,在腐朽不堪的南宋朝局中他的仕途生涯並不如意,歷任南安四戶,祁陽縣尉、湖南安撫司幕僚等小吏。但他位卑未敢忘憂國,始終如一忠心報國。在擔任湖南安撫司僚屬期間,他曾帶領人馬深入賊巢,生擒為害多年的永州山賊蔣時選父子,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此後他擔任浙東提刑司,以雷厲風行之手段,短時間內肅清了德清、溫州、浙西一帶的盜匪,廣行仁政,體恤百姓,老百姓對他感激不盡,甚至於給他建立生祠。然而由於他生性剛直不阿,不肯依附南宋權相賈似道,結果使得他這樣的賢才始終得不到重用。
德祐元年,元軍揮師南下,南宋各地幾乎望風瓦解。李芾這時才被火線提拔,擔任潭州守將,正處於元軍南下的必經之路上。《宋史》記載,當時各地「州郡皆已歸附」,親友們紛紛攔阻他不要去上任,免得白白送死。李芾卻慨然說道:「我家世受國恩,即使是身在草莽之中也想著報效國家,何況如今國家委我以重任。我已決心以身家性命上報國恩」。他義無反顧奔赴潭州上任。
到達潭州後,李芾才發現官兵已經逃散一空。他毫不氣餒,立即招募到三千多鄉勇,「繕器械,峙芻糧,柵江修壁」,積極備戰。元朝大軍很快逼近潭州,李芾毫無畏懼,派兵出城迎戰,結果因兵力懸殊,被元軍擊敗,到九月,元軍已把潭州重重包圍。李芾日夜身臨一線,親自督戰,「親冒矢石以督之」,指揮軍民憑城固守,打退元軍多次進攻。
潭州城在李芾堅守下,最終堅持了三個多月,讓元軍傷亡慘重,但城中也已到了糧盡援絕、士卒死傷殆盡的絕境,元軍已經多次攻上城頭,城破只在旦夕之間。當年除夕之夜,李芾眼看大勢已去,決心以死殉國。他把手下將佐召集到熊明閣,在其中擺下一桌酒宴。
他與眾人開懷暢飲,席間守城士兵前來詢問夜間巡城口令,他回答以「盡忠」二字。眾人「飲達旦,諸賓佐出」,天將黎明之時,眾將告辭而出。李芾命人把自己的金銀積蓄全部拿出,擺在一邊,找來一個叫沈忠的刀斧手,把金銀賞給他,對他說:「我已經竭盡全力,現在是以死報國之時了。我不能落入敵手受辱而死,請你現在把我殺了」。
沈忠驚得目瞪口呆,仔細看他神態清醒,氣定神閑,這才明白主將是要以死報國,立即伏地痛哭,不敢領命。李芾再三強令他動手,沈忠不得已只得舉起了刀,李芾「引頸受刃」,坦然伸出脖子讓他砍,以身殉國。沈忠對李芾感佩不已,下樓把樓閣點燃,然後「大慟,舉身投火」。李芾以生命踐行了自己的守土之責,無愧於天地祖宗和南宋朝廷,贏得了後人千年稱頌。而那個一生籍籍無名的刀斧手沈忠,也因自己的忠義之舉,和李芾一起被記載入《宋史》,二人都得以青史留名。
※唐朝戰俘當上一個小國的宰相,誰犯錯他打誰,皇帝犯錯他照打不誤
※皇帝想廢掉太子,太子找了四個80多歲老漢當「保鏢」,皇帝沒了招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