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則徐要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負多大責任?

林則徐要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負多大責任?

這是第4篇,也是可以讚賞的第一篇

沒什麼讀者沒關係,也不會有意推廣

只是為了堅持而作

今天是林則徐的誕生日

就講講林則徐吧

1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林則徐出生在福建侯官鼓東街一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家庭里。


我們大部分人對林則徐的認知都來源於史書上說的虎門銷煙。1838年12月31日,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禁言。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抵達廣州,於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則徐會同鄧廷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貼,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他還發出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在林則徐的強力措施下,收繳鴉片2萬箱,約237萬斤。於4月22日(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禁煙期間,主持翻譯編撰了不少西方報刊和書籍,因此史學界稱他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當然虎門禁煙之後,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的狀態,而禁煙也成為英國入侵的借口,史書上稱為第一次鴉片戰爭。

這是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對落後腐朽的農業國發動的戰爭,是熱兵器和冷兵器時代的對決,結局很殘酷,清軍不堪一擊,最終處處受制,為了穩定,清廷與英國簽訂了屈辱的《江寧條約》。而這場戰爭也需要一個背鍋俠,主持禁煙的林則徐便被清廷拿來背鍋。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則徐的職,並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總之一句話,打仗,林則徐背鍋,打敗仗,林則徐背鍋,求和,林則徐背鍋。

2

那麼問題來了,林則徐對第一次鴉片戰爭該承擔多少責任?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應當判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林則徐有沒有存在明顯的失誤,應該為此承擔何種責任?

有人認為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的結局,是以穆彰阿為首的主和派妥協投降所致,也有人認為是清廷戰略模糊指揮無方所致。還有人認為,是因為林則徐操之過急,把原本可以避免的戰火,從南中國點燃延燒到南京,才使清軍與洋人打了一場大刀長矛對洋槍洋炮的不對稱戰爭,最終迫使清廷五口通商門戶洞開,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從今天來看,戰爭能不打則不打,事實上清廷是不想打的,道光皇帝給林則徐的訓令是:「鴉片務須斷絕,邊釁決不可開。」

事實上林則徐也很想以和平方式禁絕鴉片,這個可以從他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中可以看出,他建議說英夷遠隔重洋,可能不清楚天朝的法令,現在洋人如果遵守法令全部上繳鴉片和自首是一樣性質的,請求皇上法外開恩,不追究他們的過錯,並對主動上繳鴉片的洋人進行獎勵。「凡夷人名下繳出鴉片一箱者,酌賞茶葉五斤以獎其恭順畏法之心,而堅其改悔自新之念。」

歷史不能假設,事後諸葛亮的判斷更無以服人。腐敗衰弱的清王朝當時最為明智的策略,當然是盡量避免與強大的英國輕開戰端。即使一戰,最好也應該是在整頓軍備、充實武力以後。清王朝當時也確實希望避免「釁端」,道光皇帝給林則徐明確的訓令是:「鴉片務須杜絕,邊釁決不可開。」

其實這是一個很搞笑的一個事情,國家的執法行動居然要和犯罪分子進行協商,甚至還給予獎勵,在今天可以說是不可想像的,但也從側面說明,林則徐禁煙,一開始也是希望採取非常平和的手段的。

然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執法行動,鴉片戰爭的爆發也不全是因為禁煙,用美國學者張馨保法人話來說:「這是兩種不同文化的衝突。當兩種各有其特殊體制、風格和價值觀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觸時,必然會發生某種衝突。」

從當時的世界大勢看,為了擴充資本主義更廣闊的市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不可避免,並不會因為有一個善意的中國欽差大臣,而使結局發生改變。

然而,面對一場讓國家付出如此慘重代價的戰爭,作為當事人的林則徐畢竟不可能置身事外。他究竟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答案很簡單:對敵情的嚴重誤判。

事實上,當虎門上空鴉片銷焚的濃煙剛剛散去,大清上下以為首戰告捷,正歡呼雀躍時,戰爭的惡魔已悄然潛至了!

英國的議會在討論戰爭,英國的艦船和部隊,已經從英國本土,南非和印度源源不斷地奔向中國,而這一切,林則徐非旦沒有絲毫察覺,反而依然以天朝的盲目自信,對英夷充滿了輕蔑和不屑。甚至認為英國人走私他自己國家的國家可能並不知情。

林則徐對形勢的發展出現了嚴重的判斷失誤,到廣州禁煙之後,林則徐跟道光皇帝回報說,洋人看起來囂張,內心其實膽小怯懦。正是因為我大清擔心戰爭發生,才會讓這些洋人日益囂張。他給皇帝分析說,英國人跨越六萬里來到中國,能來多少人,怎麼敢隨意開站?其次,英國人即使堅船利炮,也就能在海上呈呈威風,進了內河,是打不過我們的。其三,就是沒有鴉片,英國人正經做生意,也能獲得非常豐厚的報酬,他們沒有理由和我們過不去的。因此得出結論,英國是不敢和我們隨便打仗的,頂多幾個英國人在底下叫囂一下而已。

基於這個基本判斷,林則徐沒有對英國人發動戰爭的可能性進行推測,即使看到廣東沿海英國戰船增多,也只是跟道光帝彙報說不過是英國人的武裝走私船罷了。

結果當他向道光皇帝報喜的奏摺還沒到達道光帝的時候,英國人已經佔領舟山了。

戰爭的鐵幕已經要拉開了,作為前線的主帥依然不為所動,不能做出戰爭來臨的預判就算了,反而在暴風雨欲來之時發出了麻痹大意的相反信息,這是林則徐一生之中犯下的最大錯誤。

這也是他對鴉片戰爭的發生承擔的最主要的責任吧。

3

當然值得說明的是,在當時那個環境之下,盲目自大並不是林則徐個人所獨有,而是整個社會的普遍思想,畢竟當老大當久了,人就變得夜郎自大來了。

林則徐禁煙期間積極翻譯外國報刊和書籍,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看待這個世界依然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其他人有多愚昧可想而知了。

造成這一困境的根源就在於中國歷史悠久的鎖國政策。十八世紀後半段開始,西學在中國基本中斷了傳播。直到鴉片戰爭發生前夕,中國知識分子對西方几乎一無所知,甚至當英國人發動襲擊的時候,中國人還不知道英國人是什麼來歷。

在這種閉塞落伍的環境下,在「天朝上國」心態支配下,林則徐輕敵思想的滋生也就不難理解了。他看不到也看不懂英國為滿足資產階級擴大遠東貿易市場的需求而發動戰爭的可能性都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這個鍋讓林則徐一個人背就有些過分了,天下這麼大,真正看透的又有幾個人?包括道光皇帝在內,整個國家有幾個人清醒呢?

鴉片戰爭打響之後,前線被俘虜的英國兵被押解到北京,道光皇帝居然還在問:「英吉利與俄羅斯是否接壤?」「英吉利與新疆各部有誤陸路可同」「汝國才二十二歲的女子,為何能推為一國之主?」對於一個打了一百多年交道的國家,還是如白痴一樣什麼都不了解,而在康熙年間,這些在打俄羅斯的時候已經是常識的問題。可經過康雍乾三朝,來華的外國人日益增多的130多年間,清廷沒有派遣哪怕一次的使者去西歐看看,了解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夜郎自大的視野讓中國人畫地為牢,自欺欺人, 沉溺在天朝上國的迷夢裡遲遲沒有醒來。

在整個自我麻醉,自我束縛的環境里,漢唐時期的開放盛世早已遠去,而中國人重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腳步每一步都異常沉重,充滿艱難困阻。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11月22日,廣東潮州普寧縣,蒼山如海,殘陽似血。

一代名臣林則徐已處於彌留之際。他遙望京師,滿目凄涼。「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大浪淘沙,英雄離去,逝者如斯總不歸,蒼涼閉鎖的歷史大幕緩緩謝下,林則徐再也不必為生前身後的種種憂心與困苦而糾纏。

試想一下,一個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知識分子,能睜眼看看這世界已經很難得了,若要讓他扒開這持續千年的思想牢籠,讓太陽的光輝照進一絲,是多麼的痛苦。這是林則徐的一小步,卻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一大步。

在他身後,一望無際的黑夜中不斷響起後來者的腳步聲,前赴後繼地召喚著黎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給女朋友說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黛安娜王妃:童話般的愛情終究破碎了
「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因醜聞而下台的總統

TAG:給女朋友說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