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軍屢屢失利,「陣圖」在其中要承擔多大責任?

宋軍屢屢失利,「陣圖」在其中要承擔多大責任?

文|李霞

宋仁宗畫像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宋軍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涇原駐泊都監桑懌帶領著軍隊沿著一條川穀向西行進,準備與友軍會合,痛擊西夏。這條川穀叫好水川,將成為這支隊伍的葬身之地。

幾日前,由皇帝李元昊親自指揮的西夏軍隊在宋軍猛烈攻勢下節節「敗退」,宋軍於是放棄輜重,輕裝追擊,並於前一天的黃昏時分抵達了川口。

大軍行至羊牧隆城東五里處時,走在前面的士卒發現道旁放置著幾個奇怪的銀泥盒。眾人不知盒內為何物,便打開觀看。誰知蓋子開啟的那一刻,竟有數群腿上綁著哨子的鴿子衝天而出,尖利的哨音響徹山谷。宋軍還沒來得及弄清是怎麼回事,便見四周山林內旌旗招展,已埋伏了一夜的西夏軍隊從四面掩殺出來。宋軍尚未布陣,死傷慘重。至此,任福方知前日西夏之敗退乃是誘敵之計,而鴿子便是夏軍出擊的信號,可惜為時已晚。宋軍苦戰數個時辰,至午後已戰死萬人。任福亦身受重傷。身旁小校勸其突圍而走,任福道:「吾為大將,兵敗,以死報國耳。」遂自扼咽喉而死(這種自盡方式甚為罕見,令人匪夷所思)。與此同時,原本計劃與任福匯合的朱觀、武英部也在距此不遠的姚家川被西夏軍隊包圍,陷入苦戰。

此役,宋軍幾乎全軍覆沒。戰後,陣亡將士的父兄妻子上千人,持故衣紙錢為其親人招魂,哀動天地。消息傳到京師,朝野震動,仁宗皇帝「為之旰食」。除此戰之外,宋軍在此前寶元二年(1040年)的三川口之戰(亦稱延州之戰)和此後慶曆二年(1042年)的定川砦之戰中亦均慘敗於西夏。三戰連負,充分暴露了宋朝至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在位時期,軍隊戰鬥力已極其低下的事實。一次次的失利,「陣圖」在其中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呢?朝將領真的只是皇帝的提線木偶,沒有絲毫自主權嗎?

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京西轉運副使朱台符上書言農政與軍政之弊端時曾道:「將帥者,王之爪牙」,既然已經「登壇授鉞」,執掌兵權,就應該有臨陣裁奪的自由,而「近代動相牽制,不許便宜,兵以奇勝而節制以陣圖」,因此「勇敢無所奮,智謀無所施」,使得王師常常敗北。這一段話被古今研究者廣泛引用,用以證明「皇帝頒賜陣圖,干擾將領決斷」為宋軍前線失利的禍根。

我國軍隊很早就有按照陣法作戰的傳統。所謂「陣」,就是依據進攻或防守的需要擺出的最有利於發揮戰力的隊形。將領對於陣法的運用是否得當,在冷兵器時代對戰爭的勝負是很有影響的。我國的陣型、陣法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非常豐富。《左傳》中提到的鄭國在魯桓公五年的作戰中使用的「魚麗之陣」(一種戰車在前,步兵環繞戰車左右,以彌補縫隙,增加殺傷效果的陣型),是最早的在實戰中應用陣法的記載。陣圖是用圖形符號將陣法及其變化記錄下來,後人通過鑽研陣圖可以習得前人的陣法。因此,「陣圖」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熟知「兵書戰陣」也是歷代衡量將領才學的一個重要標準。而宋代的「御賜陣圖」飽受爭議,其根源在於皇帝頒賜陣圖的動機。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期,史料中並未出現頒賜陣圖、陣法的記載。《武經備要》稱太祖「以武德綏靖天下,於古兵法靡不該通」。作為一名合格的軍事統帥,太祖深諳「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的道理,他不僅不刻意限制束縛武將,有時還幫助武將在軍中樹立威信。例如,太祖在大將曹彬出征南唐之前,曾賜給他「尚方寶劍」,賦予其「副將以下,不用命者斬之」的權利,使出征者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而太祖的繼任者宋太宗趙光義,胸懷氣度遠不及其兄長。他即位之後,對武將的猜忌之心日益加重。他曾公然宣稱,自己選用武將的第一標準是「循謹」,也就是服從命令,並能約束下屬,而「勇武」次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八月,宋太宗親征北伐幽州的途中,軍中發生了有人趁亂謀立太祖之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的事件。這次事件進一步讓太宗皇帝失去了對僚屬的信任。史料中首次出現御賜陣圖的記載,是在這一年的十月,也就是僅僅兩個月後。因此,有不少學者推測宋太宗最終確立「將從中御」的政策與這次突發事件是有關係的。

雍熙四年(987年)五月,宋太宗御制「平戎萬全圖」,並召見大將潘美、田重進、崔翰等人,向其講解陣圖的要旨,「親授以進退攻擊之略」。由此正式開啟了「圖陣形,規廟勝,盡授紀律,遙制便宜,主帥遵行,貴臣督視」這一極具「宋朝特色」的作戰模式。太宗御賜陣圖的初衷乃是鉗制前線將領行動,降低其對自身皇權的威脅,而非出於破敵制勝的需要。正如他自己所說:「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姦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此乃是徹徹底底的「帝王用心」,自然受到後世之責難。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南北兩個政府,為何雙方沒打起來卻北打北,南打南?
拿破崙為什麼輸給了「愚蠢粗魯」的威靈頓?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