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輕閱讀:筆墨不應「當隨時代」

輕閱讀:筆墨不應「當隨時代」

清·石濤

石濤在60歲的某個夏日,寫下了一段畫跋,其中有一句是「筆墨當隨時代」,後面的人也起勁跟著喊,因為有了石濤這個名號,這句話便喊得理直氣壯了。

清 石濤 山水十二幀冊

讀一下石濤的這段畫跋,就知道石濤恰恰是反對所謂「筆墨當隨時代」的。畫跋的前兩句是:「筆墨當隨時代,猶詩文風氣所轉」,意思是:筆墨面對時代而跟隨著時代,就會象詩文風氣一樣。畫又如何「猶詩文風氣所轉」呢?後面具體說了:「上古之畫跡簡而意淡,如漢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畫如晚唐之句,雖清灑而漸漸薄矣;到元則如阮籍、王粲矣,倪黃輩如口誦陶潛之句,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恐無復佳矣」。這就是說:如果筆墨隨著時代,就會跟詩文一樣,常常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後面就象白開水一直煮,毫無味道了。細讀這段畫跋,明顯看出「筆墨當隨著時代」中的「當」字不能作「應當」解,只能作「面對」或者「如果」解,否則就說不通。

清 石濤 山水十二幀冊

所以,如果有人高喊「筆墨當隨著時代」,並冠以石濤名言,對不起,錯了,這只是石濤的半句話,就是「筆墨如果隨著時代……」,還沒說完整,什麼意思都沒有,怎麼可以當口號喊呢?如果有人高喊「筆墨當隨著時代」,並說我們就把它當成筆墨應當隨著時代來理解,不行嗎?這倒是可以,不過需要明白的是,不但石濤反對筆墨應當隨著時代,真正有創新的藝術家也都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清 石濤 山水十二幀冊

唐中葉,韓愈發起的古文運動,用散句寫作散文,代替了當時無病呻吟的駢文,以自己的創作實踐為古典散文開闢了一條康庄大道。所以,蘇軾讚譽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愈是不隨時代的。

清 石濤 山水十二幀冊

在書法上,趙、董書風曾籠罩了明清幾百年,讓人厭煩了。這不是趙、董的問題,而是那些隨時代的人跟風的結果。還好有了張瑞圖、黃道周、王鐸這些不隨時代的人帶來了新意。

清 石濤 山水十二幀冊

石濤的時代,人人學習「四王」,畫壇因循守舊、一潭死水。石濤不隨時代,反對盲目跟風,他是師上古人簡約淡然的畫意,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終於,石濤開創了一個時代。

所以「筆墨當隨時代」是很平庸的,是畫奴乾的事情。有作為的畫家是決不能「筆墨當隨時代」的,「隨」——決不是大家的風格!

清 石濤 山水十二幀冊

黃賓虹說得好:「畫有民族性,而無時代性;雖有時代改變外貌,而精神不移……」,這個不移的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而不是什麼時代精神。黃賓虹是傳統的捍衛者,也是創新者。

清 石濤 山水十二幀冊

藝術創新是藝術家的強烈慾望,要創新就不能隨著時代,當然更不能胡鬧、瞎搞。其實可以看出,真正有創新的藝術家都是向古人學習,從傳統那裡吸取營養,真正懂得繼承傳統的人才可能有所創新。韓愈學古文,趙、董學二王,張瑞圖、王道周、王鐸學晉人,石濤學古人師自然。為什麼要從古人那裡學呢?因為那裡是源頭,是土壤,文化藝術的精神在裡邊。所以愈是學古人,愈是能出新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 的精彩文章:

美國繪畫:身在塵世 風情萬種
世界油畫經典:喬瓦尼 波蒂尼的印象作品選

TAG:書畫藝術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