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滅亡的時候,東吳不幫忙反而趁火打劫,為何?原因就2個字

蜀漢滅亡的時候,東吳不幫忙反而趁火打劫,為何?原因就2個字

首先我們要明白,國家與國家之間並無友誼可言,有的只有兩個字:利益。

蜀漢與東吳的結盟,並非是孫劉兩家感情有多好,而只是因為曹魏強,而吳蜀弱,兩弱唯有聯合,才能對抗北方的強國曹魏。事實上,吳蜀的聯盟多次出現過破裂,先是公元211年,孫權之妹孫夫人趁劉備伐蜀,想要私自帶劉備的兒子劉禪回吳,目的是挾為人質,但好在劉禪最終被張飛、趙雲救回。

後又在公元215年,孫權討要荊州未果,憤怒之餘發兵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而劉備亦提兵5萬要與孫權拚命。不過這個時候曹操出兵漢中,劉備情急之下,放棄與吳軍的交戰,選擇與東吳平分荊州。

然而,這一聯盟依然沒有太長時間。公元219年末,孫權趁關羽北伐之際,發兵襲取荊州全境,並斬殺關羽。荊州的全部丟失,讓劉備決定放棄與東吳的聯盟,在稱帝的第二年,即發兵與東吳交戰,只可惜這次戰役蜀漢大敗,損失兵力數萬,孫劉聯盟徹底決裂。

不過,前面說過,吳蜀聯盟的前提是曹魏依然存在,所以,這個時候無論是劉備本人還是勝利者孫權,都渴望重新恢復聯盟,因為東吳擔心蜀、魏合兵來攻(劉備伐吳時,曹魏謀士劉曄就建議魏軍趁機滅吳,但未獲曹丕同意),而蜀漢同樣擔心與東吳為敵,蜀漢將陷入東、北來兩面對敵的窘境。因此,諸葛亮主政後,重新恢復了與東吳的聯盟,並約定平分魏國疆土,這才算徹底穩固了吳蜀聯盟。


那麼蜀漢滅亡的時候,東吳明知唇亡齒寒,為何還要趁機伐蜀呢?

其實,蜀漢危機時,曾向東吳求救,而東吳也的確採取了緊急措施,一是由大將丁奉統兵進攻魏國的壽春,希望達到牽製作用,逼迫曹魏退兵;二是由孫異統兵西進入蜀,救援蜀漢。東吳對於蜀漢的救援,除了出於對聯盟協議的遵守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希望曹魏得到益州,因為益州地處荊州、揚州上游,一旦曹魏得到這塊區域,將會對東吳形成西、北兩面鉗形包圍態勢。

所以,與其說救蜀漢,不如說最終還是為了救自己。但可惜,蜀漢並未支持太久,就宣告投降。這個時候東吳的也並未撤兵,而是繼續發兵西進,而巴東的永安城,名義上依然打的是蜀漢的旗號,由羅憲駐守。吳兵的到來,讓羅憲非常生氣,大喊道「本朝傾覆,吳為脣齒,不恤我難,而邀其利,吾寧當為降虜乎」,與吳兵交戰,擊潰了對方。


東吳這麼做其實無可厚非。

畢竟蜀漢已經傾覆,東吳出於國家利益考慮,必然會趁曹魏尚未佔據蜀漢全境時,先行佔據永安等東線城池,為將來抵抗曹魏建立第一道防線。就在蜀漢滅亡後的第二年,益州發生鍾會之亂,曹魏在益州的統治再次出現了真空,於是東吳再次派出步協、陸抗西征,但又被羅憲擊敗。

這個時候東吳的西征,已經算不上是對蜀漢的趁火打劫了,因為蜀漢早已滅亡,東吳出兵完全是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希望能夠將益州之地納入東吳管轄,這樣可以實現當年周瑜提出的佔據荊、益,與曹魏劃江而治,二分天下的戰略目標。

所以,東吳救援也好,趁火打劫也罷,他們西進伐蜀的原因,就是開頭提到的那兩個字: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皇漢武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明朝在崇禎手中延續,那麼明朝會走向資本主義嗎?
中國古代的風塵女子年老色衰後,會有怎樣的結局?下場無非3種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