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漲價了!可持續!認真的!
「肯德基的雞長了六個雞翅,八個雞腿。」
別笑,這些缺乏起碼科學常識的謠言,其實在國內很有市場。
看到45天就能上市的雞,千萬不要驚慌,更不要「端起全家桶吃肉,放下全家桶罵娘。」
自然界所有野生鳥類在30-45天左右就要學會飛行,否則會被天敵吃掉,也就是說,野生鳥類40天左右,通常就基本發育成熟了。
所謂「速成雞」,並不是違背自然規律,而是尊重自然規律。
2018年中國餐飲行業報告顯示:美團點評的全品類餐飲交易量排名榜單中,訂單量前五的是華萊士、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和正新雞排,無一例外都是以雞肉產品為主。
雞肉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肉類品種,雞肉消費佔到全球的13%,約1700萬噸。
面對如此巨大的需求量,普通散養雞要養到猴年馬月,規模化的養殖肉雞才能滿足中國人深不見底的胃。
群雞中,以肯德基的食材原料白羽雞最負盛名,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肉雞品種,有著肉料比高,成長周期短,肉質嫩適合烹炸等優點。
沒錯,45天就可以上市的,就是白羽雞。
作為世界三大白羽雞生產國之一,我們也孕育了一條從飼料到養殖到餐桌的龐大產業鏈。
1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桃花源記》中描寫的田園牧歌生活,令中國人神魂顛倒了一千多年。
嚮往自然,返璞歸真,一直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內核。
但士大夫們托物言志的千古絕句,並不是科學的生活方式。
地球要用有限的資源,供養如此龐大的全球人口,還要吃得豐富、營養,光靠「採菊東籬下」,行嗎?
顯然不行。
我國糧食總產量和總消費量均是世界第一,口糧消費約佔30%,飼料用糧約佔40%。
但中國還是進口了全球30%的大豆,改革開放40多年,人均肉類消費量從20公斤增長到50公斤,大豆從進口50萬噸暴增至2017年的9600萬噸。
以大豆為基礎的豆粕,支撐了整個中國的飼料行業,養活了數百億豬牛羊雞鴨鵝魚,支撐了整個中國的美食蜃樓。
數據很清晰的告訴我們:「如今不是人不夠吃,而是動物不夠吃。」
辦法只有一個:科學。
雜交水稻從300斤畝產,到1000斤,2000斤畝產,是袁隆平花費了畢生心血,精心選種和培育而成。
同樣,家禽100天左右成熟,發展到白羽雞45天成熟,也是經過西方几代科學家精心培育而成。
雜交水稻和白羽雞,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發現自然規律,尊重自然規律的結果。
白羽雞能做到短時間成熟,這裡面其實大有門道。
如上圖所示,肉雞養殖業需從祖代甚至曾祖代開始培養,經歷兩代繁育才能得到商品化的肉雞。
如此大費周章,為何?
在現代化、規模化體系下生產的動物,更像是貨架上擺放的商品,從體重、毛色、成長期到產蛋率、營養成分含量等表現性狀都有著嚴格而具體的標準。
但是人類需要的標準性狀不會出現在自然繁衍的物種身上,需要結合不同雞身上的優勢性狀,雜交得到標準性狀。
自然環境中存在A、B、C、D四種不同性狀的雞,我們要得到符合人類需求的ABCD性狀的雞,就必須通過下圖方式人工繁育。
曾祖代肉種雞祖代肉種雞父母代肉種雞商品代肉雞
這張圖片是本文的知識基礎,值得好好學習 | 來源:網路
有些抽象,君臨舉個例:
話說,養殖專業戶詹姆斯·張需要「胸大、汁多、腿粗、脂少」的雞來實現他的養殖小康夢。
那麼就要先逐一找到分別具有這四種特點的「胸大雞A、汁多雞B、腿粗雞C、脂少雞D」,然後通過多代雜交,最終得到集「四種美貌於一身」的商品雞。
這一套過程下來,雖然能得到上市銷售的商品代肉雞,但集「四種美貌於一身」的商品雞繁殖能力已減弱。
如此般,其「胸大、汁多、腿粗、脂少」的性狀也會失傳。
也就是說,商品代肉雞不會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只能為人類奉獻蛋白質。
那麼商品代肉雞養殖者,需要每年向上游購買性狀穩定的父母代種雞或是商品代雛雞。
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穩定的「胸大、汁多、腿粗、脂少。」
而父母代雞出自上游的祖代雞養殖者,祖代雞又由十分珍貴的特定品系純種曾祖代雞繁育而來。
曾祖代雞的純化育種,一直被AA、羅斯、哈伯德等國際巨頭所壟斷。
數據顯示,全球祖代白羽雞的產能約為700萬套,且幾乎被美國、英國、法國壟斷,全球前幾大家禽育種企業分布在德國、美國、荷蘭、法國、英國等。
其中前三大白羽雞育種繁育企業分別為美國安偉捷公司、美國科寶育種公司和法國哈伯德伊莎公司,三者合計佔全球白羽雞份額的97%。
2
一人、一山、一把米、一群雞。
養雞業,古老彌堅,幾乎與智人同齡。
這門生意的關鍵問題是護城河幾乎等於沒有。
但凡能在我國養雞界混的風生水起,得以上市的企業(聖農、民和、益生、仙壇),除了飼養直供餐桌的商品代肉雞外。
或多或少都靠著自身實力,能朝產業上游攀爬。
就算不考慮農戶散養的土雞,我國廣袤的土地上分布著數以十萬計的中小型肉雞飼養場,產品最遠也只能供給附近的城鎮,單純的飼養肉雞最多只能富甲一方,遠談不上成為全國性的大公司。
這裡面,數量眾多的養雞場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養殖中小企業和個體戶無法自己培育符合標準的雛雞,必須定期購買更新由專業育種企業所培育出的性狀穩定的父母代種雞。
這幾家上市公司都涉足父母代種雞的生產和銷售,但主業還是飼養商品代肉雞。
而向上游攀爬這條路上,最痴心的當屬益生股份(002299)。
其主業就是飼養並繁育祖代雞,給養雞場供給父母代種雞。
他是國內最大的祖代種雞供應商,是我國繁育祖代白羽肉種雞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企業,專註於引進、飼養、繁育和推廣國外優良品種的祖代白羽種雞。
3
從出生到餐桌,僅45天,雞生艱難。
種雞交配中心:益生股份這幾年也是企生艱難,業績大起大落。
照一般邏輯,益生作為行業上游,面向客群主要是大型企業,收入會比下游養殖企業更穩定才是。
但是與他的下游企業,主營商品代肉雞飼養的民和與仙壇相比,益生股份的業績彈性卻是很大,2013~2015年甚至遊走在被ST的邊緣。
益生、仙壇、民和近三年凈利潤利潤對比(單位:億)
去年,雞價低迷,益生出售的父母代雞均價約18元/套,成本約23元/套,每套虧損5元,父母代雞苗總計虧損0.4億左右。
而商品代出欄2億羽左右,均價約1.7元/羽,成本約2.6元/羽,每羽虧損0.9元,商品代雞苗虧損1.8億元。
今年2月,雞苗價格僅為2.95元/羽,整個上半年雞價溫和震蕩。
入夏以來,雞價大漲,8月10日,主產區商品代雞苗均價已達到了4.05元/羽,創2016年9月份以來最高值。
益生股份中報披露利潤為3239萬元,受益於本輪肉雞價格大漲,三季報預告顯示將盈利1.3億~1.5億。
即將進入秋冬消費旺季,全年業績大增可謂板上釘釘。
業績彈性高於下游的現象,更多與肉雞養殖行業整體特性有關。
當商品端肉雞供大於求,商品代肉雞飼養企業勢必第一時間大幅度減少引種,最大化去庫存,防止損失擴大。
而當供小於求的時候,商品代雛雞價格也快速上升,肉雞飼養企業提升產能的最好方式也是直接購買父母代種雞。
由於農業生產的生物周期性,養殖業產品的價格漲落也天然具有周期性。
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前三季度,商品代雞苗價格經歷了一輪70%幅度的下跌,下游養殖企業普遍損失慘重。
益生股份的主要產品父母代種雞更受牽連,父母代雞市場價從77元/套的高位滑落,一度跌至7.16元/套,隨後緩慢恢復至23元/套。
商品代雞苗價格
父母代種雞價格
2015年末開始的白羽雞回暖行情,益生春風得意馬蹄疾,還因為業績暴漲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
暴漲之後必有暴跌,2016年底種雞價格的「熔斷式」的下跌,又讓益生2017年的業績直墜地獄。
和A股「槓桿牛、去槓桿熊」一樣,每次大跌後總有背鍋俠,雞行情也不例外。
15年這波不同尋常的大漲大跌,背鍋的是「祖代雞大規模強制換羽」。
所謂強制換羽,就是通過一些人為刺激因素,使母雞暫時停止產蛋,恢復體質,從而提高恢復後蛋的質量。
一般而言,祖代雞的淘汰周期上限為80周, 60周後生育能力開始下降。
商品代養殖企業為了在雞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增加產能,會對祖代雞在60周後經過一次強制換羽,可將種雞生產周期延長到100周。
2016年,商品代肉雞價格大漲400%,下游養殖戶大量補貨,帶動了瘋狂的父母代肉雞行情。
「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四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沒有哪個飼養祖代雞的企業能望漲不亂。
全行業紛紛開始人工干涉,催動祖代母雞換羽,本來應該淘汰退出的老母雞,脫過一次羽毛後,又開始做英雄母親,貢獻了將近100萬套市場預期之外的父母代小雞仔。
大量湧入的超期服役老母雞,直接扭轉了供需和市場預期,父母代種雞價格大幅回落。
上一次國內大規模的引種高峰在2014年,在前兩年榨取了存量儘可能多的下蛋能力後,現存祖代雞的數量不可逆的下降。
目前在產祖代種雞存欄量84.51萬套,處於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因此,我們可以預計:父母代的產量將在將在近兩年內迎來低谷。
祖代雞歷年引種量 | 資料引用自中國畜牧業協會、長江證券研究所
事實上,最近幾個月,父母代雞的價格已在悄然爬升。從年初的10~20元/套,8月中旬已經上升到30~40元/套。
這是因為,強制換羽也不是萬能的,強制換羽後的母雞除了生下的蛋殼變薄,父母代的雛雞普遍提早破殼,質量受影響。
而且換羽期母雞抵抗力減弱,是爆發傳染病的隱患。
更重要的是,由於種公雞數量不足,祖代雞換羽後期生產能力不及理論預期。
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了父母代存欄量背離預期、不增反減的情況。
綜合看來,雞周期將不會是「反彈」,而是「反轉」。
4
行業反轉的歷史行程將至,益生斷不會另請高明。
在他的個人奮鬥中,三張牌打的很好:
1、壟斷牌:國內獨一家自行養殖曾祖代雞的企業。
益生目前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經常性採購品種依然是祖代種雞雛雞,但是直接引進祖代雛雞的這種模式不可控因素太多,而且受制於人。
突發疫情,貿易爭端等因素都會導致種雞出口國封關,不利於企業的生產經營連續性。
為此,獲得祖代種雞的自產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
作為國內最早開始向養雞業上游進軍的企業,自然不會忽視這一點,一直覬覦國外巨頭壟斷祖代雞雛雞貨源的優勢。
2016年11月,益生已經從哈伯德公司進口哈伯德曾祖代白羽肉種雞,是我國企業首次嘗試從源頭繁育肉雞。
一套四系曾祖代種雞在生命周期里可以繁育50套祖代種雞,一套祖代種雞則是未來5000隻商品肉雞的源頭。
2、策略牌:引進新品種能快速適應國內市場。
目前益生主推的是哈伯德公司的白羽雞種,哈伯德寬胸肉雞是跨國公司哈伯德——伊莎集團於上世紀80年代研發出的高出肉率品系。
哈伯德品系特點有:
1、可以快速分辨雌雄;
2、生長速度快;
3、飼養後期料肉比高。
不同肉雞品種生長過程料肉比對比
如果第一第二點還是諸多肉雞品種的共同特徵後,第三點養殖後期料肉比高是哈伯德的最大特色。
所謂料肉比,數值高說明用的飼料多,但增長的肉少;反之則說明用的飼料少,但增長的肉多。
這一點一直為養殖農戶所詬病,後期吃得多還不長肉,自己又無法屠宰,需等雞販子收購,養的時間越長越不划算。
正因為此,養殖散戶一般不願意選擇,故哈伯德種之前在國內一直屬小眾。
而對於成規模的養殖企業來說,最終產品是屠宰後拆骨或加工過的雞肉製品,且為了追求效率,當肉雞長到屠宰標準時即可屠宰,避免了後期肉料比過高的影響。
同時,哈伯德種成型速度最快,能在42天就達到70%的合格出肉率,而科寶品種達到這一出肉率平均需要45天時間(出肉率:凈肉重占牲畜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
隨著養殖場平均規模的上升,哈伯德雞種也將更受歡迎。
換言之,哈伯德的料肉比最適合嚴格按照標準進行養殖的規模化企業。
數據顯示,哈伯德是近年來引種上升幅度最大的祖代雞明星。
隨著抗風險、抗波動能力差的養殖散戶逐漸退出市場,市場集中到大規模企業手中,哈伯德父母代引種佔比有望繼續提高,預計今年將達到35%,未來將繼續攀升。
3、龍頭牌:引領產業變局,受益集中度提高。
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任何行業都無法扭轉行業集中度不可逆的提高這一趨勢。
家禽養殖業也不是例外,在過去的十年間,肉雞行業五萬羽以下的養殖戶不斷減少,五萬羽以上的養殖戶逐漸增多,出現了一批現代化、規模化的養殖企業。
不同規模肉雞養殖戶的數量變化
集中度的提升,除了規模經濟、品牌效應這些通用原因外,還有一個更重要因素:抗風險能力。
作為一個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的行業,中小養殖戶在遭遇種種天災人禍時,往往容易陷入絕境。
甚至有時還會躺槍。
2015年末美國禽流感封關,導致種雞價格暴漲,無法以合適的價格更新種雞,只能大規模強行換羽還維持產能,強行換羽導致產品質量下滑,以至於被客戶所摒棄。
相比而言,益生在全球範圍內有穩定的大型供應商,還是國內唯一擁有曾祖代繁育技術和資源的公司,產能供應更有保障,可以嚴格執行不換羽的標準化程序。
有道是:
「行業反轉至,益生拔頭籌,三牌捏在手,吃雞不用愁。」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TAG:君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