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放大鏡下瓷器觀察的真偽特徵

放大鏡下瓷器觀察的真偽特徵

玩收藏的人必備的工具是放大鏡,放大鏡對鑒別古瓷尤為重要,三五倍的不行,起碼要五十倍以上的,帶電光源可調節焦距的才能適用。在放大鏡下要看什麼呢?下面我教你幾招如何正確地觀察瓷器實物。

放大鏡觀察瓷器一誤:看「熱鬧」

只認為放大後很好看。有人看到許多氣泡,小小的、密密的,或是大大的、亮亮的,為什麼?搞不明白。還有人把氣泡分成「活氣泡」和「死氣泡」,這種分法是一種想像,氣泡已經固定在釉下,只是釉這種固體物質形成的一個空殼,怎麼個死法?怎麼個活法?只能說有完整的與破裂的之分。而完整與破裂又跟氣泡的位置有關。處在釉裂紋上的氣泡就算是新燒出來的瓷器也是破裂的,處在釉層深處又不在裂紋上的氣泡,只能一直保持完整的形狀。就算破裂氣泡的污染程度也是跟環境最有關係,泡在泥水裡一年也比館藏百年被污染厲害的多,不然那些造假的是如何製作?氣泡有大有小,這是正常的,釉層厚氣泡大,釉層薄氣泡小。例如釉層僅一毫米厚,氣泡的直徑只可能在0.6毫米以下,否則衝破釉層變成一個小針眼。氣泡大小是由釉層決定的,不決定真品仿品,看這個意義不大。

放大鏡觀察瓷器一正:有無氣泡是關鍵

唐宋古瓷基本上看不見氣泡,因為那時的工藝不同,都很難發現它有氣泡在釉里。而元明清到現在的瓷都有很多氣泡。顯然這是一個分界點。當然宋以後的瓷在特種釉的下面也可有不見氣泡的,但絕大多數均有氣泡。氣泡只分有無,不分多少,也不論大小,這才有觀察價值。最後的結論是:凡是唐宋高古瓷的真品應該看不到氣泡,如果有氣泡則可能是宋以後的仿品。但決不可僅憑一條「沒有氣泡」就反證它是唐宋古瓷。都應全面分析才能下結論,而否定則只需一條,不符合即可否定。

放大鏡觀察瓷器二誤:看吃土

有人不用放大鏡也能直視有沒有土。尤其是表面粘的土很多,許多開片的小縫裡也有土,即為「吃土」,吃土便可定為「老貨」。這種斷定太表面化了,是錯誤的。

放大鏡觀察瓷器二正:吃土不吃土決不可看表面

表面的土可以洗去、擦乾淨,如果表面的土粘得牢、擦不去這更是人工造的,不可信。真吃土不在表層,是進入胎骨和釉下,它通過微孔沁入釉層,成為點狀的「土斑」。土斑很小用眼直接看不到,必須在放大鏡下才可見「土斑」。有的瓷器入土時間長,在土內恆溫下並不開片,要出土後才會開片,所以真品吃土在不開片的地方,而開片的小縫內並沒有土吃進去。這就更證明是自然「吃土」而不是人工做作,當然是老貨。

放大鏡觀察瓷器三誤:看青花上的鐵斑

一般認為有黑色小點即為鐵斑,鐵斑多證明是進口青花料,即為真品。可人工做作的黑色斑點很易顯眼,但人工黑斑是浮在青花上,形狀是滴珠狀,周邊圓滑,這不是在原料中自然形成,初學者易把仿品當真品。

放大鏡觀察瓷器三正:根據瓷器時期斷鐵斑

正確地看鐵斑要先分瓷器是什麼時期的。元代和明早期、中期的青花有鐵斑,而明後期、清代和現代的青花沒有鐵斑。鐵斑是不規則形狀,邊緣呈齒狀,表面下凹,上浮一層銀色金屬光的物質,這才是真正的鐵斑。真品有真的鐵斑,仿品有仿的鐵斑,顯然不同。

放大鏡觀察瓷器四正:上浮與下沉是區別真仿青花

老品由於工藝上不同,則青花入骨,仿品青花上浮、不得入骨,差別很明顯。在放大鏡下看,可見青花上布滿一層白釉,全是許多氣泡(白而明亮)蓋在青花上,這是真正的青花老貨。而仿品青花上層基本看不到白色氣泡,只看到一片藍色和雜質,或白色結晶點,這是目前造假者還做不到的地方。

放大鏡觀察瓷器五正:看色釉畫法

彩瓷有一種印刷繪製品,工藝極精,和真的幾乎一樣。憑肉眼不好區分,用放大鏡一看便可見仿品的點狀色彩組成,色濃的則點密集,色淡的則點稀疏,這叫印刷貼花彩繪。而真品是手工畫法,用筆一筆一筆畫成,每處可見筆的塗跡。在字畫中也可用放大鏡區別印刷的和手工的作畫不同之處。

放大鏡觀察瓷器六正:看彩料色彩

真正的彩畫其色彩在瓷上表現與仿品大有差別,不僅顏色有異,光彩也相差很大。真品色艷、明快,仿品色暗淡、不鮮明,尤其在綠色(嫩綠)、蘭色和黃色釉中,真品大多有光彩、玻璃質感,且開細片,而仿品很少見有開片的。現代仿琺琅彩釉雖有玻璃光澤但不見開片。

放大鏡觀察瓷器七誤:看開片紋

開片是自然的,時間長了(幾百年)才出現開片。一般認為凡開片就是老貨,殊不知人工開片很好做,仿造者首先就做假開片。但開片不一定是老貨,不開片不一定是仿品,清代的很少有開片。

放大鏡觀察瓷器七正:用放大鏡看開片特點

開片不用放大鏡也能看到。而通過放大鏡要看的除了開片之外,還可看到開片的特點。如唐三彩有極細的開片,很細很細,同時它開片是往上翹的特點,還可見到有反錫的白色物,很大一片一片的白色膜,有時還有腐蝕點。這都是唐三彩的特點,如果這些條件都有則證明是真三彩。

放大鏡觀察瓷器八誤:「走泥紋」

蚯蚓走泥紋是肉眼不易看到的,許多傳說把蚯蚓走泥紋說成是「因刷釉後釉層開裂,有許多橫七豎八的裂縫,當窯燒成時,融化了的釉流入裂縫中,把縫填滿了,這縫看起來似斷(開)非斷(開),所以就叫它為蚯蚓走泥紋。」這種說法太缺少科學常識了。

沒燒之前如果是刷上的水釉,乾燥後是會開裂,但裂縫也不會很多,但是刷的生釉(混合體)只要經高溫燒便會全部溶化,變成溶體重新組合成為化合物,此時決不存在原有的裂縫,也不可能縫隙保持原有狀態不化,而外部的釉化了流入縫隙來填滿它。這裡面有一個溫度效應下發生的物質結構的重新排列的過程,絕非是上面那種傳說中憑空想像的現象。那種結論不可能出現。只有造假者才會生硬地做出這種似是而非的「走泥紋」。

放大鏡觀察瓷器八正:看蚯蚓走泥紋的特徵

真正的均瓷掛釉的方法不是用水調釉的混合物往瓷器上刷,而是將礦石磨成石粉,在高溫下融化成岩漿一樣的熱融釉,然後用手或鉗子夾住器物的底部浸入到熱融釉中,這叫浸釉法,而不是刷釉法。當浸釉之後便將底部未上釉的地方放置在平台上。此時釉一邊冷卻一邊往下流淌,則在流動過程中出現了蚯蚓走泥紋,而且很自然。同時也出現沒上釉的地方有留下的半球形的垂流體。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同時有這種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明代洪武瓷器真偽怎麼鑒定
郎窯紅與祭紅的特徵和鑒別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