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出去旅行,你不「吃」就虧大了

出去旅行,你不「吃」就虧大了

作者:謝慧敏

我被稱為宅女,一星期不下樓是家常便飯,放在以前是好事,大家閨秀都足不出戶,但在今天就是一種病。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後,我有計劃地增加出行的次數,不出意外,一年的四個季節都有一次遠行。

我參加過自由行、半自由行、組團行、跟團行和自駕行等各種方式,每去一地,就在地圖上划下一杠,國內的省分,已被我划去的差不多,有些划了好幾道杠。經歷的增加讓我有一個驚奇的發現,號稱最能「吃」的中國人,在外出旅行時,最不會的竟然也是「吃」。

在旅行團的安排中,用力最猛的就是介紹各大景點,附會渲染,圖文並用。最漫不經心的是食宿,用「安排」 「不安排」或「付費標準」草草打發。

團隊餐絲毫不能引人遐想,我懷疑全國共用一套菜譜、一個廚子,是最粗糙的菜譜和最蹩腳的廚子。要不然,為啥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中餐和晚餐都是一個樣?

但遊人們不以為意,用餐時一哄而入,一哄而出。「吃」是一道程序,像電腦的開關,必要但不重要。

這令人扼腕。

中國飲食富甲天下。

遼闊的幅員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食材,悠久的歷史注入了耐人尋味的文化,對「吃」的痴迷更在做法上新意迭出、精益求精。哪座城市沒有小吃?哪個地方沒有對食物的獨特理解?地域飲食就像一座百花園,裡面鮮花爭艷、色彩斑斕。

我們完全可以變作采蜜的蜜蜂。

所以,我喜歡自由行和半自由行,連攻略都是一種趣味,搜索記錄當地最有名最有特色的小吃和飯館,並留足時間和費用,它們都不會讓我失望。至今我還回味廣州酒樓的叉燒包,成都公園裡的蓋碗茶,重慶街頭的串串香,桂林小巷子里的鹵米粉,林芝大排檔的石鍋魚……。

飲食即景。

一上海同學帶兒子蒞臨寒舍,充當導遊的我領她們到獨一無二的江南長城、省內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古街和風光優美的西部庫區,然而這些精心挑選的景色都沒有讓那小兒打起精神,獨獨拐進小街小巷,鑽進「蒼蠅館」,當諸如三粉糊、食餅筒等最家常的食物被端上桌時,神情懨懨的孩子眼裡放出光彩。結束時,他沖我招手:「阿姨,你這個地方不錯,紅燒鯉魚太好吃了。」給他印象深刻的不是山川秀美,是最質樸的食物。

飲食文化比自然景觀更多彩。

老實說,很多自然景觀,因為地質條件相似,區別不甚明顯。江浙遊人去了一趟台灣,回來後不無失望:「日月潭還不如我們西部的長潭水庫,看來不能相信書本。」不是書本騙人,也不是眼光過高。而是台灣和江南一帶的地質風貌相似,人們豈會對家門口俯拾即是的景觀心神蕩漾?我跟人說:「遊了雁盪山,武夷山就不必去了,反之亦然。」福建的山水和浙江的山水是一母所生的姐妹。

但這僅指自然風光,加進飲食文化就大為不同了。

在武夷山腳下,我們剛在一路邊的排檔坐下,老闆娘從裡間抓了一把茶葉,徹了一壺茶:「這是自家種自家烘焙的茶葉,你們儘管喝。」我用手一摸,熱的,再探頭一看,裡間箥箕上的茶葉還在電焙。這一餐,佐飯的飲料不是酒,不是可樂雪碧,從頭至尾是泛著黃金色澤、飄著花果清香的武夷岩茶。之後的兩個晚上,我們就在街頭的各大茶店進進出出,忙著品鑒金駿眉、正山小種、大紅袍、水金龜各類岩茶,這是武夷山的魅力。

飲食也是城市的名片。

在成都的計程車上,我曾熱情地發出邀請:「有空到浙江杭州玩玩。」師傅無視我的橄欖枝,「哪個城市不一樣?」 我無言以對。如今千城一面,舊城推倒,新城聳立,樓密如林,人行如織,城市面孔像網紅臉,很美麗也很乏味。

城市面貌可以一年一個樣,也可以個個都一樣。但是文化傳統卻不會輕易走失,人們會頑固地堅守自己的飲食習慣。我不會把成都誤認為重慶,因為成都的街頭飄著是蓋碗茶的香氣。大連這個城市很讓我很有親切感,在大連的餐館,海鮮是用臉盆端上來,我們小城也常如此,但我不會把大連跟小城混淆,我發現帶魚的肉質,東海出產的跟黃海出產的有著細微的差別。

出行時,假如不能去菜市場逛逛,也一定要去街巷裡吃吃,你會發現,那裡的風景是最傳統最鮮活也最有風情。

左岸記:林語堂說:「如若一個人能在清晨未起身時,很清醒地屈指算一算,一生中究竟有幾件東西使他得到真正的享受,則他一定將以食品為第一。」他推斷:「倘要試驗一個人是否聰明,只要去看他家中的食品是否精美,便能知道了。」我們的生活並不在上帝的掌握中,而是在廚子的掌握中。所以,旅行到何處,不去品嘗那兒的特色小吃,又怎麼能說自己到過那兒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總是不喜歡自己,不能對自己滿意,我應該怎麼辦?

TAG:左岸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