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葯神》封神,這個暑期檔《阿修羅》退場才更值得警醒
173.7億票房,同比增長超6%;24部影片過億,5部超10億……
2018年的這個暑期檔,除了在電影數量和總票房上的全面超越,國產電影亦在關照現實的深度以及製作的工業化程度上有所提升。
比如,批判性的現實主義題材《我不是葯神》30億+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華語電影之光不遑多讓;25億+的《西虹市首富》則再一次拓寬了純喜劇電影票房邊界;而《動物世界》也在國產電影類型和工業化嘗試上展示了「勇敢的心」……
與此同時,耗時6年耗資7.5億的工業大製作《阿修羅》等在內近30部影片扎堆跳檔改檔,也讓這個暑期檔多了一些談資。也許,在這個節點,探討《阿修羅》的退場和總結《我不是葯神》的爆發一樣重要。
《葯神》不容忽視,《阿修羅》更值得警醒
今年暑期檔票房榜前十中,國產片佔據6席,《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分列第一、第二。而在一部影片的成本和票房均以億為單位量級計算的市場環境下,《我不是葯神》絕對堪稱最大贏家。
豆瓣9.0近十年國產片評分最高,30億+暑期檔票房第一,參投方股價順勢上揚,徐崢也在主演和監製之外通過股東身份獲得超高收益,主演王傳君也通過此片完成了公眾對他的認知洗牌,甚至還促進了醫藥健康行業恢復性增長……新人導演、非大製作、大IP的《我不是葯神》,無論從哪個維度看,都是可被寫進影史的作品。
而耗費6年、投資7.5億的《阿修羅》,上映3天票房不到5000萬,豆瓣3.1分,預測總票房7500萬僅為總投資的10%,虧損金額在7億以上……一連串的數字有多觸目驚心, 這部一度被稱為「中國阿凡達」的影片,停映撤檔所面臨的現實就有多慘烈。
有《封神傳奇》、《爵跡》、《西遊記之女兒國》等「珠玉」在前,《阿修羅》仍然不顧市場規律步其後塵,妄圖以特效、奇觀、奇情加戲,豪華的特效和場景並沒有掩蓋電影在故事情節、主題、內容上的空洞,更枉顧觀眾審美和口味。
傾盡全力但錯判市場,《阿修羅》在朝著「中國電影工業化標杆」奮進的道路上,卻釀造了「中國電影投資虧損之最」的行業悲劇。
從項目源頭開始偏離觀眾的製作觀念,到宣傳、發行等整個環節的決策失誤,說明徒有工業化的電影仍不足以撐起整個市場,而觀眾對故事和內容本身的渴求乃至苛求,或遠大於視效上的工業化。
販賣情懷失靈,票房和口碑漸成正比
縱覽闖入今年暑期檔票房榜前十的影片,其背後無不有著相應的口碑在支撐。而豆瓣評分低於6分合格線的,僅有一部《愛情公寓》,但作為榜單中的異類,它的「發跡史」不可模仿,也不能被超越。
抄襲爭議自帶部分話題,再熬著原班人馬十年重聚,「最好的朋友在身邊,最愛的人就在對面」這鍋老雞湯的《愛情公寓》,憋著不枉青春的勁頭而來,呈現的卻是毫無誠意的「盜墓公寓」、「愛情公墓」。
但觀眾一旦將被騙的情緒反噬給電影,也就註定了《愛情公寓》的悲劇。專業數據顯示,《愛情公寓》首日(8月10日14:00開畫)3.03億,首周4.91億,而最終票房僅5.55億,這詭異的首日、首周和總票房佔比在行業內絕無二例。上映第二天票房跌幅近60%,到上映第八天的「七夕」,排片僅有0.8%,單日票房同比首日暴跌99%。
前有《愛情公寓》,繼而《歐洲攻略》、《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等情懷包裹下的影片紛紛被撕開遮羞布,上映第二天票房跌幅均超過70%。
而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雖在上映後被指涉嫌「抄襲」,但這一風波好似並沒有阻止「好戲」繼續。上映前,《一出好戲》主打現實隱喻,在聲量、預售、首日排片和票房上被《愛情公寓》大幅碾壓,但在「屏障」解鎖後,便一路逆襲,躋身暑期檔票房榜第四。
移動互聯網時代,觀眾對於口碑的鑒別、擴散和消費決策時間反應迅速、敏捷,影片口碑直接決定票房走勢,而所謂的「情懷」更要建立在口碑之上才算加分項。
此外,無論是姜文的民國三部曲終章《邪不壓正》(5.83億),還是徐克的狄仁傑系列之《四大天王》(6.06億),大導的粉絲濾鏡終究還是未能敵過骨感現實。而這,無疑也是「情懷」、「粉絲濾鏡」和電影觀眾本心的一次較量。
青春風轉向,國產動畫&紀錄片市場仍不樂觀
相比於往年溢出屏幕的高中大學戀愛故事,今年的暑期檔實在清流。
但在愛情青春片幾乎不見蹤跡的這個暑期檔,一部豆瓣7.0、主打兄妹情的《快把我哥帶走》,卻以小成本黑馬之姿斬獲近3.5億票房。該片不矯情不造作的青春兄妹情,同樣引發了大多數平凡人的真實青春追憶。有觀眾表示,這才是市場需要的貼合觀眾情感的青春片啊。
如果將視線從《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快把我哥帶走》等「贏家」身上移開,你會發現國產紀錄片市場依然冷靜。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暑期檔共上映了《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您一定不要錯過》、《大三兒》、《最後的棒棒》、《海龍屯》等5部紀錄片,票房總貢獻在1000萬左右,甚至不及去年一部觸發全民傷痕的《二十二》的十分之一。當然,《二十二》也是國內第一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電影。
除開特殊題材和特殊情感,紀錄片還能在熒幕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嗎?
目前,院線紀錄片還在被動等待影院賞賜的非黃金時段,市場分給紀錄片的空間仍然有限。不樂觀地預估,在夾縫中艱難求生存的情況,可能還要持續好幾年。紀錄片數量少、更大範圍的優質紀錄片,難以傳達給觀眾,而培育紀錄片觀眾和市場,依然任重且道遠。
對於動畫電影,在暑期檔本該也是重要票倉的檔期。可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扛鼎2015年、2016年暑期檔後,國產動畫電影又悄無聲息地氣勢低迷。
今年,具有較高國民知名度的《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僅收穫1.58億票房,《風語咒》1.13億票房,1.04億票房的《神秘世界歷險記4》位列第三。有人預測,非低幼向的全民合家歡動畫電影才是市場剛需。
創作新勢力崛起,市場格局洗牌在即
江湖迭代,市場洗牌,有人艱難守成,有人後來居上。
不僅幕前的創作力量在悄然變化,幕後與資本關聯的製作公司名單上,老牌與新生的格局也在不斷翻牌。作為曾經的製作巨頭,萬達、華誼、光線、博納等老江湖,在今年暑期檔都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呢?
萬達電影主要出品了《快把我哥帶走》,還聯合出品了《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葯神》等三部電影;光線傳媒聯合出品了《動物世界》與《一出好戲》;華誼兄弟主投了《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博納主控《大師兄》、參與了《解碼遊戲》;樂創文娛則將今年的重頭戲挪至了國慶檔。
暑期檔票房冠軍《我不是葯神》的主投主控公司壞猴子影業,經過《瘋狂的石頭》、《無人區》、《心花路放》等影片的洗禮,以新生導演、監製人才為切入開始掌握市場和作品話語權。而主演徐崢的公司真樂道文化,則是第二出品方。
《西虹市首富》的主投主控公司雖為導演閆非/彭大魔的公司西虹市影視,但此二人均出身「開心麻花系」,開心麻花亦佔有15%的股份。作為黃渤導演處女作的《一出好戲》,主控方為上海瀚納影視文化傳媒,而黃渤亦是大股東之一。
與傳統影視公司管理型企業模式不同,這些導演、演員自立門戶,通過公司對作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和掌控力,作品也不囿於傳統題材和類型的限制。在暗流涌動的市場中,新貴們爆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對於觀眾而言,同樣也算是一樁幸事吧。
※這個夏天,這部少年成長物語才是最好的青春
※專訪愛奇藝市場副總裁陳宏嘉:《延禧》霸屏背後的營銷攻略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