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道這些事兒:做祖師爺的「戲子」?不,誦經禮懺原有如此功德

修道這些事兒:做祖師爺的「戲子」?不,誦經禮懺原有如此功德

《玄門早晚功課經·序》中有一句話,曰:「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牆;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

很多普通信眾了解道教的最直接方式,便是參與宮觀所組織的道場法會。從祈福轉運到消災延壽,同時也包括鍊度超拔,道教的齋醮科儀囊括了普通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道人參加齋醮,一可祝厘國祚,二可為民解憂,同時也能夠增進自身的功德。因此而言,誦經禮懺也正是道人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教法事(資料圖)

但在筆者的了解中,有很多道友及信士對趕經懺、打齋醮的行為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

不少人認為,道教是一個崇尚現實意義的宗教,或是以自身的符籙法術來為世人治病卻邪、或以易術相道來為信士轉運禳災、或以講經佈道來為迷者開悟真常、

或以功行德性來為觀者樹立修道的榜樣,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修行,而且也都可以在現實的世界中起到立竿見影的度人效果。

相比之下,念經這件事卻總會被認為是在「演教」,更有一些偏執者則會把壇場上的道人稱作是祖師爺的戲子,認為他們的依科演教並不會對信眾產生任何實際作用。

之所以會有這些誤解,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經懺的外在,卻不懂得內在的修持。

「登寶殿諷演仙經」,這是一名合格道人的日常持誦功課。既然曰功課,便如《功課經·序》中所言:「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也。」

時時禮拜仙真、勤勤唱誦經懺,這是道人們自我修持的一種特殊方式,其不僅僅只是按照科範的模板把韻詞唱出來,經壇上對道人的種種要求也頗為嚴格。

登寶殿諷演仙經(資料圖)

在道教齋醮儀式中,會要求每一位登壇的道人務必盥洗身心,做到內外清靜且念念存誠,由此才能感格高真下降,使眾人所祈所願之事速達九天。

雖然誦經是照本宣科,但因為肩負著齋家的祈願,道人們在經年累月的壇場中要始終保持一顆精誠之心。這份真心,首先源於對祖師的虔誠信仰,其次是對自身功行的嚴格要求,再次還包含著對天地眾生的默默慈悲。

當三心合一,便形成了壇場上的種種威儀,這其中包括對身形動作的剋制、對腔調韻律的中和等等,雖然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外在的形式美,但傳遞的卻是一顆真正的道心。

道教以陰陽立教,凡修持者皆講求本跡相生。修道人這顆恆常清靜的心是為本,其表現出來的種種行化方式是為跡。奈何大眾只能看到道人們對於跡的展現,卻不曉得應該通過萬千法門去感知修行的真心。

道經中曰「演法度人,普度人無量」,既然眾生樂於演法的形式,道人便以此形式來實現度人無量的情懷。

道教壇場科儀中的諸多規範之意義,不僅是在要求一種形制上的美,更是希望能以此規誡每一位道人的心念。當眾念合聚為一時,便可實現與人天相聯通的神奇功效。

依據壇場的要求,道人在整個誦經的過程中都要保持精誠之心和專註之態,這一點與其他的修行法門異曲同工,於是又何必非要厚此薄彼呢?

演法度人,普度人無量(資料圖)

道教的修行法門有很多,不論以何種方法修持,平日均需要多誦讀祖師流傳的諸多經典,借道經師寶之功,為自己的修道生涯找到更加合適的方式方法。

這些經典,即包括如道德、南華、太平、黃庭等闡述道教教理教義的內容,同時也包括道人們每天上殿誦持的諸多齋醮內容。

解悟道教哲理,有助於提升參玄問道的境界;而禮懺誦經,則是前者很好的補充,對經文章句的誦持往往可以幫助自身更好地明悟玄理。

以此來看,不論是誦讀哪一方面的經典,其在內容上並沒有高下等級之分,所不同的只是各自修持的方式方法而已。

在宗教的修持中,祖師聖典與經壇科範之間必然是相輔相成而缺一不可的。經中有言,「誦持萬遍,妙理自明。」很多道理需要在天長日久的誦與持中才能逐漸明白真正的含義,若只是執著於書本文字,往往就會陷入某種偏執。

修行二字,強調在修中行、在行中修,是一種切切實實的真功實行。經文中講述的道理,更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驗證。「誦上聖之金書玉誥,明自己之本性真心。」

能夠從日常的經懺中明悟自身修為的本來所在,便不枉費了二六時中的用心用力了。

萬物皆在道中,不可強行以己之道去苛刻他人的行持(資料圖)

道教以道來教化眾生,「道」並沒有固定的形態和方法,萬物皆在道中,強行以己之道去苛刻他人的行持,這又落入了人為的是非中。究其根本,仍是自己道心不足,所以才會任由分別心作祟。道教修行,最終要超越凡塵之識和我心偏執。

當心中無我時,萬法即是我法。所謂與道和真,便在於你能找到適合自身的修持方法。如此一來,行持者只會見得一路同修之人,卻不睹非道、非我、非彼此的異同。

不管是誦經禮懺,或是符咒、功行等等,自度且度人,才是每一位道人所力求的不可思議之功德。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遠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是什麼意思?
夏未央,天漸涼,不可不看這套《處暑衣食住行攻略》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