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弟子為什麼要報恩,如何行孝?
孝道是不論國界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尊奉且踐行的最基礎的道德標準,在中華文化之中,更是對此十分重視。
道教對此亦是一直放在修行的第一位,道藏萬卷經典之中,多次強調: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遠矣。人道之首,便是「孝」一字當先。
《太平經》曾提出:「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的觀念;凈明派也以忠孝二字為根本。因此道教專門闡述報恩行孝之書也不曾少,故此可以看出道教對於報恩行孝的重視。
「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資料圖)
道教認為如果人不報恩行孝,生時會遭遇到許多厄難,罹患疾病或者遭遇災禍,死後也將會墮落於地獄之中,受地獄獄卒的各種刑罰。
而且《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中說:「若孝悌者,一家之中老少安樂,天人欽仰,神明守護,子孫相承,孝慈不斷,招感孝順,以為其子。若不孝者,世世相繼,一門之內總是冤家,雖為父子,甚於仇敵,招五逆以為其兒,父子兄弟各財異食,同園別菜,共田分谷,隱藏珍饌,吃食如偷,
雖是人形,不如禽獸,神明不佑,天下輕欺,一生所為,諸不吉利,死入地獄,受一切苦罪畢,受報為百勞鳥,生子能飛,共食其母,百劫之後,托生人中,聚集五逆,諸不孝緣,共為父子,更相殘害,死生憂苦,輪轉無窮,天下苦痛,莫過於此。」
除這樣的報應以外,道教認為從人到仙的路上,需要加強自己的德行,因為德為道之用,換句話說德是道的體現,故此亦有道之在我謂之德的說法。而德之首便是孝,所以修行孝道,亦是成仙必經之路。
道教著名大神真武大帝宣講過一部經典,名為《報父母恩重經》,其中有一句話叫做:「窮妙緣根,究妙行本,循流至源,傍末探本,如人子孫回憶父母。」
這句話表明,我們每個玄門弟子,都應該明了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界的緣法,都應該知道我們得以生存長大並繼而達成一切成就的根本,都應該認真思考那一份起源的不易,也就是從道教哲學的角度提出要關懷我們的父母,懂得感恩報恩。
孩子叛逆的青春期讓父母加劇衰老(資料圖)
所以這也是道教弟子將孝道放在修行第一位的原因。而如何去行孝,則在道教中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但是,從青春期叛逆時起,大部分人就已經和父母產生了一定的隔閡,總是難免和父母發生爭執,
如真武大帝所講的一樣:「我既托相,相即父母,令我父母,日夕悲酸,我相既有,父相母相,日漸衰朽,緣我相故,令我父母,始相沉埋,父母男女,輪轉無已,是此有相,同歸苦惱。」
可見父母因為兒女日日操勞、疲憊不已,以至於加快衰老。
道教著名科儀著作《十種報恩科》中總結了從出生至死亡父母對於每個兒女都具有的十種恩情,分別為:
第一,懷胎守護恩;第二,臨產受苦恩;第三,生子忘憂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濕恩;第六,哺乳養育恩;第七,洗濯不凈恩;第八,遠行憶念恩;第九,深加體恤恩;第十,究竟憐憫恩。
所以,這樣的一份因果,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出發,都需要我們對父母報恩。
懷胎守護恩(資料圖)
《凈明四規明鑒經》中說報恩有三種方法:「上士以文立忠孝,中士以志立忠孝,下士以力致忠孝。」
值得強調的是這裡的區分並非意在評判這些方法的優劣,而是希望從不同角度和不同身份說明使得行孝獲得最大化的效果。例如普通人行孝只需孝養父母,成為身邊人的表率。
在此基礎上再進一層則是立志把孝道身體力行,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天下的表率。最高的境界則是在這兩種境界上再次提升,行踐大孝,也就是沒有分別心的一體皆愛,慈同齊愛、異骨成親的大孝。
作為修真之士,目標就應該放在行踐大孝之法上。具體如何行踐呢?《報父母恩重經》中給出了一個方法:「我從今日,從我相中,悉滅貪嗔,悉破險峻,持念平等。」
也就是說消滅自身的貪嗔痴三毒,並奉行戒律威儀來約束自己的不必要的慾念,達到清靜真一的狀態,這樣才能夠持念平等,不會產生偏見。
然後再修持道法,放下偏執,用自己所學幫助父母,社會,廣行善德供養三寶,使我相與始相,也就是「我」與父母,都能歸無著,去除煩惱,達到「相既無著,不見不有,不起不為,無礙無障,無閉無塞,自然去累」
這樣的狀態。不執著,加以常誦經典,修行好德行,便不會墮苦海之中,從而使父母以及九玄七祖,乃至整個社會都能得到福報。
孝養父母是修道的第一位(資料圖)
因此晚課之中有一句「四恩三有均利益,十洲三島任逍遙」。
四恩指的是天地負載、國土庇佑、父母養育、師長教導這四種每一個人都接受到的恩情,而情、緣、識則是三有。
道教認為任何人都應該報答這四種恩情,做一個對大自然、社會、家庭都有回報貢獻的人,這樣便自然會成為有善情、有善識、有善緣的人。
因為只有學會懂得報恩感恩、行踐大孝,才能夠達到逍遙自在的境界。
(編輯:靈瑾)
聲明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