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楊泳梁:呵,人類這個東西,何時能走出鮮血淋漓的黑暗森林?

楊泳梁:呵,人類這個東西,何時能走出鮮血淋漓的黑暗森林?

造就第344位講者 楊泳梁

當代藝術家

我是一名藝術家,以多媒體為創作媒介。之所以選擇從事藝術行業,一是因為自己不善言辭,二是因為藝術作品可以代替我去表達一些觀點。

我出生於上海,不過是在嘉定(上海郊區)長大,當時那裡還是一個很小的古鎮,古樸、傳統,完全不同於上海市區現代、繁華的景象。

正因為這個成長經歷,我的作品中貫穿著諸多矛盾,而我本人也處於一個非常矛盾的狀態之中——我既有古典的部分,又有現代的部分;我既喜歡安逸,也時常喜歡刺激。


認識我的作品

這是反映我最早期矛盾心境的一個作品,圖中是一個建築,建築內部是嘉定以前的舊廠房,有著濃烈的時代特色,建築外部是一片農田,這也是我內心的一種寫照——自然與城市的矛盾與交融。我所有的作品都貫穿著這個主旨。

2006年,我開始嘗試一種比較特殊的表現形式,這也是為國內外藝術圈較為認可的一種形式。

我的第一件作品,名為《蜃市山水》,參考的是明代沈周的作品《廬山高圖》,我用新的方式對它進行了重新演繹。

這件作品遠看像是傳統的繪畫,但仔細一看,卻發現它是由我們所熟悉的城市元素組合而成的——看似很不想乾的一些矛盾體衝撞在一起。

為什麼我會去創作這樣的作品? 我小時候學了十幾年的傳統繪畫及書法,受到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大學讀的是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所以我很自然地就把這些元素融合在了一起。

另外,我從小在嘉定長大,一個在郊區長大的孩子突然來到城市,感到了很多外在壓力。大學那段時間,恰好是上海這座城市變化最快的時期,陸家嘴由零星幾棟高樓變成了一整片金融區,我兒時記憶里的嘉定也完全變了樣,郊區變成了一個個模塊化的小城鎮。

這些經歷促使我去創作這樣的作品。

這件2011年的作品,尺寸是3*6米,是目前我創作的最大的作品。大家可以看到上面很多細膩的部分,這包括了整個城市的不同地方,既有在上海的,也有其他城市的,它描述的是整個城市的變遷和發展。

我的作品還有另一條線索,就是傳統與現代的交織。

2010年,我去了一趟希臘,待了大概一個月,創作了《希臘,希臘》。

我當時的感覺是,希臘和中國一樣,也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底蘊的國家。同時,我也強烈地感受到,那些屬於過去的、古老的、璀璨的文明,現在幾乎都不存在了。

雅典只剩下一個雅典衛城,雖然還能依稀看到它當初的狀態,但卻維護得非常不好。

這點和中國目前的狀況很類似——中國也有許多沒有得到妥善維護的古城,非常可惜。

於是,我就創作了這件作品。你能看得出來,整個城市建築都是在希臘拍的,那是一些現代文明,但卻正一點點地覆蓋、填補古代的一些殘缺的東西。


嘗試更多媒介形態的作品

從2014年開始,我開始嘗試更多的媒介形態。我的作品中又有了一條更隱晦的線索,即「現實與虛幻」。雖然我之前的作品元素都拍攝於現實場景,但最後呈現出來的形態,是一個完全虛幻的場景。

我在作品裡很喜歡去模糊時間的概念,模糊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喜歡把這些概念都壓縮在一個空間里,或者說我很喜歡把不同的矛盾點融合在一個地方。

手機橫屏看長圖

這是我在2011年創作的作品——《桃園紀》。《桃花源記》是大家很喜歡的田園生活代表作,我就將它作為參考摹本,針對於當下「城裡人」依然憧憬田園生活的心態,通過自己的方式去重新進行了演繹和描摹。

可能我太悲觀去處理了這個場景,雖然畫面看似非常唯美,但若你仔細去看,便能察覺到它蘊含的悲觀,因為我們所嚮往的桃花源,其實已經不存在了。

這是我的一件裝置作品,它在白天和晚上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晚上,它是一個發光的封箱裝置;白天,它又變成了另一個樣子。這件作品有強烈的兩面性,這也體現出一種非常矛盾的感受。

前年起,我開始嘗試VR這種熱門媒介,現在幻燈片上顯示的就是你戴上VR頭盔所看到的景象,我把整個宋代繪畫,或者說宋元時代古人們所嚮往的境界,做了一個復原,讓你可以身臨其境地去感受。

之所以會用VR去創作傳統作品,是源自中國傳統繪畫當中一個重要的理念——「臥遊」。古人大部分時候只能守在家裡無暇外游,便希望通過欣賞古畫,來創造一種進入到畫作里去虛擬遊玩的感受。

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有著巨大的不同。西方人繪畫很注意一個具體的焦點,而中國繪畫是散的,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散點透視」。

我自己的理解是,散點透視是讓你帶著自己的觀點去看畫作,你可以自由地選擇你想關注的點,而VR恰好可以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

我後來還做了一些動畫方面的嘗試,這個視頻是其中一個片段。這個作品大概15米左右長、高4米,是一個巨型作品。


藝術喚醒你的本心

這些年,我的整個創作理念發生了三次改變。2006年我最早開始創作的時候,有一個回過頭來看比較幼稚的想法——我覺得自己懂得比別人多,希望創作出一些作品去告訴別人所不知道的東西。

到了2010年,我去國外參展,見到更多大師的作品,想法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我覺得,其實觀眾都是非常聰明的。作為一個藝術家,我只是在以一種不同的方式表達,但我覺得更高一層的作品應該是一個提醒。

藝術不能改變你,藝術只能喚醒你本來就有的東西。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引起觀眾的共鳴,然後這些共鳴其實存在於每個觀眾的心裡,只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使得他們感受到的東西不同,我只是起到一個發掘的作用,我覺得這是更高明的作品

近幾年,我又有了更新的認識,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他的作品就是他的世界;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能做出什麼樣的作品。

我覺得這就是藝術能感動我自己,又感動別人,並且讓我繼續這份事業的原因吧!

文字 | 漢嵐

校對丨其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也許將來我們不再需要水滴籌、輕鬆籌,因為AI不僅能救命,還能省錢
重大發現!NASA在火星發現有機物,外星生命真的存在過?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