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輕一代員工如何管理——一位管理者的忠告

年輕一代員工如何管理——一位管理者的忠告

(一)心態篇

1.去標籤化,發自內心的去尊重他們

在討論『網紅經濟』時,我曾向一個未成年美少女請教,她身邊的人都在用什麼樣的APP,看什麼樣的電視劇,討論什麼樣的熱點話題。

對方如數家珍的介紹了一些情況,聽的我直搖頭。

看來自己真的是老了,現在年輕人玩的東西,我都理解不了,我嘆息道。

你不是不理解,只是不認同罷了。未成年美少女如是說。

這句話我想了很久,發現確實是這麼回事。

?誰年輕的時候沒追過星?

?誰年輕的時候沒愛上過一個人渣?

?誰年輕的時候沒喜歡過一些在大人看來『不務正業』的新興事物?

我們不理解現在的年輕人,正如同覺得當年的自己很SB一樣,只是對不成熟與不了解的抵觸心理罷了。

2.做團隊的領袖,而不只是個管理者

在我剛開始工作時,我覺得『當官』是件特別爽的事情,就像是古代的皇帝,威風的不行。後來才發現,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領袖,充滿了痛苦與壓力。

不成熟的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權力,而成熟的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責任。

這個時代的管理者,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皇帝』,而應該努力成為『老師』或是『兄長』的角色。

作為團隊的領袖,你要保護這個團隊,並努力讓這個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得到成長,努力付出可以得到與之相應的回報。

(二)方法論篇

1.以身作則

每個團隊發展到最後,整體氛圍和工作方式,一定會和其領導核心個人風格非常相似。

如果希望大家勤奮工作,你自己卻在角落裡打遊戲;你希望大家守時,自己卻總是沒有時間概念……那你的美好願望永遠都不會實現。

2.塑造團隊的價值觀

每次招人時,我都會重申團隊的核心價值觀:學習、快樂、多元文化

A.學習

熱愛學習,深度思考,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日常中有在持續學習新的東西

不要怕在工作中犯錯,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我們才會成長

B.快樂

一定要快樂的工作

不快樂的過程,必然不會有快樂的結果。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都不覺得快樂,那麼也無法將快樂帶給它的用戶。

如果不快樂,一定要說出來

受了委屈要說出來;被其他部門欺負了要說出來;工作量太大沒時間陪男朋友要說出來;不想加班就說出來;來大姨媽了疼得不能幹活要說出來。

說出來,我們就去改變

委屈的事情我們要講清楚,不能蒙受不白之冤:誰敢欺負我們部門的人,老子去乾死他。

工作量太大完不成,原因是什麼?事情多我們找其他人來幫忙,效率低我們改善工作方法,實在忙不過來我們就招人。

不想加班就早點走,效率高比工時長更重要,早睡早起保持好的工作狀態,不斷學習如何讓自己變得高效才是最好。

來大姨媽身體不舒服,就早點回去好好休息,緊急的事情妥善交接給同事即可,不緊急的事情之後自行補上進度就行,如果團隊離開你工作就沒法開展了,對不起,那是我這個領導管理的有問題。

C.多元文化

尊重個體意願

團建大家去唱歌,你不喜歡唱歌,不想去,沒有關係,吃完飯我們去嗨,你早點走就行

包容個人差異

是GAY是LES無所謂,你是團隊中的一員,我們重要的夥伴;要早點下班去幼兒園接孩子?只要不耽誤工作,早點走也沒關係

簡單、直接、平等的溝通方式

辦公室政治是團隊的高壓線,一旦觸碰,立刻清除;有什麼就說什麼,大膽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高效的溝通方式

說的容易,做起來很難,但如果你決定這麼做,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3.成為下屬的導師,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

很多管理者容易犯的錯誤:

A.覺得下屬能力不行,於是做什麼事情都親自干涉,導致下屬喪失了自己思考判斷的能力,上司說什麼就機械的去做什麼。

B.只告訴下屬要做12345,卻不解釋為什麼要12345。結果遇到54321,下屬就不知道怎麼處理了。

C.權力欲膨脹,官僚作風。很多指令並不是出於解決問題,而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比如活不多也要強制下屬加班,休息時間給下屬分配不那麼重要的任務,強迫下屬喝酒,表演不擅長的才藝等等……

D.採用『高壓政策』約束下屬的行為,動不動就罰錢,任務完不成就必須做些帶有一定羞辱性質的懲罰等

現在新生代的員工們,家庭條件優越,在不用發愁吃飽穿暖這種基本需求後,他們開始追求尊重、自我價值實現等更高層次的需求。

作為領導者,你又能帶給他們什麼呢?

讓他們接觸更大的世界,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下屬跟著你,確確實實的能學到東西,他們從內心裡認可你,願意去跟隨你,這樣團隊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定期舉行學習活動,如技術分享、技能學習、工作習慣培養都可以幫助年輕人更快速的成長。

在他們成長的同時,不要抱著一種『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狹隘心態,因為『分享就是最好的學習』,傳授自己經驗的同時也重新的鞏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世界最頂級的高手,也往往都是各自領域著書立說、傳道解惑的大師。

4.留意被多數人忽略的部分:無法被完全量化的生產力

公司作為商業組織,其本性就是逐利的,工作方式、福利待遇都是為了吸引人才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獲取更多的利潤。

馬克思老爺爺曾說過,『資本積累是通過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得到的』,這言論本身存在時代局限性。

在今日的經濟環境中,商業公司對於企業文化、員工管理、工作方式的調整據其目的本質就是在增加生產力

傳統製造業通過流水線與標準化來解決生產力的問題,其目的就是把人的行為儘可能的量化,儘可能的規範其行為,來達到效率的提升。

然而對於現代企業,傳統的老辦法照搬過來,是很難有效果的。

對於一些職業來說,他們工作的價值很難被完全量化。

通常我們在工作中,會儘可能制定一些量化標準,比如類似KPI、數據報告之類的東西。

但是我們很難量化一個人在工作中創造的價值。

對於程序員,你不能以單純以他的工時、產出代碼的數量決定他的價值。同樣,對於設計、文案、策劃、產品經理等崗位他們做的是否足夠好,其標準都是相對的。

曾經有一位創業的朋友向我抱怨,說他那的員工都死氣沉沉的,一點都不能替他分憂,最令人心寒的,公司技術部門的窗戶壞了,他出差一周,愣是沒有人修。一點創業精神都沒有!他憤憤然。

我覺得這個事挺滑稽:你有把修窗戶這件事情計入KPI嗎?人家主動修了窗戶你給人家發獎金不?這事本來行政該去做的,管人家技術部什麼事呢?

憑什麼要求下屬為你的想法無償付出?這是很多想管理者不曾認真思考的事情。他們覺得員工服從就是天經地義。

這種管理者,該被淘汰掉了。

(三)實戰篇

1.要有實權:人事權與財務權

很多人都被這兩條坑的體無完膚啊。

老闆求你加入的時候,那叫一個痛快:人你自己招,薪資你自己定,你的團隊你說了算!

結果等你加入了,發現下屬這個是老闆的小舅子,那個是合作夥伴的親戚,你的頂頭上司還嫉妒你得到了老闆的賞識,處處給你穿小鞋……

你慘兮兮的去找老闆,老闆和善的安慰你:『小夥子不要著急,我請你來就是解決問題的嘛,如果這點事你都處理不好,那我怎麼放心把更大的資源交給你呢?加油!我看好你喲~』

於是你一腔熱血投入到事業中,沒過多久就發現了問題:

A.下屬能力差不說,還不怎麼配合工作

B.招人的名額拖了幾個月始終申請不過來

C.擬定新的績效激勵制度,上司看了就放在一遍:『小夥子很有能力,不過初來乍到,要先學會融入團隊。遇事別著急,你看你還是年輕,情商需要再提升一下啊~』

在我年輕的時候,總會覺得,真正NB的管理者,應該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八面玲瓏,力挽狂瀾,四兩撥千斤,能把一群綿羊帶成狼……

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不可能通過有限的時間、精力和僱傭這種鬆散的關係,改變一個受了十幾年教育,已經形成穩定的人格、三觀的人類。或者說的更直接點: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的改變另一個人,除非那個人自己想要改變。

如果你沒有實權,只是個光桿司令,想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優秀團隊,那還真的是不太可能。

很多公司的福利待遇都是統一規定的,一幫大叔帶著一群小孩子喝酒唱K,雖然大家都覺得沒啥意思,可你也沒權力另開小灶,去做些年輕人都喜歡的事情,自然很難讓下屬們感受到你的關懷。

免費零食?彈性工作制?出去郊遊燒烤?定期的頭腦風暴與分享會?

你沒有權力去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最終結局無非是部分人被同化,另一部分人選擇離開。沒有實權就意味著,你無法約束下屬的行為,無法建立你自己的規則,無法給團隊進行換血。沒有強大團隊作為後盾,你很難在公司中獲得話語權,也很難做出任何的成績。

總之,你的權力或大或小,但終歸要有。

2.確定自己的管理風格

現代人的職場生涯中,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從基層員工到管理者的改變。這種轉變並不僅僅是升職加薪這麼簡單,它意味著思維方式與看待事務角度的改變。

要成為怎樣的管理者?很少有人會認真的思考這點。

初期的管理者在管理風格上往往會模仿自己的上司或崇拜的企業家。(比如國內模仿喬布斯的風潮……)

在我看來,想要塑造自己獨特的管理風格,最好的方式,就是做自己。

溫柔、善解人意、願意給員工寬鬆環境;嚴厲、殘暴、獨斷、對下屬要求苛刻;不同風格的管理者,其管理團隊的策略、理念也是不同的。

管理風格一般都會和管理者的性格有很大關聯,所以在確定自己管理風格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性格去分析。如果本身是性格好、待人熱情、親和力較強的人,那麼在管理團隊中,生硬的偽裝成嚴厲、強勢、採用高壓策略去管理下屬的領導,其管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沒人會喜歡虛偽、彆扭的上司。

3.換血

團隊換血這件事情,是所有管理者都迴避不了的問題。這件事情非常非常重要。

它涉及政治鬥爭、協作效率、團隊氛圍,甚至是公司價值觀與未來走向。在這裡先不展開說,只強調一點。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為你所用,所謂『任何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都可以發揮自身長處』是純粹的雞湯。

如果發現團隊中存在不合適的人員,在可接受的成本下,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將其換掉,尤其是團隊人員較少的時候。

4.管理策略與管理行為的一致性

有時我看到下屬在無所事事的發獃,並很早離開公司時,內心都會產生一種不滿的情緒。

這種情緒是下意識產生的。但我很清楚,這種情緒是有害且錯誤的。出現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有兩個原因

A.我沒有把工作分配清楚,導致對方手上確實沒什麼事情。

B.沒有養成下屬的良好的工作習慣,比如及時反饋工作進度,讓大家了解各自從事的事情

這不是下屬的問題,而是我自己的問題。

是我自己沒有把任務安排得當,導致下屬的工作中出現空白,人家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為什麼不能早走?

如果以什麼早退、不努力等理由對員工進行批評,相當於自己把自己定下的規則破壞掉,以後沒有人會信服你所作出的規定。

在制定一些基於團隊的核心規則時,多思考,慎重做出決定,一旦決定做出,就不要輕易修改,否則對團隊氛圍會有很大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理大數據 的精彩文章:

TAG:管理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