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實的武大郎大有來頭,進士出生當過縣長,比武松還有出息

真實的武大郎大有來頭,進士出生當過縣長,比武松還有出息

施耐庵當年在寫《水滸傳》的時候,可能是一時興起,完全沒想到這部小說會如此之火。因此,書中所寫的武松的哥哥武大郎,也被很多人記住。

武大郎這個人物到底有沒有原形,多年來,一直備受爭論。事實上,武大郎是真有原形的,因為武松有個哥哥叫武植。武植可不是施耐庵筆下的「三寸丁谷樹皮」、靠賣燒餅為生的社會底層人物。他大有來頭。

真實的武大郎身材高大威武,是進士出生,後到陽谷縣當了縣令,而且官聲較好,這比武松落草為寇要有出息的多。

可施耐庵為什麼要抹黑武大郎呢?原因有兩點。

一是宋朝時老百姓痛恨官員

梁山英雄好漢的故事從宋朝時就開始流傳下來。在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時候,正是朝廷腐敗不堪,民不聊生的時候。武大郎作為一方父母官,自然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對朝廷下達的苛捐雜稅,依舊會不折不扣地執行,這讓當地的老百姓很是痛恨。而武松此時和宋江在梁山上「劫富濟貧」,大殺貪官污吏,深得百姓歡迎。

因此,兄弟倆相比,一個是為腐敗的朝廷欺負老百姓,而另外一個則是替老百姓伸張正義,自然,稱頌武松的人就多,痛罵武大郎的人更多。

為了將武松這種「替天行道」的精神宣傳出去,當時無論是民間藝人,還是舞文弄墨的文人,都對武大郎口誅筆伐,添油加醋,故意將其丑畫。加上宋朝時期,輿論管控並不嚴格,對這些丑畫朝廷命官的各種版本並不打擊和排斥,才導致武大郎的光輝形象被樹立成一個「矮挫子」。

二是小說的劇情需要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梁山好漢的故事已經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他自然無法去考證武大郎的真實身份。

另外,在寫《水滸傳》的時候,施耐庵也充分考慮過,如果都只寫梁山好漢每天打打殺殺,不增加一點風花雪月,打情罵俏的故事進去,讀者自然會疲勞,因此,就增加了武大郎、潘金蓮和西門慶這樣的人物。

其實,這些人物都已經在民間傳說中流行已久,比如《金瓶梅》一書,也就是取自這些傳說而寫成。

在寫《水滸傳》的時候,施耐庵把所有與梁山英雄有關聯的人物都找了出來,他覺得武大郎必須死在惡霸手下,才能烘托出武松為兄報仇,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壯舉。

果然,這樣寫的效果十分吸引人,得到了讀者的大力歡迎。因此,施耐庵抹黑武大郎,並非有心,也並非和武大郎的後人有什麼深仇大恨,完全是因為情節需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多邦 的精彩文章:

收受下屬送的七張草席後,曾國藩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貪官
高僧寫的書,朱元璋讀它當皇帝,曾國藩讀它當總督,慈禧讀它丟江山

TAG:客多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