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也許她是世界上最不出名的藝術家

也許她是世界上最不出名的藝術家

小野 洋子

オノ?ヨーコ

Yoko Ono

1973年 小野洋子在紐約出席展覽

小野洋子出生的前兩天,小野洋子的父親小野英輔調職到橫濱正金銀行的舊金山分部。小野一家不久後也搬至舊金山。1937年,小野一家搬回日本,小野洋子進入東京的學習院大學就讀,她在大二結束後退學,於1953年到紐約與家人團聚,接著進入了紐約的藝術家圈,包括激浪派團體。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的結婚證明

1969直布羅陀(拿著結婚證)

David Nutter

1966年,小野洋子在倫敦一家畫廊參加小野洋子藝術展的預展時遇到了約翰·列儂。一年後,他們開始了一段婚外情。1969年,約翰·列儂的妻子辛西婭·列農向法院申請離婚後,兩人在直布羅陀結婚。

披頭士解散後,他們搬到了紐約,他們的兒子肖恩·小野·列儂(Sean Ono Lennon) 1975年出生在那裡。

1972年 紐約

Bob Gruen

小野洋子今年已經85歲,至今還貼著女巫和披頭士樂隊破壞者的標籤,好像她這一生只做了兩件事,禍害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披頭士樂隊以及禍害全世界人民喜愛的約翰列儂。

她甚至長期被認為是一個控制欲強、黏人、無能的偽裝者。時至今日,我們看到這些對她的厭惡情緒裡帶有歧視女性,以及徹頭徹尾的種族主義色彩。

1975年 紐約

Bob Gruen

除了「約翰·列儂配偶」這個身份,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厭惡之情之外,拋開有關約翰·列儂的一切,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願意去真正地了解真實的小野洋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難以體會作為一位遺孀,她被媒體不斷消費炒作,同時還要承受社會各界的評判,為已故的丈夫做任何事情或是什麼都不做都會遭人指責,是什麼樣的感受。當一個人一生都依附在另一個身上,不知道她需要因此給自己帶來的名聲而感激還是因徹底失去自我而感到憤恨。

1996年 Bed-In for Peace

約翰·列儂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妻子:「世界上最有名,卻最不為人知的藝術家:每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沒有人知道她做了什麼。」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小野洋子作為藝術家而不是作為xxx配偶,她還做了些什麼。

1964年

概念藝術家

出版書籍《葡萄柚》

1964年,小野洋子創作的圖畫書《葡萄柚》(Grapefruit)的第一版正式出版,並成為20世紀60年代早期概念藝術的紀念碑之一,因此聞名於世。

這本書是小野洋子關於音樂、繪畫、詩歌、電影、藝術作品的聲明及闡釋。其中記錄了小野洋子藝術觀念的形成、發展及多種藝術形式的發展脈絡。

她有一種抒情、詩意的氣質,使她有別於其他概念藝術家。但是她對藝術的態度一開始並沒有得到認可,直到像Kosuth和Weiner這樣的白人藝術家開始走進這一領域,做了和小野洋子幾乎一樣的事情時,才被人們所接受,但最終卻讓他們變得可敬且有收藏價值。

1964年

參與式行為藝術家:

作品"Cut Piece"

『Cut Piece』是小野洋子知名的行為藝術表演作品,表演過程中,小野洋子獨自坐在舞台上,穿著她最好的衣服,前面放著一把剪刀。現場的觀眾們得到指示後輪流走近她,用剪刀剪下一小塊她的衣服,直到整個身體都裸露出來。

現場有些人會猶豫地走過去,從她的袖子或裙子下擺上剪下一小塊布。有些人則會大膽地剪掉了她的上衣領口或是內衣。在這個過程中,小野洋子都沒有動,也沒有表情,直到演出結束。

1964年,『Cut Piece』在京都首次亮相,之後又在東京、紐約、倫敦進行巡演,最近的一次是在2003年的巴黎。

通過這種藝術形式,小野洋子想要展現的是一種另類的女性主義——她想讓女人知道,大家都在經歷很多審視與不公,但不要爭吵,順其自然,用平靜的力量去解決。她說:「我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新世界,這個世界可以通過和平而存在。」

1968年

組建樂隊:

Plastic Ono Band

"Two Virgins"

1968年 約翰列儂所畫

在披頭士時代晚期,她和約翰·列儂的合作了第一張作品,名為《兩個處子》(Two Virgins),1968年發行時,小野洋子和列儂一起裸體站在一起,因其標誌性的封面而一舉成名並引起爭議。

他們想要體現的是兩個人共同擁有的原始的、普遍的、充滿創造力的愛的力量。這個舉動對當時的社會來說,可以說是一場發生在音樂圈的「行為藝術革命」。

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 "專輯封面

隨後又組建了「塑膠小野樂隊」(Plastic Ono Band)並繼續合作了許多音樂作品,其風格皆與披頭士的風格差異極大。

"Watching The Wheels"

單曲封面

"Double Fantasy"專輯封面

1970年

執導電影短片、特設電影節

"FLY"、"Legs"

1970年12月,在紐約拉斐特街一家專門設計的劇院,組織了一個小型電影節,播放小野洋子在10天內拍攝的電影,一部叫《腿》( Legs),一部叫《蒼蠅》(FLY)。

《腿》由一個鏡頭在不同的腿上平移組成,大部分拍攝對象是約翰和小野洋子的朋友。《蒼蠅》主要拍攝了一隻慢慢靠近,並從一名裸體女性身上飛過的畫面。

這場電影節是為70人設計的,因為影院的特殊設置,觀影的時候你看到的只是屏幕——不是你的鄰座,也不是你前面的人。牆壁和座位全都是黑天鵝絨的,所以在放映期間,除了電影,一切都是黑暗的。

在這張照片里,小野洋子、約翰列儂和喬納斯·梅卡斯正在等待電影的放映。

圖片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Johnlennon.com

小野洋子作為一位藝術家和音樂家,非常擅長製造藝術事件,打破人們的習慣性思維,讓人們對現有的世界觀提出質疑,同時也以獨特的態度為女性發聲。

1980年12月8日,列儂在他們的公寓樓外被槍殺。為了紀念他,小野洋子在中央公園建立了草莓園紀念碑,在她的家鄉日本埼玉縣建立了約翰列儂博物館,在冰島雷克雅未克建立了想像和平塔。( 約翰列儂作品"IMAGINE"小野洋子作詞)

雖然,在很多人眼裡,不管小野洋子做什麼都只是拿列儂做噱頭,以此吸引眼球而已。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主義 的精彩文章:

這個藝術家在26歲時,作品就被買空
採訪如果不能讓你了解一個人,還不如侃大山

TAG:Cc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