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香港不一樣的學校建築
不一樣的學校建築 黃偉綸局長帶大家參觀建築署一個響啟德發展區嘅項目─保良局何壽南小學,睇睇建築師點樣為學生用心建造理想校園。想知更多,去片?
暑假結束,一眾莘莘學子又要收拾心情,迎接新學年。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對學生成長十分重要;而一座以人為本的學校建築,能夠為校園創造愉悅的氛圍,鼓勵探索與互動。
黃偉綸局長(右一)在建築署署長林余家慧(左二)、工程策劃總監黃德才(左一)、校長甘艷梅(右二)等陪同下,參觀位於啟德發展區的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今次帶大家參觀建築署另一個位於啟德發展區的項目──保良局何壽南小學,了解校舍由規劃、設計到落成背後所花的心思,看看建築師如何跳出舊有標準化的設計框框,為學生用心建造理想校園。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的建築設計,加入不少環保元素,包括清水混凝土外牆、垂直綠化、木材和金屬屏風、遮陽裝置等,並以矮圍牆代替高圍牆,令校舍和社區更加融合。
有別於一般的傳統學校建築,保良局何壽南小學採取低層建築設計,樓高只有四層,籃球場「破格地」設於一樓,在校內建築群中間,營造一個中心點,拉近學生、課室與戶外空間的距離。
校舍設計貫徹啟德發展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入了不少環保元素,例如外牆採用清水混凝土,減少使用額外飾料;垂直綠化配合木材和金屬屏風及遮陽裝置,減少因日照過盛而產生的空調耗電量,同時為校園營造自然舒適的環境。
因地制宜 融入社區
由於學校被鄰近住宅和公路環抱,設計團隊特別因地制宜,配合周邊環境發揮優點。校門外的位置設小型廣場,讓家長有地方等候接送子女,建築師亦以矮圍牆代替高圍牆,解除校園內外的隔離,增加通透感,令校舍和社區更加融合。
另外,該校毗鄰為聖公會聖十架小學,兩所學校在布局上均往後移,拉闊校舍與對面高樓的距離,增加空間感,有利通風,亦有助減低受道路噪音的影響。兩所學校中間只用植物分隔,形成共用花園,巧妙地加強兩校的聯繫。
布局巧妙 層層遞進
籃球場「破格地」設於一樓,在校內建築群中間,營造一個中心點,拉近學生、課室與戶外空間的距離。
建築署署長林余家慧指設計團隊在興建校舍時,一直與校方保持緊密溝通和互動,希望共建理想的校園環境。知道校舍運用了傳統圍村的設計概念。同事介紹說,圍村有宗祠、書室,校園就有課室、禮堂、圖書館,均設置在圍繞中心球場的三幢大樓,再利用長廊、庭院及接橋穿梭其中,沿著樓梯層層遞進,將不同的功能空間連結起來,拉近距離,鼓勵互動,營造一個小社區的感覺。
大量綠化 用心建校
有別於一般傳統學校,校舍採用低層建築設計,樓高只有四層。
學校的綠化面積達30%,分別位於各層平台及屋頂。參觀當日,幾位學生分享說,最喜歡學校的圖書館。圖書館對出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身處其中感覺舒適,其入口採用全落地玻璃也是特色之一。
課室的窗戶採用了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增加採光度和空間感。
設計團隊表示,是特意將室內與戶外空間聯繫起來,一方面把自然景觀帶入圖書館內,增加穿透及空間感,另一方面將校園活動帶到戶外,延展學習空間。同學平日可以拿起書本,走出草地席地而坐,相信有助增加閱讀興趣。
一些課室窗外特別種植了綠色植物,例如竹樹,用作遮蔽猛烈陽光,達至屏風效果。
在建築材料方面,學校以金屬框架、木屏風及鋼格柵欄,構築多樣的空間,展現不同的透明度。各層課室的窗戶,均採用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以增加採光度和空間感。
學校的不同位置及樓層設有花園草地,透過落地玻璃,把自然景觀帶入室內,另一方面將校園活動帶到戶外,延展學習空間。
一些課室窗外特別種植了綠色植物,例如竹樹,除了用作遮蔽猛烈陽光,達至屏風效果外,甘艷梅校長希望能為校園營造寧靜舒泰、富文化氣息的環境,有助培育學生的品德修養。
學生可沿著樓梯、走廊和接橋到達不同的戶外空間,例如籃球場、圖書館、天台花園等。
在新的學年,希望同學們好好享受校園生活,同時感受到這校園、這班房、這走廊、這禮堂背後,設計團隊和校方的創意和所花的心思。有機會再為大家介紹建築署更多出色的項目,分享同事們努力的成果。
※王祖藍:心中有巨人
※香港太空館上演立體球幕電影《小行星大任務3D》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