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提醒:進入九月,這五種病必定高發!愛自己的都看一眼吧!
酷熱不再,天氣漸涼,是進入九月後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到了九月、十月份,隨著氣溫降低,溫差增大,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皮膚病、腸胃病和風濕關節病的高發季也來了!
呼吸道疾病
勤添衣,別著涼
從九月份開始,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溫差較大,若下雨氣溫下降更為明顯。
如果這時穿得過於裸露,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寒邪,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鼻炎、發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等問題。
防病要點
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貪涼,撤掉涼席,關上窗戶和空調,換上長衣長褲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是十分必要的。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
防病葯膳
蘇葉杏仁雞蛋湯
【食材】
雞蛋 2 個,紫蘇葉 30 克、北杏仁 15 克,植物油、食鹽各少許。
【做法】
把紫蘇葉、北杏仁分別洗凈,起油鍋,打入雞蛋煎至微黃,鏟起與紫蘇葉、北杏仁一同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 1000 毫升,用大火煮熟後,改用小火煮 30 分鐘,加入食鹽、植物油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
適用於急性支氣管炎、微畏風寒、舌苔白、胸悶咽癢、流清涕等。
蔥白姜草湯
【食材】
蔥白連根 15 克,生薑、甘草各 10 克,淡豆豉 15 克,蘿蔔 100 克,調料適量。
【做法】
將蔥、姜、草洗凈,切碎,蘿蔔去皮,切片,放鍋中加食油,食鹽、豆豉煸炒後,加入適量水煮湯,至熟後調味,食蘿蔔飲湯。
【功效】
可辛溫解表,發散風寒,適用於風寒感冒,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等。
皮膚瘙癢乾燥
防秋燥,潤肺也潤腸
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徐州市中醫院皮膚科專家 李敬果提醒,秋天氣候乾燥,氣溫明顯降低,由於早晚溫差變化較大,人的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多種疾病,老年皮膚瘙癢症、蟲咬皮炎是秋季的高發病。
另外,由於肺主呼吸,外合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故當空氣中濕度下降時,肺、大腸與皮毛首當其衝受到影響,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由於乾燥導致的鼻腔出血。因此,值此時節,一定要滋陰潤肺,以防秋燥傷人。
防病要點
對於老年皮膚瘙癢症患者,建議立秋以後,要注意皮膚的保濕,適當的塗抹一些潤膚霜。
日常飲食中,應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西紅柿、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推擦鼻樑也有助於養陰潤肺。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處,以順時鐘和逆時鐘方向交替揉動,由鼻尖向鼻根反覆揉動,約 20~30 次。
防病葯膳
蘿蔔沙參百合湯
【食材】
百合 25 克,口蘑 30 克,胡蘿蔔1根,青蘿蔔 100 克,沙參 15 克,牛腩肉 200 克,料酒,鹽,八角,蔥姜
【做法】
百合沙參洗凈,胡蘿蔔、青蘿蔔去皮洗凈,切塊,口蘑洗凈,切十字花刀;牛肉洗凈,切塊,放沸水裡,倒入料酒,汆燙後撈出備用;鍋加水,倒入所以原料,放入八角,武火煮沸,文火慢煲 2 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沙參是一味常見的中藥,具有滋陰清肺的作用,百合也具有滋陰清肺的功效,該湯能潤肺益氣,清心安神。
腸胃病
少食瓜,控飲食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入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在夏季,人們為了防暑降溫,往往生食大量瓜果。「甜蜜」的瓜果易生食,從而阻礙脾胃的運動消化功能。
如果入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則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立秋之後應少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另外,天氣轉涼,食慾也會隨之旺盛,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也會導致腸胃病的發生。
防病要點
不亂吃,不暴飲暴食,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夜間睡覺時被褥要蓋好,防止腹部受涼。
腸胃虛弱、有過病史的人,大魚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盡量少吃,飲食結構要以清淡為主。在吃海鮮和燒烤時,一定要注意新鮮度。
防病葯膳
胡椒豬肚湯
【食材】
胡椒 20 克,生薑 3 片,大棗 6 個,豬肚 250 克。
【做法】
切去豬肚脂肪,用食鹽搓擦,用水洗凈,去異味。紅棗和生薑用水洗凈,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片。用適量水,猛火煲開,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開,用中火煲 3 小時,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
此湯水可以調理胃寒的病症,恢復健康脾胃,具有健脾開胃、驅風散寒、溫中止痛、強壯身體的作用。
山藥燉羊排
【食材】
羊排、生薑、山楂、甘草、山藥適量。
【做法】
羊排洗凈後在開水中焯 15 分鐘,撈起瀝干後和生薑、山楂、甘草一起爆炒,聞到香氣時加水,用大火燉 20 分鐘。最後倒入山藥和適量水,文火慢燉 40 分鐘即可。
【功效】
有溫中散寒、補脾益氣、健胃消食的功效。山藥有助於胃黏膜修復,而且其中含有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也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羊肉肉質細嫩,且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卻比豬肉少,是冬季養生防寒溫補的美味食材。
心腦血管病
注意保暖,調整用藥
秋季早晚溫差大。對於不穩定型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急性事件來說,太冷太熱都是誘發因素。因此,在季節更替之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
防病要點
季節更替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調整治療方案,這是因為,夏天吃的葯和秋冬吃的藥量和藥效都有所不同。夏天熱,血管擴張,可能劑量較小;而秋冬天氣轉冷,血管收縮,則需要增加劑量或根據病情換藥,要在醫生指導下更換,同時,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秋季養心,還要做到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避免煩擾。若心情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會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
要適量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外出時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有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以清淡的飲食為主,如青菜、水果等,保持大便暢通。
多喝水,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最好喝一杯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心梗。
此外,若身體出現短時間「一過性」的偏癱或一側肢體癱瘓、「一過性黑蒙」,即突感眼前一片漆黑,看不清任何物體、「一過性視覺障礙」突感看東西模糊不清或眼前景物有缺失、不完整、哈欠連續不斷等中風預兆時,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防病葯膳
丹參棗
【食材】
取丹參 30 克,紅棗 15 枚,生薑片 10 克。
【做法】
將丹參與紅棗、生薑同煎,待棗半熟時,用牙籤將棗扎孔數個。棗煮熟後取出,去皮食之。以上 為1 日量。
【功效】
此方適用於冠心病兼脾胃虛弱的忠者。丹參為養血活血要葯,是治療冠心病的主要藥物之一;紅棗補益脾胃之氣,有「天然維生素九」之稱;生薑具有驅寒健胃功效,與大棗配伍,專走營衛氣血,並呵預防感冒食丹參棗,可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的發作,並可健胃、增進食慾。
分心木蓮子心荼
【食材】
取茶葉、分心木(胡桃殼)各 10 克,蓮子心 5 克,此為 1 日量。
【做法】
沸水沖之當茶飲。
【功效】
分心木有理氣止痛作用;蓮子心味苦性寒,是清心降壓之良品;茶葉提神醒腦,化痰消食。三味合用,具有降壓、涼血、止痛之效。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引起的頭痛、眩暈、郁脹等。
風濕關節病
防寒保暖,分清病症
天氣轉涼,人們很容易出現一些腰酸背痛以及腿關節的疼痛,關節炎這種疾病也很容易在秋天發作,老人是關節炎高發人群。
徐州市腫瘤醫院骨科主任 丁允知介紹說,秋天關節病高發,和天氣有很大的關係,天氣變涼後,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讓關節受涼,尤其是冷熱交替的時候,關節炎很容易複發。
防病要點
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旱後不宜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洗澡,有關節炎症的朋友更改注意並及早治療。
另外,需要咱們大家注意的是,關節炎有很多種,除了骨性關節炎,常見的還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等等。對於關節疼痛的患者,應該先確定自己屬於哪種關節炎。因為,不同的關節炎所對應的治療方法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風濕性關節炎,其是由不明原因的受涼造成的風濕病,一般進行理療就可以有所緩解,對身體不會有很嚴重的影響。
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性疾病,早期疼痛的部位多是小關節,如果不進行有效治療,可使關節變形,甚至影響走路。
防病葯膳
生薑燉雞
【做法】
雞肉、生薑切小塊,鍋中加油,油熱後放雞肉和生薑在鍋中爆炒燜熟,加紹酒悶 10 分鐘,出鍋加鹽,1 天內吃完,可隔 1 周或半月吃 1 次。
【功效】
中醫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生薑辛而散溫,可活血祛寒。丹麥生物化學家莫騰·韋德納也曾研究表明,生薑對關節疼痛具有顯著功效。
可以用生薑燉雞來營養我們的關節筋骨、活血驅寒止痛,可用於風寒骨疼、關節疼、喜暖怕寒者。
氣溫變化大的時候身體最容易出狀況,這些食療方劑大家現在開始吃起來吧,幫你避免大麻煩!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菜應該先洗後切還是先切後洗?差別太大了
※補氣血誰還吃阿膠啊,這類食物才大補身體,你家廚房就有!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