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易經》「卦爻象」與對應的「卦爻辭」,其實沒多大關係?

《易經》「卦爻象」與對應的「卦爻辭」,其實沒多大關係?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被後人譽為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我們都知道,《易經》的基本內容是由六十四卦組成的,每卦均包含卦名、卦象、卦辭和爻辭

(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乾卦:「」為卦名;卦象如上圖,由六陽爻構成;對應的卦辭為「元,亨,利貞」;每一爻都有對應的爻辭,如初九爻的爻辭為:「潛龍,勿用」;並有一個「用九」的斷語(六十四卦中僅乾卦和坤卦有此斷語)。

那麼,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六十四卦的卦象、爻象,與對應的卦辭、爻辭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一般的理解,既然圖像配上了文字,則文字應該是圖像的解說。過去的學者們也是這麼認為的:某一爻後面系某一辭,必然有所聯繫

比如上面提到的乾卦,因乾卦是純陽卦(六爻均為陽爻),所以爻辭中才會以陽物「」來解說;而從下至上的「潛龍」、「見龍」到「飛龍」、「亢龍」,之所以如此稱謂,則與該爻在整個卦中的位置有關。

可見,卦爻辭與卦爻象之間,應該是有某種關聯的。從《易傳》開始,歷代易學家就致力於找出其中的通例或規律,他們提出了各種體例來進行解釋,由此在易學史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然而無論是那一派,都沒有提出一個令大部分人感到滿意的說法。

於是,一種晚近的觀點認為,這個問題其實是無解的。因為卦爻象與卦爻辭之間,根本就不存在內在的聯繫

事實上,《易經》的卦爻辭基本上是從已經應驗了的卜辭和筮辭中挑選出來的。在上古,每次卜筮後,卜筮者都要對卜辭和筮辭進行記錄、整理,回頭還要進行檢查,看有多少應驗了,多少沒有應驗,並把已經應驗的挑出來,作為下一次卜筮的依據。而《易經》的編纂者正是從中選出了卦爻辭。

例如,歸妹卦六五爻辭云:「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意思是殷帝乙將妹妹嫁給周文王,王后的衣飾還不如陪嫁者的衣飾好。月亮快圓的時候,吉祥。

當時,周人大概是對此事進行了占筮,並筮得此爻,結果是吉,而且後來應驗了。筮者於是將這則筮辭挑了出來。後來,《易經》的編纂者就把該筮辭編在了歸妹卦的六五爻後。

不過,如果說《易經》的卦爻辭只是過去筮辭的選編、堆砌,那又該怎麼解釋像上述乾卦那樣,卦爻象與卦爻辭的連貫和統一呢?

回答是,這是經過了編纂者的刻意加工,因此有些卦爻辭看起來很有系統,並且似乎和卦爻象之間還有對應關係。其實從整部《易經》來看,大部分卦的卦爻象與卦爻辭之間,都是缺乏甚至沒有邏輯聯繫的

有學者還對《易經》中卦爻辭的吉凶斷語進行了統計,分為大吉、一般的吉、利、無咎無悔、悔吝咎不利、凶、厲七大類,發現這是一個兩頭低、中間高的概率曲線,而且吉祥類的比重遠遠超過非吉祥類,吉占約71%,凶占約29%

可見,卜筮算卦只是一種猜度術,它不是依據客觀必然性來預言後果,而是依據偶然性的概率來進行猜測,並加上了卜筮者的附會。

對以上兩種觀點,你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道家為什麼反對儒家的「仁義」?
為什麼黑格爾認為,孔子算不上哲學家,真正的哲學家是老子?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