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藥師經札記 經文 28

藥師經札記 經文 28

藥師經札記

(四十)經文 28

文|皆仁法師

【複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

「複次」,是指承上啟下,要說另一個主題了,因此佛陀就說「複次」,以示說明。

佛陀開示文殊菩薩道:那東方凈土的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行菩薩道的時候,所發的利益眾生的廣大悲願,以及成佛時所顯現的佛土功德莊嚴,成佛時候正報所成就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以及智德、斷德、悲德,都是無窮無盡的。那佛土的殊勝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窮盡。就算是用一個大劫,或者超過一個大劫的時間也不能說盡。

這裡說的「劫」,是梵語「劫波」的簡稱,譯為時分。一減一增稱為一個小劫:人壽從世界初成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再然後又由十歲,每一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這樣子的漫長的時間,稱為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成、住、壞、空四中劫為一個大劫。

世尊說就算是佛用一劫這麼漫長的時間,都無法說盡藥師如來的行願功德和他圓成佛果以後果地的功德。

所以前面所學的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以及經文之中所說的佛果功德,只是藥師如來功德海中的一滴而已。

雖然經文中說來簡略,但是實際上如果要廣說的話哪怕是用一劫或一劫多的時間,也是說不盡的。

【然彼佛土,一向清凈,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世尊在宣說藥師佛的法門之前,已經宣說過《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等,在這些經典中開示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莊嚴。所以在本經之中關於藥師佛的清凈國土,世尊就不再詳細地為聽者描述,而是直接以極樂世界作為例子來說明東方凈琉璃世界的種種莊嚴。

其中正報莊嚴的描述是「然彼佛土,一向清凈」。

藥師如來的凈琉璃世界「一向清凈」,因為這個世界是藥師佛的願力所成就的,所以一向都是清凈的。我們身處的世界,比不上藥師佛的凈琉璃世界,那裡一直都是純潔清凈,離諸雜染。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凈土是相對穢土而言的。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穢土,因為眾生堪能忍受苦難而得名,是遠遠比不上凈土清凈的。

【無有女人】

這是說凈琉璃世界沒有女身,不是說凈土只有男子,而是指沒有男女之相的差別。因為男女相是相對而言的,無女相自然也無男相與之相對。彼土眾生都是清凈化身,沒有種種卑劣相,具足清凈莊嚴的大丈夫相。

【亦無惡趣,及苦音聲】

我們知道:一切惡趣都是罪業所感,而往生凈土,在佛前清凈聞法的眾生都已消除業障,善根具足。一如《阿彌陀經》所說:「彼佛國土,無三惡道」;「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因無有惡趣,所以自然無有苦痛的音聲。

【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這一段是講依報,也就是指所在環境的莊嚴。

極樂世界是以黃金為地,而藥師如來的東方凈土則是以琉璃寶為地。地面是由天然的琉璃寶所成,通透明亮。「金繩界道」是說眾生往來經行的道路都是以黃金繩作為分界的。

這裡說的城是指人們聚居處的圍牆,闕是指城牆上的樓台,宮是指高大深廣的房屋,閣是指小樓。軒原義是指飛檐,也指有窗的小屋,窗就是窗戶。羅網是指覆蓋在空中用寶絲所織成的網。

七寶,在佛經的不同版本中,說法也有所不同,以《無量壽經》為例,漢代版本的七寶為金、銀、琉璃、水晶、硨磲、珊瑚、琥珀;曹魏時期版本所載七寶為紫金、白銀、琉璃、水晶、硨磲、珊瑚、琥珀;唐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琉璃、頗梨、美玉、赤珠、琥珀;宋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琉璃、頗梨、硨磲、珍珠、琥珀。

玄奘法師譯《稱讚凈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濕摩揭拉婆。通常說的七寶則是指金、銀、琉璃、真珠、瑪瑙、珊瑚、琥珀等七種珍寶。而藏傳佛教中則將玉髓、蜜蠟、硨渠、珍珠、珊瑚、金、銀,稱為「西方七寶」。

無論七寶指的是哪七種,都是世間人所珍愛的七種寶物。

經中舉七寶來比喻凈琉璃世界的莊嚴,與西方極樂世界相似。而藥師經是在阿彌陀經等西方凈土經典之後所宣說的,所以佛陀就用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來類比,告知弟子們凈琉璃世界的依報是多麼的莊嚴。

「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這是說極樂世界風吹樹動的聲音、水流聲,都是在演說妙法;東方凈土,也是這樣功德巍巍,沒有絲毫的差別。

極樂世界寶網之間,可以顯現十方諸佛凈土,可以顯現諸佛在說妙法,眾生要想聽法,不用離開自身所在都可以馬上聽到、馬上見到;東方凈土,亦復如是。佛陀在宣說《藥師經》時,東方凈土的眾生要想知道、想看到也都可以在寶網之中都可以顯現出來。

東方凈土是這樣,無論是衣服飲食還是卧具等等,都是只要一動念想,就會出現在眼前。這無量的種種殊勝莊嚴、種種功德,兩個凈土相等無二,沒有絲毫差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正知而住(1):若往若還正知而住(1)
第六識的所依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