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清朝的辮子哪有電視里那麼好看?到晚清才能留那麼多頭髮

文史宴:清朝的辮子哪有電視里那麼好看?到晚清才能留那麼多頭髮

文/李古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論髮際線的功能

5

民族仇恨已經過去了,能忘就忘了吧,下面我來說說為什麼女真人要留那麼奇怪的髮型。

首先這跟女真人的宗教信仰有關,早期女真人的信仰的宗教是薩滿教。

薩滿巫師

薩滿教是一種多神崇拜的宗教,相信萬物有靈,對日,月,星辰,電,光,水,風等自然現象都有崇拜。

薩滿教認為,高聳雲端的蒼天就是創造萬物的始祖,於是滿族人對蒼天頂禮膜拜,滿族創世神話《天宮大戰》中,講述了創世之初,善神與惡神,光明與黑暗,生命與死亡兩種勢力的搏鬥,在創世三女神中,天穹主神阿布卡赫赫(天母)就倍受敬奉。

髮辮生於人體頂部,與天穹最為接近,是人的靈魂所在。

所以髮辮最為滿族人重視,在天宮大戰中,九層天穹上的女神佛尼恩都里(滿語:辮子神)用岩石和黃土造了人類,又用野草做了人的頭髮,人由此力大無窮,才斗敗了妖魔,開創了人類世界。

滿族繪染之中的女神尼恩都里

所以滿族的戰士在戰場上捐軀之後,不能帶回屍體,也要帶回髮辮。

可見剃髮垂辮有豐富深邃的內容,是滿族文化的一部分。

除此以外,剃髮也有其實用功能。

檢閱中國周邊游牧民族的髮型,會發現他們都有剃髮的習慣。這裡略做介紹

遼代契丹人:其髮式為髡頂劉海長鬢式(頭頂剃禿。)

西夏党項人:其髮式分為兩種,一種全部剃光,一種是在耳側留以短髮

元代蒙古人:其髮式是於頭頂留一綹,後面頭髮梳於耳後。

這些民族不約而同都要剃掉前額或者頭頂的頭髮,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為了騎射。

縱橫於大漠草原白山黑水中的游牧民族,是以騎射之力征服四方,騎射是一門高技術含量軍事技能,游牧民族的成員要從小培養騎術,眼力,臂力才能成為精於騎射的簪羽之傑。

要在高速飛奔,顛簸起伏的馬背上射中目標,視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彎弓搭箭時,突然頭髮散落,遮擋視野,不僅射不了,命可能都要送掉了。

在沒有髮膠和托尼老師的古代,防止這種尷尬情況發生的唯一法子,就是剃掉前額部分的頭髮,為了安全,剃的部分越多越好,所以女真人才形成了薙髮如僧的習俗。

也不止游牧民族,日本的武士階層中,成年男子都剃掉前額的頭髮,以便於戰鬥,這種髮型被稱為月代頭。

日本影視作品中的月代頭

一切都是為了在殘酷的現實中生存下來。美型不美型根本不重要。

為了活下去,剃頭又算什麼呢。

兩百年間匍匐前進的髮際線

6

在清廷留髮不留頭殘酷政策下,中原的男人們慢慢屈服了,他們向統治者奉上了高貴的髮際線。

於是清初至清中葉的一百多年裡,中國男人都保持著大半個光頭,後腦留著一撮小指粗細髮辮的猥瑣形象。

馬嘎爾尼訪華時繪下的乾隆時期廣州一景

乾隆時代的男人髮際較清初時變化不是很大,像霍建華那樣頭髮濃密的乾隆帝根本不存在。

除非他想反清復明。

剃髮政策不僅褫奪了漢人的尊嚴,淪亡了漢家衣冠,而且使中華文明的向心力大幅崩塌。

一直仰慕明朝文化的朝鮮,其衣冠基本因襲明朝,清軍入關佔領中原後,朝鮮表面上附屬於清國,私底下卻對清廷十分鄙視。

他們私下將清帝稱為胡帝,將清廷稱為虜廷,將清使稱為虜使,將去北京朝見皇帝的文檔由《朝天錄》改成了《燕行錄》。

燕行錄中就記載了如下這件事——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一,三十五歲的朝鮮人洪大榮隨著朝鮮賀歲使節,照例盛裝朝拜,表達朝鮮國王對滿清皇帝的祝賀。

儀式完畢後步出午門,他察覺到似乎有很多好奇的人注視自己,還有兩個穿披肩品帽帶數珠的官員在目不轉睛地觀看。

洪大榮覺得很詫異,便上前詢問:「老爺熟看我們何意?」這兩人笑容可掬的回答:「看貴國人物與衣冠」。

另一個姓李的太常寺少卿也曾經來問,「貴處衣服,是尊何代之制?」而另一個叫周應文的讀書人則好奇地問,「貴處衣冠可是箕子遺制否?

李朝國王所穿為明朝親王服飾

朝鮮使臣被問得哭笑不得,不由感慨:

可憐漢家兒郎已不知漢家的衣冠!

不過,即使在表面上漢人放棄了抵抗,甚至放棄了記憶,可是潛意識中某些東西,仍然趨使他們在髮際線上一點點的前進。

金錢鼠尾的髮型在清初保持的還行,到了清乾隆,尤其是嘉慶道光年間,男人腦後的余發已經大大超過了金錢,擴張到一個巴掌那麼大。

進入近代,清廷的統治力一路滑坡,男人髮際線一路前進,至清光緒年間,男人已經只剃掉前額和兩鬢,其餘的頭髮不剃,就成了現在清宮戲中陰陽頭的形象。

大概因為清末的人物照片比較多,時代也相近,所以民間普遍認為清朝男人髮式就這樣,就像以為旗女的髮飾就是頂一個木頭冠子。

晚清才出現的旗頭

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首開強制剪辮法,似乎結束了這長達兩百年的髮際線戰爭。

不過國民政府的剪辮法也是強制推行,很多年輕志願者在大街上看見髮辮就剪,這無異於清初的剃髮令,不少人如張勳,辜鴻銘,又堅守髮際線拒不聽命。

民國政府總不能再弄留辮不留頭的屠殺,只好聽之任之。

而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倒是看得很開,愛新覺羅.溥儀早早剪掉了辮子,梳起了三七開的小分頭,西裝革履,一副時髦青年的樣子。

末代皇帝溥儀

不知他面對留著髮辮的遺老們三叩九拜時,會說什麼?

溥儀:這下尷尬了。

一個習俗的形成中有漫長時間的作用力,不管其肇始是多麼不合理,要想移出它,也需要漫長的時間。

王朔小說《千萬別把我當人》中一個滿族廚子就罵過街,你們漢人都這德行,留辮子時寧死不從!後來剪辮子也寧死不從,什麼玩意兒!

2015年我在網上還查到一個叫愛新覺羅.州迪的大叔,自稱是努爾哈赤10世孫,清室正宗後裔,宣稱要堅持滿州祖宗的傳統。

他穿著明黃色的仿製黃馬卦,住在滿是文玩的大宅里,剃了陰陽頭,留著一根烏亮的大辮子。

愛新覺羅.州迪

據說他還向故宮博物院提出建議,讓他搬到故宮裡去住,並且,讓他可以使用皇帝的尊號,,,,給遊客做文化講解.......

我覺得堅持自己的民族傳統是可以的,至於別的事嘛,只能呵呵了。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雍正到底有沒有殺康熙、奪皇位?|文史宴
文史宴:明前期制度向後期轉變——成化朝的政局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