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壓倒美國而生的空天母艦 4台火箭發動機2萬米高空上全速航行

為壓倒美國而生的空天母艦 4台火箭發動機2萬米高空上全速航行

上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全力進行空間競爭,為了能在太空領域壓倒美國,1962年,蘇聯的科學家們提出了高超音速有翼空天飛行器的五年發展計劃。1965年,蘇聯空軍將這個項目交給了米高揚的第155試驗設計局,隨後不久,米格設計局就提出了著名的「螺旋」有翼載人航天器計劃。

作為整個系統裡面的一個環節,據網傳,空天母艦的肚子裡面要能搭載十幾架戰機,而且能實現以數倍音速的超高音速進行全球巡航,在地球高空中對全球形成監視和威脅,針對美國的打擊更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設計思路當然更是別具一格,採用的三角翼,是當時非常新穎的技術——可變式二面角機翼,在發射後進入大氣層的時候,能以60度的角度進行摺疊。如果飛機進入亞音速飛行,則將機翼展開至水平位置,獲得優異的飛行性能。

機體包含兩部分:高超音速母機和軍用飛船。當時的設想是:飛機起飛後藉助於滑跑車,在時速達到380-400千米時,「螺旋」和滑跑車脫離,飛向空中。等到高超音速母機達到預定速度和高度時,軍用飛船再脫離母機,獨立飛向軌道。其中高超音速載機由圖波列夫設計局負責研製,最初設計裝有4台火箭衝壓發動機,採用煤油做燃料,在22-24公里高空上達到4馬赫的飛行速度,然後釋放軌道飛行器。

設計局還計劃將來發射母機採用液氫燃料,這樣就能進一步使母機的飛行高度提高到28-30公里,飛行速度達到6馬赫。為了能夠達到這種高速飛行的特點,母機採用了箭頭狀的飛翼布局,垂尾安裝在翼尖,進氣道設置在機身下方。機身上方是軌道飛行器的發射平台,軌道飛行器和推薦火箭的複合體就固定在上面,為了保持這個系統空氣動力外形,複合體的頭部和尾部採用了整流罩 。

而軍用飛船是一種單座有翼戰鬥飛行器,可以安裝不同任務模塊,執行晝間照像偵察、雷達偵察、截擊空間目標等任務。根據射向和傾角的不同,軍用飛船的軌道高度從130到1350千米不等。任務要在環繞飛行的兩三圈內完成,在第三圈離軌著陸。機動能力靠船上發動機實現,使用液氟和阿米酚。主要以大攻角的方式重返大氣層,依靠優異的氣動設計,可以在大氣層內飛行4000~6000千米,偏航機動1100~1500千米。

雖然計劃的有模有樣,但是由於資金和技術上的困難,「螺旋」計劃母機並沒有造出原型機,只造了一架米格105的亞音速氣動外形驗證機,設計師們只好決定先研製軍用飛船,實在沒辦法還可以用運載火箭作為母機的替代品。然而到了1969年,時任蘇聯國防部長的格列奇科元帥認為米格-105項目實現的可行性不高,於是下令暫停相關研究。1974年,在火箭發動機專家格魯什科的支持下,擱置已久的空天飛行器發展計劃又得以恢復。

一年之後,米格-105首次進行了投放試驗,之後又進行了8次相關的類似試驗,基本確定了該空天飛機在大氣層內的各項飛行性能。在另一邊,美國的太空梭項目也在日益完善,蘇聯高層逐漸失去了對米格-105「螺旋」空天戰機的興趣,將研製重心逐漸轉移到「暴風雪」太空梭上。此時又催生出了米格-105的終極版本——太空梭載機。按照研發人員的構想,每架「暴風雪」太空梭都能攜帶5架米格-105,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母艦。

當需要執行任務時,太空梭內部的旋轉掛架將依次釋放所攜帶的米格-105,就如同轉輪手槍一般發射出去。可惜,1978年米格105完成了他的最後一次飛行試驗,從此徹底告別了歷史舞台。到了八十年代末。隨著蘇聯混亂的局勢和愚蠢地限制蘇聯軍工出口訂單,這一宏大的計劃和不幸的米格105空天戰機,直到蘇聯解體都沒能實現。如今,唯一一架米格105的驗證機躺在了莫斯科近郊的莫尼諾航空博物館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虎 的精彩文章:

項羽為啥不過江?這是我聽過最合理的解釋 沒有之一
揭秘史上腦洞大開的奇葩戰爭 皇家炮兵VS兩萬鴯鶓大軍 人類慘敗

TAG:迷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