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緊要關頭,四野一老將被委託全權指揮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雖然當年四野的主帥沒有領銜參戰,但是,抗美援朝第一批入朝參戰的四個軍,全是四野的老主力——第38、39、40、42軍,且志願軍司令部也是由四野第十三兵團改編而成。其中,四野老將鄧華、韓先楚、洪學智,還被任命為志願軍副司令員。
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參戰後,連續取得第一、二、三次戰役的勝利,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而且將戰線推進到三七線附近。
但是,一連串的勝利,在朝鮮、中國國內和蘇聯都產生一種輕敵速勝的情緒,多數人認為朝鮮戰爭可以迅速結束。
這引起了志願軍統帥彭德懷的擔憂。
因為,前三次戰役基本上是在美國軍政當局輕視中國人民的力量,對志願軍不知底細,且遭到志願軍突然打擊而敗退的。但是,第三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本身固有的弱點已經顯露出來,如武器差,運輸線遭敵空軍封鎖致使運輸能力弱,志願軍的糧食供應只能滿足總需要的25%,彈藥供應遠遠不夠,等等,問題不少。並且,志願軍由於連續進行三次戰役,官兵沒有休整,減員沒有得到補充,運輸補給情況也沒有任何改善。
在這種情況下,戰役結束後,志願軍立即轉入休整。可部隊才到達休整地點,美軍就發起了進攻,官兵只好立即停止休整,轉入第四次戰役防禦作戰。
這時,作為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對戰局有了清醒的認識,認為就志願軍現有的裝備水平,要取得整個朝鮮戰爭的勝利,不但是艱苦的,而且是長期的。為了更有利於戰爭指導,中央有必要對這個問題統一認識。因此,在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結束後,彭德懷決定回北京,向毛 澤 東和中央當面彙報。
這,獲得了黨中央的同意。
1951年2月19日下午4時,彭德懷在司令部對以後的作戰進行部署後,致電在前線的鄧華、韓先楚兩位副司令員和朝鮮人民軍前線總指揮及第十九兵團首長,告知:
「我擬明(20)日黃昏動身去中央,10至15天返回。志司擬日內移金化前線,請鄧華指揮,待洪[學智]解[方]率司令部到金化時,請鄧華回金化司令部主持。」
也就是說,彭德懷在第四次戰役的緊要關頭,這整個戰爭的指揮員交給了鄧華。
隨後,彭德懷於20日動身返回北京,3月9日返回志願軍總部,前後近20天的時間。志願軍和人民軍作戰,均由鄧華全權指揮。
在這期間,「聯合國軍」發動了代號為「屠夫行動」的進攻,目的是將戰線從三七線附近的原州、平昌、旌善一線向北推進到漢江南岸、楊平、橫城至東海岸的江陵一線,並消滅漢江南岸的志願軍和人民軍,進攻於2月21日開始。
但是,鄧華指揮志願軍和人民軍部隊進行了頑強、靈活的阻擊。
「聯合國軍」在空軍、坦克、炮兵猛烈火力支援下,連續攻擊15天,至3月6日才到達漢江南岸。
但是,在彭德懷動身回京前,漢江南岸的志願軍和人民軍部隊就已經撤至到了漢江以北。
因此,「聯合國軍」並未達到消滅南岸志願軍和人民軍的目的。鄧華的指揮非常成功。
3月7日,「聯合國軍」又發動所謂的「撕裂者行動」,又是主動進攻,目的是奪取漢城和向三八線推進。為了有效阻擊敵人進攻,又減少自身傷亡,更多殺傷敵軍,3月8日,鄧華以中朝聯合司令部的名義致電第一線部隊,發出了戰術指示,提出了阻擊的具體戰術原則和要求。實踐證明:這些要求對以後的作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月9日彭德懷返回志願軍總部時,志願軍和人民軍已按預定計劃在第一防禦帶堅持阻擊20天,實現了預定的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目的。彭德懷由衷地說:「鄧華是一個好助手,會打仗。」
鄧華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都是在四野,且為一員驍將。原四野主帥沒有參加抗美援朝,但是,鄧華起而代之,成為了朝鮮戰爭中的一個中梁頂柱,再續了老四野的輝煌。
※此人從少將升到上將,受中央幾代領導人看重,有一成功秘訣
※她16歲參加革命,丈夫是元帥,女兒是中將,女婿是上將
TAG:陳冠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