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當我們念念可以如是觀的時候,念念就與〈大悲咒〉、觀世音菩薩相應

當我們念念可以如是觀的時候,念念就與〈大悲咒〉、觀世音菩薩相應

淺談觀音菩薩的修行

比丘尼恆慎法師講於萬佛聖城大殿

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晚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

今晚輪到恆慎上台做心得報告。今天是農曆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九,西曆是7月30日,是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那麼恆慎想談談觀音菩薩的修行。

我們知道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講到:觀音菩薩聽到千光王靜住如來講〈大悲咒〉的時候,他是從初地證到八地。通途修行從初地證到八地,需要一個阿僧祇劫的時間,可見〈大悲咒〉的力量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現在法會中每天誦六遍——早上誦三遍,下午誦三遍——不知道有沒有證初果啊,還是證初地啊?好像還沒有哦!為什麼沒有?就像我們考試考不上,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的問題在哪裡,哪裡需要補習,對不對?一定是哪裡做得不夠了。

本來咒是沒有相的,但梵王就請觀音菩薩說說這個〈大悲咒〉的相貌。觀音菩薩說:第一大慈悲心就是〈大悲咒〉的相貌;第二就是平等心;第三是無為心;第四是無染著心;第五是空觀心;第六是恭敬心;第七是卑下心;第八是無雜亂心;第九是無見取心;第十是無上菩提心。

不知道我們各位有沒有跟這十心相應了呢?如果我們跟這個十心相應,我想大家很快就會證到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初地、二地、三地;這是《大悲心陀羅尼經》里所說的。

在這十心裏面,其中有四種心是關於空的:第一個是無為心、無染著心,還有空觀心、無見取心;這就佔了四個。

佛在所有的大乘經典裡面,講到空的地方非常的多。比如說,整部的《大般若經》有六百卷,還有《楞伽經》;幾乎大乘經典處處都指導我們要離開我們的身心。因為我們眾生很容易處處執著,所以先修出離是非常重要的。離要從哪裡先離呢?我覺得眾生最困難的就是愛和憎,就是我們在喜愛的地方和憎惡的地方離。像我們眾生在世間,最不能舍的就是愛情和親情。

在齊國有一個人叫劉瑱,他的妹妹嫁給鄱陽王為王妃。鄱陽王因為得罪了皇帝,就被明帝給殺了。王妃非常傷心,每天都很難過,最後生病了,請什麼醫生來都治不好,所以劉瑱就想了一個辦法。劉瑱很會畫女人,鄱陽王有一個寵姬,是鄱陽王非常愛的一個姬妾。劉瑱就請畫師畫了一幅畫,畫中鄱陽王和那個姬妾很親密的樣子,然後把這個畫獻給王妃;這個王妃看了以後非常生氣,所有的愛心都沒有了,她的病也治好了,還說這個人就是應該早死。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東晉。有一個人叫桓溫,是很有名的一個人,他在東晉做了很大的官,他幾乎天天想篡位。有一個人名叫郗愔,對國家非常忠心,他兒子郗超非常有才華,在大藏經里都可以找得到他的名字。他兒子很機智,很會辯論而且是和桓溫同黨。他背著他父親為桓溫之參軍,常常有書信往返,都是計劃怎麼樣謀反。後來,這個兒子因為生病很早就死了。當他死之前,他就告訴他的門人說:我想把這一箱子的書信都燒了,但我又很擔心我的父親太思念我;如果父親思念我到了損眠、損食的時候,就請你把我這一箱子的書信獻給我的父親。

果然,這個兒子死了以後父親天天思念兒子不能吃,不能睡,很傷心;門人就依計將書信獻給了他的父親。這個父親一看,全是造反的書信,就大怒說這個小子死得太晚了,應當早一點死。

所以《楞嚴經》上講:「一翳在眼,空花亂墜」,其實我們的心都是被蒙蔽的;被我們的愛和憎所蒙蔽,不能看到事實的真相。當這個愛歇的時候真心就現前,但是很不容易很不容易。我講這個故事並不是要大家無父無母,無夫妻。這個故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大家都沒有一種染著心,都用一種清凈心來修行。因為在《大般若經》中說,菩薩應當成就兩種法:一種是觀諸法畢竟空;第二是不舍一切有情。

我們學佛應當看我們的眷屬,都是與我們有很深緣分的人,我們應當導引他們入善法。我在功德部工作,常常會接觸到很多的信眾是來還願的。所謂還願,就是他們之前在菩薩前發了願;願滿了,他們來還願。他們的願有很多種,有的是來求子的,求事業或者是求婚姻,種種的不一樣。其中有一對夫婦是今年新年的時候來求子,六月的時候過來說,他們已經有孩子了,所以過來還願來禮佛。

其實觀世音菩薩很慈悲啊,一切眾生這種妄想的心,菩薩都滿我們的願;但是最究竟是希望我們能夠出離這個三界的苦海。因為假使是天或者是人,我們如果只修善業不求出離三界,這個都叫黑業。因為「福德在世間,徒然長三毒」,這些都不是究竟的。所以即使是觀世音菩薩慈悲滿足我們的願望,我們還是要有種出離的心,要修行,要迴向成佛——就是將我們修的善法,都迴向早成佛道——這個自然而然就會具足出世間的福德,而不是世間的這種福報。

在《大智度論》中講到:比喻我們人就像蒼蠅一樣,蒼蠅處處都會停留,就是不會停留在火上面。我們眾生也一樣,處處貪著,貪著好的不好的,就是不會著在性空大火上面,就是我們要觀性空或者我空,是相當難的。所以《般若經》六百卷,佛陀都是在和我們談空法,希望我們眾生能沒有執著。

為什麼修行要在大眾中修?我們自己一個人也能修啊,也很好啊,關起門來打坐念佛;誦多少經,沒有人能夠阻擋你。你要誦五十遍〈楞嚴咒〉,或是一千遍〈大悲咒〉多好,是不是?沒有其他的雜務,為什麼要在大眾裡面修?大眾裡面修最大的好處,就是破除我見和我執。整個大環境,各種不同的人,各種思想交融在一起,我們就會有很多衝突和不同的意見,就在這裡面消磨掉這種我見和我執,漸漸地消除。

如果我們能在這個大環境中磨練自己,我們就不枉在大眾中修行;不然我們自己一個人關起門來修就好,為什麼要在大眾中修,對不對?因為在大眾中修所能得到的經驗,是一個人修行所得不到的。所以當境界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內觀,好好觀我們的無染著心在不在,無為心在不在,空觀心在不在。當我們念念可以如是觀的時候,念念就與〈大悲咒〉相應,念念就與大悲心相應,也會和觀音菩薩相應。

這是我今天所做的報告,祝福各位菩提增長,早成佛道。阿彌陀佛!

【編注】恭錄自「萬佛聖城中文官網」之「法語繽紛」單元

〈大悲咒〉易背誦卡(附:念誦儀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悲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單念大悲咒這一句,就是成就法,求什麼都會成功的

TAG:大悲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