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腹臍鼓盪法五種,強身健體,修習內丹的方便法門
道家修鍊,丹田、命門、會陰等都是重要竅穴。而無一例外,這些竅穴都在下腹,所以下腹其實是道家修鍊的主要區位。
其中丹田一竅,為煉精化氣之處。所謂「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
而命門在兩腎之間,主火而升發,為人身元陽之處,與為人身元陰之處的腎主水而藏精相對,所謂真元之氣,正要坎離交合,水火既濟。
會陰又稱「生死根」、「復命關」,為任、督、沖三脈之源。上通泥丸,下透湧泉,同樣重要。
傳統內丹功強調意守丹田,凝神氣穴,用靜功讓真氣不斷充實、活躍,進而激蕩會陰、命門等竅穴,鼓盪全身經脈,最終實現強健己身的目的。
但除了靜功,其實還有可以直接激發下腹氣機,促使真氣萌發的方便法門。下面就介紹幾種道家腹臍鼓盪法。
一、意念旋轉法
《性命圭旨》引韓逍遙云:「當其轉也,渝然如雲霧之四塞,颯然如風雨之暴至,恍然如晝夢之初覺,渙然如沉痾之脫體。」真是「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
其具體方法為:起初用意引氣圍著肚臍旋轉,由小而大,由中而外,至36遍止。及至收回,從外而內,從大而至小,亦36遍止。開始為單純意念活動,以後出現氣感,即用意念引導氣感活動。修習久了,氣感強烈,可漸漸減弱意念活動,乃至最終不用意念,讓內氣自動旋轉。
二、雙目內旋法
此法見於《秘授篇》。具體方法為:移目內視臍內,自覺直達丹田,除卻意念,須更用目內旋。初則自中至外,自覺下田漸寬。乃復令自外至中,此中自覺淵如,而覺暖氣內發,漸至沸如。
其實本法採用的是內視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修習,會覺得丹田漸寬,甚至會覺得像深淵一樣,同時氣感也會越來越明顯,。久煉此法能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令人渾身輕鬆,暢快難言。 建議有一定內視基礎的道友修習。
三、火輪運轉法
《道樞·修真拾玄篇》:「默存丹田如火輪焉,甚轉不倦。」
具體方法為:默默地存想丹田部位出現一火輪,火輪有節律地不停地徐徐運轉。這會對整個下腹部產生廣泛的鼓盪作用。
曾經氣功熱的時候,曾有人依照此法設計出類似方法,其實可以算作簡易的內丹功了,該法要求思想集中在腹部的起伏上,意想腹內有一團火球,隨著呼吸在腹內起伏鼓盪。該法腹部得氣快,功效明顯。
四、內火燒臍法
這個並非一家言,而是許多典籍都載有此類功法。如《道樞·眾妙篇》說:「想大火焚丹田,丹田發熱時以意引太陽之光或月亮之光人體。」再如《古聖相傳》第七式:「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又如《攝生要義》載的「十六段錦」,其第十六式也要求「以意念想丹田火生,由下至上,遍燒身體內外,全身熱蒸為止」
具體方法為:存想心頭之火,下燒丹田(只有引心火至竅,激蕩腎水,才是水火既濟,要注意),至丹田有熱感,再緩緩自鼻呼氣出。總之,存想內火焚燒腹臍,能夠促使真氣萌發,血行旺盛,對強身祛疾有明顯作用。
五、吐納激惹法
這方法,其實就是丹田呼吸法,可以理解為內息,建議有一定內息基礎的道友修習。所謂「出從臍出,入從臍滅」(《攝生三要》)。目的就是將呼吸時產生的各種動覺,集中指向腹臍部。丹田呼吸有兩種相對簡易的方法(深度內息已經有文分析過,有興趣的關注看前文):
其一采自《千金要方》:「引氣從鼻入腹,足則停止,有力更取(吸),久住氣悶從口中細細吐出盡」,白活就是,深吸氣,小腹外凸,覺得氣體正源源不斷進入腹腔,並有鼓盪四周之勢,稍作停頓,再深呼氣,小腹內凹,覺得氣體正由丹田向腰骶彌散。記得要反覆為之。
其二是《壽世保元》提到的心腎呼吸法,是「以意隨呼吸一往一來,上下於心腎之間,勿急勿徐,任其自然」。白話為深吸氣,從丹田引氣下達會陰;稍作停頓,再深呼氣,從會陰引氣升至丹田。亦需要反覆為之。
※道家玄關揭秘,含義到修鍊方法及體驗並附
※上乘丹法氣功修鍊法,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陳攖寧修鍊法
TAG:井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