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90年前周口店的「考古方格」能告訴我們的?(上)

90年前周口店的「考古方格」能告訴我們的?(上)

考古學是研究古代遺存形式、時間及空間分布規律的學科。當代考古學的研究內容大為擴展,但基礎仍是對遺存形式、時間、空間的研究。獲取遺迹、遺物等本身(遺存的形式)是考古發掘的重要目標之一,但當代考古學更加關注情景信息。對於考古學研究而言,時間和空間的討論至關重要。

近期,在裴文中、賈蘭坡等老一輩科學家詳細的考古記錄基礎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鋒、高星、陳福友、張雙權等與英美合作者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第1地點)的考古坐標系統和周口店山頂洞遺址的年代進行了新的研究,兩篇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國際古人類學期刊《人類進化雜誌》(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

1. Re-dating Zhoukoudian Upper Cave, northern China and its regional significance

2. Linking spatial grids of the old and new excavations at Zhoukoudian Locality 1, China

小編邀請到論文第一作者 李鋒博士為大家解讀成果!

發現周口店

東亞尤其是中國是人類起源和演化研究的核心地區,20世紀初眾多學者前來中國尋找人類祖先的起源地。1918年,瑞典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來到北京郊區周口店一個叫作雞骨山的地方考察化石,但並未發現感興趣的人類化石。

安特生

師丹斯基

1921年,協助安特生考察化石的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在周口店雞骨山進行了發掘,但收穫不大。就在安特生陪同美國紐約自然博物館的葛蘭階教授前來考察時,當地村民告訴他們在雞骨山北面的龍骨山有更好的「龍骨」(動物化石)。於是,他們將考察陣地轉移到了周口店龍骨山。安特生在龍骨山的洞穴堆積中發現了石英碎片,敏銳的他意識到這是一條重要線索。因為龍骨山是一座石灰岩山,而石英主要分布在龍骨山對面的變質砂岩地層中。是什麼動力將這些石英碎片從對面的山頭搬到龍骨山的呢?安特生想到了古人類,他對師丹斯基說:「我有一種預感,我們祖先的遺骸就躺在這裡。現在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去發現它」。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的石英石製品

隨後的發掘中,師丹斯基果然不負所望,在周口店發現了兩顆直立人牙齒化石。這一發現於1926年公佈於世,引起了國際古人類學界的密切關注,叩開了東亞人類起源和演化研究的大門。隨後,一系列重要發現隨之而來,裴文中先生於1928年發現第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直立人)化石、1933年裴文中等發現山頂洞人化石、舊石器時代的個人裝飾品等。

「北京猿人」化石

山頂洞人化石

考古學發展之初,多採用「漫掘法」發掘,較少關注出土遺物的空間位置,限制了考古學家對人類行為(如古人類對遺址不同空間的利用等)的解釋。1927年起,中外學者聯合開始了對北京周口店遺址系統的發掘,剛開始也延續使用漫掘法,俗稱「挖土豆」,以獲取考古遺物為目的,基本不關注遺物的背景信息。以至於裴文中先生後來感嘆:「我現在回想起來,我們三年前的工作,真是太無『方法』了。」

周口店發掘和研究的中外學者(左一為裴文中)

給周口店的發掘「立規矩」

1932年,裴文中等發掘者率先對周口店遺址的發掘方法進行了改革,採用探溝法與探方法結合的「打格分方」法。1933年發掘周口店山頂洞遺址時將探方單位定為1米×1米,水平層厚度為0.5米。1934年再次發掘周口店第1地點時,因第1地點包含的大石塊較多,1米×1米的探方較難操作,故而變探方單位為2米×2米,水平層厚度為1米。此種發掘方法可將出土遺物框定在2米×2米×1米的方格內,自此遺物有了相對準確的空間位置。關鍵遺物,如人類化石,發掘者還將其標註在遺址平剖面圖上,於是重要遺物有了準確的三維坐標。正是這樣的精細發掘,裴文中、賈蘭坡等老一輩科學家不僅在周口店遺址獲得了大量的人類化石、石製品、動物化石等;還保留了詳細的發掘記錄和精細的平、剖面圖等。我們知道,解放前周口店出土的重要遺物不幸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遺失,至今下落不明,但老一輩科學家保存下來的發掘記錄材料和部分遺物支持了眾多後續的研究。

周口店第1地點發掘平面

周口店第1地點的發掘平面圖

重建周口店第1地點的發掘坐標系

藉助周口店第1地點的發掘平、剖面圖,美國學者Boaz等2004年在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發表文章重建了周口店「猿人洞」的空間模型,並將人類化石等重要出土物嵌入三維空間內,討論遺址的形成過程等學術問題。然而,遺憾的是,這篇文章中錯把周口店第1地點2米×2米的探方單位當作1米×1米的,並認為是賈蘭坡先生在摹圖時錯畫了比例尺。這一錯誤雖然不影響遺址出土遺物的相對位置,但其對絕對位置的解釋影響我們對遺址空間利用、遺址形成過程等科學問題的理解。此外,周口店第1地點保留下來的平、剖面圖是賈蘭坡先生冒著生命危險從日本侵略軍手中搶救出來的,我們有責任糾正此錯誤。

2009年始,高星團隊對周口店第1地點西剖面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在清理髮掘前,我們對洞壁上保留的探方痕迹進行了仔細探查,並且在洞穴北壁和西剖面上都找到了當時標註的探方和水平層位置。藉助當時的坐標體系,我們重建了遺址的地方坐標體系,並在西剖面之上按照1米×1米布方進行發掘。通過將20世紀30年代發掘平面圖與新坐標體系的擬合,我們確認30年代發掘的探方單位為2米×2米。同時,大量的老照片也顯示當時的探方單位為2米×2米。此項研究一方面糾正了已發表文章的錯誤,保證了原始資料的準確性;另一方面,綜合了周口店第1地點以往發掘和新一輪發掘出土遺物的空間位置信息,為今後的遺址空間分析和形成過程分析等打下了基礎。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定格「時空」||90年前周口店的「考古方格」能告訴我們的?(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古脊椎所 的精彩文章:

我國學者發現直立人兒童化石
中國「龍王」董枝明

TAG:中科院古脊椎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