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機重啟」,能治癒 80% 的壞情緒
壞情緒,就是心魔
作者:十九
來源:撿書先生(ID:jianshu369)
01
跟情緒較勁,你就輸了
曾摘錄過我自己很喜歡的一本書《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里的一句話:
「有些事情一旦被情緒包裹上鎖生鏽,外面的進不來,裡面的也打不開。」
每次當我走進思緒的死胡同,進退兩難,無法下決定,情緒開始慢慢變壞,我就要趕緊想一想這句話,及時止損。
昨天,我在整理素材的時候,電腦很卡頓,但是因為它又沒死機,就一直忍著,一個頁面刷新要刷半分鐘以上,然後我開始焦躁,開始不安,甚至想發火。
當我因為
壞情緒積壓
,開始思維斷片的時候,我一狠心,直接關機,然後去倒了杯冷水,坐在位置上冷靜了十分鐘,心情慢慢平靜,思緒也暢通了不少。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這樣。
有時候,就是有些「執念」,當問題解決不了,也不願意放手,不願意做出改變,甚至明知道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無濟於事,還是選擇一條路走到黑。
其實,我們何不學習一下對待手機、電腦的「粗暴處理法」呢?
直接關機吧,免得你的大腦「CPU」中樞,發熱過度,無法正常運轉,除了和自己生悶氣,啥都做不成。
在「過載」時的思路,往往會帶著很多 bug,與其不捨得放棄漏洞百出的思路,不如重新開始,休息一下,然後重新開始走,這個時候你不但能規避之前犯的錯,還能更高效、更快地走通這條路。
別讓大腦被情緒包圍而生鏽,試著放壞情緒離開自己的身體,才能讓
新鮮的正能量
進來。
何必和情緒較勁呢,和情緒過不去的人吶,從來都不會贏。
02
走不通的路,就回頭
周國平有一句話:
「在較量中,情緒激動的一方必居於劣勢。」
上學的時候,我見過不少同學埋頭做題,做不出來還在做,越做不出來吧,越是著急,越是坐立不安。
聽過太多感情故事,不少人都經歷過同樣的事,比如,吵架吵不過,和對方講道理講不通,你講一句,他能頂一萬句,然後你就開始語無倫次,氣得發抖,恨不得立刻原地爆炸。
後來工作了,遇到的困難和險阻要比上學和感情更棘手。你眼見著 deadline 馬上就要到來,越是著急,思緒越亂,然後就開始揪頭髮。
朋友,你何必和一道題比誰更有耐性呢?何必與一個和你一樣在氣頭上的人比誰伶牙俐齒呢?何必讓工作提前讓你禿了頭呢?
合上作業本,等會再解題吧。
回自己房間,關掉微信,等會再理論吧。
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除了公司和家兩點一線,你該有點別的去處。
把學習、生活、工作、感情上的瑣碎小事都當成你的手機,不順的時候,不妨
關機重啟
。
走不通的路,就回頭吧,別那麼傻了,別等撞了南牆,才知道疼。
03
情緒太多的人,說不好故事
什麼時候,最適合傾訴呢?
我的收到的留言里,有非常多負能量,很多都是很長的一大段,甚至一連發十幾條,語無倫次,情緒激動。
有不少我甚至看不太懂她們到底想表達什麼,唯一感受到的,就是滿滿的負能,一兩句簡單的安慰解決不了她們的心事,而我也給不出一個好的方案。
有一次,我回復了一位這樣的讀者說,我看不懂您講述的事情。
她說:我語言組織能力不好。
其實不是語言組織能力不好的問題,如果她很開心,說出來的話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沒頭沒尾,毫無邏輯。
她們被無窮的壞情緒
支配
了,導致說不清楚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只想著傾訴,卻從來靜下心來想想這件事的起因經過,自己想得到什麼結果。
情緒太多的人,除了激動,憤懣,有心無力,連自己的故事都說不好。
有苦要訴的人,要記得先自我發泄一通。
哭一場,跑個步,去空曠的地方吼一嗓子,把左右你的壞情緒先釋放掉一部分。
你情緒好一點了,思路打開一點了,你找人傾訴的時候,就更容易理順講故事的思路,讓傾聽你的人,輕鬆一點,接受你的負能少一點,才能更好地幫你解決問題。
想別人幫你排解情緒,就記得對傾訴對象保持一個好的講故事的態度,這是幫自己,也是尊重對方。
04
遇到問題時,你要記得:
問題帶來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解決不了問題。
「關機重啟」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這必然不可能,但是卻可以解決人生里至少 80% 的小事兒。
那還有 20% 不能解決怎麼辦呢。
人活於世,失敗是常事
啊,既然要失敗,為什麼不讓自己輕鬆一點、平常心一點地坦然接受,非要哭花了臉,去捧起敗果。
所以啊,當你想不通的時候,別活得不如一個電腦「聰明」,它過載了還知道死機來提醒你讓它關機休息,你可別逼迫你自己,走在情緒的死胡同里,不肯出來吧。
往後,你要好好吃飯,情緒穩定,歲月靜好,平安喜樂,
從此有個小奴隸,叫「壞情緒」。
-end-
作者簡介:十九,性格溫暖,懂世界也更懂你。喜歡一切有色彩的事物,貓系高冷范兒的鄰家大男孩。微信公眾號:撿書先生(jianshu369)先生個人微信:fox2276
圖丨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心姐
猜你喜歡
/
情感心理
?女人的性格,決定婚姻的幸福
/
認知心理
?成熟的人,從不輕易評價別人
※最不應該做的,是壓抑自己
※一個人面對問題時的反應,決定了 ta 人生的層次
TAG:簡易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