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住,就像層層的剝洋蔥皮
印安說
101歲的本樂法師將他的居室命名為「無住禪室」,耐人尋味。無住,故能生其心;生其心,故無妄想執著;無妄想執著,故能觀自在;觀自在,故能美意延年。
印竹說
古德云:「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因有所住,故有所求;有住有求,便是自加捆縛,既使精進修法,若住於法中,皆無益處!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101歲的本樂法師將他的居室命名為『無住禪室』,耐人尋味。無住,故能生其心;生其心,故無妄想執著;無妄想執著,故能觀自在;觀自在,故能美意延年。」我接著說:「古德云:『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因有所住,故有所求;有住有求,便是自加捆縛,既使精進修法,若住於法中,皆無益處!」
今天,印安老師再一次提起《金剛經》中無住生心的話題。我想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朱清時教授對《金剛經》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什麼》的這篇文章的節選。
朱清時教授作為中科院的院士,近段時間常將一些科學理論與佛法及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做一些結合的論述,我深以為然。在講到《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最適合於分析人類心智的行為的方法時,朱清時教授是這樣說的:
在不執著於任何錶象時,事物的本質真相就會呈現出來。這個方法把心物一元的世界看作像洋蔥頭,次第使用這一法門,像剝洋蔥一樣,層層剖析,每一層都是下面那層通過見分產生出的表象,直到找出世界的真相。下面我們來試剝「心物一元」的世界這個洋蔥頭。
對每個人而言,最外層的蔥皮,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要遇到自己的情緒和習氣。每個成熟的人都懂得,受情緒和習氣,如喜、怒、哀、樂和貪、嗔、痴的支配,我們就見不到事物的真相。因此,我們應該擺脫情緒和習氣的影響,才能認識事物的真相。正如禪宗三祖在《信心銘》的一句話:「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如果能做到這些,就是剝掉了外層的蔥皮,我們又會發現下一層。現代人的一生其實大致相同:努力讀書-拚命工作-存錢買房-結婚生子-供子讀書,直到老了,才能從紛紛擾擾的瑣事中逃出來,這時第二層蔥皮褪去了,你才發現,我們在很大程度上都在過著同樣的生活,意義是什麼?很多人看不到生活的更深意義,就乾脆追求享受,網路流行的話說:「心情好,才是真正的好,做快樂的自己。」這就是第三層蔥皮。
然而,人的快樂又是什麼呢?生物學已經探明,人的快樂是長期演化的生化機制所塑造的,通過身體內釋放多巴胺、血清素和催產素來實現。這種快樂只是短暫的獎賞,它引導人去做有利於人類繁衍的事,一旦做完,人的心情就會回到正常水平上。就像我們用獎勵的方法訓練小孩和寵物一樣。一個生化機器沒有自我,只有物理定律、生物化學定律操縱的傀儡。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去掉「快樂」這個第三層洋蔥皮,你就會追求擺脫生化機制的永恆快樂。這已經遠離我們世間的生活。往下還有很多層,禪宗的「四禪八定」,成佛的四十二個台階,逐步達到見自性或本覺,就是要真正懂得「我是誰」。
這段朱清時教授的論文,這層層的剝洋蔥皮,其實講的就是「無所住」。
無所住,就是沒有一個參考點,遍在一切處,遍在一切時;
無所住,就是無處用力,沒有一個對手,沒有二元對立、不二法;
無所住,就是無限的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如此鮮活。
由「無所住而生其心」,你會變得能遍一切處,遍一切時,你會變得無敵,你會變得擁有無限的創造力、無限的可能性!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觀自在——誦經抄經深修班
※每一個當老闆的人,都應該讀懂這六個字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