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之聲》到《你的名字。》,說說 新海誠
這是我們新開的線下活動,組織大家看展並寫下對於展覽最真實的感受,我們的主張是:
"
不跟風、不裝逼、不客觀、真體驗
帶點專業的真誠個人化展評。
"
這次我們觀看的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新海誠展,我們最熟知新海誠導演的電影應該就是《你的名字。》了,截止目前,該片也已經是影史上全球票房最高的日本電影,故事主題講述的是距離和思念,和過往新海誠的作品差不多,不過,雖然思念和相聚的阻力仍然一如既往的大,但新海誠終於第一次給出了一個快樂的結局。
本次活動我們整理了4個觀眾的展後評測,依次是小馬哥、加菲、貝西和Tee。他們用不同的角度寫下了自己的展評
小馬哥 編導專業學生 21歲:
新海誠展 從《星之聲》到《你的名字。》,本次上海站以東京展為基礎,以多樣方式展示包括新海誠作品的設計原畫,視頻,立體模型等,裡面按作品發表時間展示了大量創作時的資料和影像進行詳盡介紹,將作品創作的幕後和細節也將充分展現給觀眾。在展覽最後,有一個展廳專門來總結新海誠一貫用的套路,可以說很硬核了。我選擇看這個展是因為我很喜歡新海誠的美術背景製作,有些場景以現實場地為藍本,通過改變色調和局部提亮來達到他作品中一貫的夢幻感。作為《秒速五厘米》的粉,尤其關注這個展區,夢幻的場景如何一步步製作,櫻花一如兒時般飄落,只是櫻花樹下的人,早已變了模樣。物是人非,不外如是。秒速五厘米的主題曲名字是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但遺憾的是,對於人生而言,大部分時候,only one time, one chance.
互動性:秒速五厘米經典的櫻花場景、言葉之庭的雨,設計還蠻用心。整個展覽以視頻混剪開始也以視頻混剪結束,新海誠的作品風格一致到已經毫無違和感了,、例如放映《你的名字。》,《秒速五厘米》等等看完電影就回本一半的感覺會吸引更多的人來觀展,總體打7分,算是動漫作品展里比較用心的。
加菲 文案策劃 28歲 :
大煙囪的新海誠展,屬於必看的展之一。新海誠的作品,一共六部,總共看過三部,不過是順序倒著看的。看過的第一部作品當然是《你的名字。》。新海誠一直被人詬病的是作品的故事性差,所以比較幸運,第一次賞析其作品,就是故事性相對較好的一部。但也因為這樣,回看他美如畫的前作之時,實在無法被他的故事打動,只是靜靜賞析他作品每一幀的畫面。不過,這並不影響我想去看新海誠的展覽。預期說是去看影展,不如說是去看畫展。不同於宮崎駿的童話,高田勛的史詩,新海誠的作品更偏重於青春。和宮崎駿執著於純手繪不同,新海誠的作品從不排斥新技術。這也讓他的作品在視覺上更有現代感。因此,期待那個會講故事的新海誠的下一部作品。
貝西 畫廊助理 23歲 :
星海誠的電影不是全都看過,但是覺得看一部則知全部。膩味但是齁甜的小清新愛戀和「壁紙」般的動畫呈現已經成了星海誠的標籤。展品已經是最大程度上的豐富。導演手記、分鏡和漫畫初稿等第一手資料居多,可惜不懂日語,除了咂舌繪畫與製作的精良細緻,其他並說不出所以然來。不得不承認放映廳里的《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你的名字。》是很值得一看的,這是了解星海誠風格最直觀的方式。一部接一部電影的布展結構稱的上條理清晰。個人比較喜歡的是展覽中將星海誠標誌性的幾個偏愛的鏡頭——比如幾部電影中被提煉並推出對比的鏡頭。
Tee 繪畫生活自媒體人 34歲:
感謝組織人分享的這次新海誠展,看完了很受益,雖然不懂動畫專業的術語,展覽中的分鏡,場景圖都給我很多啟發,相比吉卜力展不能拍照,新海誠展的開放度以及信息量大不少,值得慢慢觀看學習。多媒體和圖文的結合很好,聽到OST的總有代入感,回憶起影片的片段感覺贊贊的,場景拍照區也挺有意思,但相比周邊區域就沒啥讓我有購買的慾望了。總體是個值得花2-3小時慢慢刷的展。
在新海誠精巧細膩,而且比原來更加俏皮自如的影響世界中,更多的人愛上了這個細緻的思念、距離與相遇的故事。
一根繩子,首尾相連,就變成繩結。綁在手上,就成了兩人的羈絆。它沒有端點,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它象徵著永遠。在那刻,真願這世間的思念都如這個繩結。
整個展覽會讓我思考到在這個雖然誰和誰都可以隨時通訊,但卻比以往更加充滿了隔絕的時代,我們對於兩個相愛的人思念的痛苦與甜蜜都已經感同身受,任何講述思念的好故事都可以直擊我們內心的深處。
這也真的是那句詩一般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夜夜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
場地提供: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文字編輯:梁辰L.PAKA
圖片來源:觀眾
如果想參與我們的線下免費看展活動
可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並加為好友
就可以進我們的看展福利群啦
福利群啦
利群啦
群啦
啦
-End-
※網紅展是怎麼被你們拍成爛大街的?
※她把愛融進藝術叫無數人潸然淚下,這是一場愛的贊禮
TAG:Cc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