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真的服氣嗎?看中國人對日本人的街頭採訪
原標題:日本投降後真的服氣嗎?看中國人對日本人的街頭採訪
這是一段挺讓人警醒的故事,日本簽字投降次日,一個中國人就到日本大街上走了一遭,種種見聞觀感讓人心理備受壓抑,最後他得出一句話:警惕:日本投降只是臨時的休戰!
他就是當時香港《大公報》駐太平洋戰區的隨軍記者、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的朱啟平。
70多年後的今天,他的經歷和警句仍值得我們重溫銘記。
(當年投降簽字的密蘇里號成紀念地)
1.戰勝國使團駕到,卻被敵視半小時
「本來是擁擠喧嘩的,但是等到我們走上候車站,大家漸漸都不動了,不交談了,約五分鐘後,要是火車不動,汽笛不鳴,站上便是一片死寂。」
這是朱記者作為盟國代表團記者,在日本投降簽字後,隨團出現在日本火車站的見聞。
從轟轟喧囂、擁擠不堪到突然死寂一片,日本人這不是在心悅誠服地舉行迎賓式,而是如臨大敵、圍觀警惕。
使團代表在候車站等車,圍觀他們的日本人越來越多,「不久我們發現我們被包圍在日本人圈內,他們離我們只有四五尺,四周都站著日人,一個個木然不動,向我們怒目而視。」
這是一種多麼強烈的對抗,偌大的候車室沒有一片聲音,民眾聚集怒目對峙,如同戰場,就差圍毆了。這就是日本人投降後對戰勝國代表的「禮遇」。
朱記者回來後感言:「我們候車有半小時,這樣被注視了半小時,我終生不會忘了這半小時。」
2.中國人向日本人遞煙,日本人卻這樣回敬
懷著戰勝國的謙遜,朱記者在日本東京、橫濱和富士山旅遊了幾天,順便採訪報道戰後日本見聞。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人對投降的態度根本不是認輸認錯、欣慰和平到來,而是到處「充滿了決戰的空氣」。
日本沿海仍然遍地築著防禦工事,東京灣要塞上162門大炮對著戰勝國的戰艦,那些脫下軍服的男人,一看就是日本老兵,他們的表情雖然不完全一樣,但基本態度都一樣,朱記者稱,那是一種「同仇敵愾」的神情。
領美國戰艦進入東京灣的日本領航員對朱記者說,日本人知道戰爭的發展對他們不利,但還是相信可以獲得最後勝利,「這次日本投降是個意外。」這冷冷一句話讓人感覺如觸堅冰,不寒而慄。
一次,朱記者乘火車時遇到一個日本軍官,便出自禮貌地和他搭訕,想來個隨機採訪。根據男人間的交際禮節,朱記者先掏出煙請他抽,不料此軍人不以為然,「他萬分不得已接過煙,點上火,抽兩口,便狠狠地把煙丟出窗外。」
這一幕搞得朱記者極為憤怒,這明顯是日本人戰敗後欠揍的節奏!但好像朱記者也沒有當場爆發,只是在文章中反思:「究竟誰是戰勝者,他,還是我?」
(戰後日軍)
3.日本為啥不服氣?
①
正和那個領航員說的一樣,日本人長期在軍國主義洗腦下,個個都認為日本必勝,他們長期被戰爭宣傳蒙蔽,不知道日本侵略擴張的錯誤根源,不知道自己國家已經到了窮兵贖武,窮途末路的時候。所以不承認失敗,不反思錯誤,只是覺得日本投降是個意外,原因就是原子彈和蘇聯參戰。
②
天皇降書上也沒有一個降字,只是宣布接受盟國提出的《波茨坦公告》,詔書的名字叫「終戰」詔書,而不叫投降詔書,日本人從天皇到百姓都不承認失敗和投降。
(終戰詔書)
③
敵視並非對所有盟國,幾天前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乘機降臨日本厚木機場時,美軍舉槍嚴加防護,防止頑固分子來個自殺式偷襲,但麥克阿瑟笑著對屬下說,日本人只聽天皇的,他們絕對不會違反天皇的意志。
後來麥帥掌控了天皇裕仁,日本人對他畢恭畢敬,稱他是「藍眼睛太上皇」。所以對真正的征服者,日本是不敢違逆的。之所以違逆不屑,就是不服。所以朱記者70年前就提醒世人:警惕,日本只是臨時休戰!
==========================
文獻參考: 侯傑 朱文廣《朱啟平<落日>見證日本戰敗投降》(《團結報》2017年08年31日005版)
※天皇不努力,也要被人欺,20歲日本皇太子自由戀愛有多難?
※誰說天皇皇位沒人爭?裕仁當年險被趕下台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