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經典的註解與生命力:由翻譯《道德經》所思

經典的註解與生命力:由翻譯《道德經》所思

自西漢打通絲綢之路,在河西走廊設置「西域都護府」以來,西域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往來的窗口。

而國力強盛、經濟繁榮、開放包容的唐朝,更是繼續設置行政體系完備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期間商旅往來,絡繹不絕,也促進了漢地與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在對外開放上達到了歷史上的頂峰。

西漢絲綢之路的開創者張騫(資料圖)

文化交流都是雙向的,既有西域文化的傳入,也有漢地文化的輸出。在軍事和經濟都強盛的唐朝,尊崇老子為始祖,立道教為國教,故道教文化的輸出則顯得尤為重要。

《新唐書》二二一卷上《天竺傳》就記載西域各國接受唐朝服化,請老子像的事迹:

貞觀二十二年,太宗遣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其國,未至,國人亂,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鄰國兵,擊之,勝。邇沒路國獻異物,並上地圖,請老子像。

在唐太宗時期又有東天竺王請求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西域使李義上表唐太宗時提及,東天竺童子王要求翻譯漢地在佛教傳入之前就有的聖典和說教,以流傳西域,供當地人學習和信奉。《集古今佛道論衡》記載了此事:

東天竺童子王所,未有佛法,外道宗盛。臣已告云:『支那大國未有佛教已前,舊有得聖人說經,在俗流布,但此文不來。若得聞者,必當信奉。』彼王言:『卿還本國,譯為梵言,我欲見之必。』道:『越此徒傳通,不晚。』

西安大慈恩寺是唐代三大譯場,玄奘即在此譯經(資料圖)

於是就有了唐太宗敕令道士蔡晃、成玄英和高僧玄奘等共譯《道德經》的歷史事件。

但要將《老子》轉譯為梵文,其難度也不亞於譯梵為漢。在這場翻譯中,引出的一個話題就是:翻譯《老子》時,究竟要怎麼理解《老子》文本的內容?文中記載:

然老之《道德》,文止五千。無論解之,但有群注。自余千卷,事雜符圖。張葛之咠附,非老君之氣葉。又《道德》兩卷,詞旨沉深。

漢景重之,誠不虛及(反?)。至如何晏、王弼、嚴遵(道)、鍾會、顧歡、蕭繹、盧景裕、韋處玄之流數十餘家,註解老經,指歸非一。

這裡說的是,從《老子》五千言寫出開始,至唐朝玄奘時期,對《老子》的注釋不下十幾種。

有先秦韓非的《解老》,河上公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嚴君平的《老子指歸》,何晏的《老子道德論》,王弼的《老子指略》等等,其中對老子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側重也不一樣。

所以翻譯《道德經》,首先就得對《道德經》進行深入的理解。

如果僅僅採用其中一種註解或翻譯者的理解去翻譯,那麼譯文的意義就只僅限於該註解或翻譯者的那種理解,很難說是《老子》的本意,這便是問題所在。

玄奘因認為道教道家有所不同而不願翻譯河上公的序(資料圖)

《道德經》的注釋者們,在經典的基礎上,結合他們的時代精神以及自己的生命體驗作進一步的發揮,從而使經典詮釋具有一種時代感。

注釋所闡發的意義確實為經典文本的詮釋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通過詮釋,我們古老的文化傳統,那些流傳了數千年的經典,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在這次翻譯中,玄奘就表示不翻譯《河上公序》,原因可能就是玄奘理解的《老子》和河上公理解的《老子》主旨不同的緣故:河上序胤缺而不出。

成英曰:「老經幽秘,聞必具儀。非夫序胤,何以開悟?請為翻度,惠彼邊戎。」奘曰:「觀老存身存國之文,文詞具矣。叩齒咽液之序,序實驚人,……將恐兩關異國有愧鄉(卿,誤)邦。」英等不愜其情,以事陳諸朝宰。

梵文貝葉(資料圖)

玄奘把《老子》理解成一種玄理,即現在所謂的哲學思想。而河上公則挖掘的是《老子》中的養生之術,同時也包含治國治身的道理。

究竟哪種《老子》的注釋應該被確定為翻譯的版本?這不僅僅是「格義」的問題,也是詮釋的問題。

類似的,我們也能想到現代學術上對「道教」定義的爭論。很多人受科學和人文精神的影響,更願意把「道家」和「道教」區分開來。但要是追溯道家的歷史源頭,又會發現,道家和道教彼此又分離不開。

上文所提的關於《老子》譯梵問題的爭論給我們的啟發是:首先,一種文化傳入到另一文化區域,「格義」不僅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陳寅恪先生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指出:「釋迦之教義,與吾國傳統之學說,存在之制度,無一不相衝突。輸入之後,若久不變易,則決難保持。是以佛教學說,能於吾國思想史上,發生重大久遠之影響者,皆經國人吸收改造之過程。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資料圖)

所以文化的交流,並不是單向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種雙向交流,也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而是兩者都有主動的意願去接受。

其次,對經典的註解,就包含著註解者自身對經典的獨特理解,這也展現了經典文本的開放性,也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具有鮮活的生命力之所在。最後,我們對文化的交流要持有一種開放的包容性,這樣才不至於固步自封。

《道德經》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道教強調「上善若水,虛懷若谷」,站在「道」的層面上看問題,才一直能夠有著強大的包容性,而自身也能夠在新的環境里不斷發展和創新。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祖師傳說至今傳之錯開天門道徒懶
張正常:為整個天師道的前程去押上一次賭注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