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現在很敏感的民族,其實對中國武術影響至深!
作者:小蔡
回民是中華民族裡的一個獨特群體,他們的文化、風俗對我國影響很多,例如著名的北京烤鴨等,但有多少人知道回民與中國武術的關係。
回民與中國武術淵源很深,特別是在我國北方,不少的北拳拳種都是由回民創立或發揚光大的,典型的例子有八極拳、劈掛拳、通臂拳、心意六合拳、查拳等,那麼,回民為何與中國武術搭上關係?
悠久的尚武傳統
由於蒙古帝國征服了中、西亞地區,疆域內有大量穆斯林臣民,蒙古人將其編為軍隊系統裡面的?探馬赤軍?、?西域親軍?、?亞速回回軍?等,回人因此成為元代的軍戶,協助蒙古軍四征各地。
探馬赤軍
明代繼承元代舊制,繼續寬鬆地對待回人,也以大量回人作為軍隊骨幹。例如明軍曾派遣回兵鎮壓西南苗族和當地其他原住民族的武裝反抗,後來還有回族部隊定居在湖南常德。
由此可見,回人擁有長久的軍事傳統,更容易接觸到軍方武術,再加上長年累月的作戰經驗,回兵在搏擊方面都較深的領悟和體會。因此逐漸演變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回民武術。
高壓、信仰與社會環境促進回民習武
到了清代,清政府對回民實行高壓及歧視的政策,例如陝西和甘肅的回民犯了盜竊和搶劫罪必須充軍到雲南和貴州,有時還處以終生戴枷,比起其他族群在犯同類案件時所判的笞刑還要重。
通臂拳
另外,在漢人跟回民在土地佔有和貿易衝突,漢族官員往往偏袒漢民,而滿族官員對回民也存有偏見,因此裁決很少持平正態度。這種歧視的態度使得回民的安全感下降,習武成為了唯一能保護自己的手段。
回族的穆斯林信仰也促進了回民練武。
先知穆罕默德是一位武士,故而習武是以先知默哈穆德為楷模,是一種「聖行」。穆斯林的書籍如《穆罕默德的寶劍》鼓勵教徒勇武。穆罕默德還曾經給勇士哈立得賜名「安拉之劍」,這也讓回人認為習武和勇武是最容易獲得穆罕默德認同。
八極拳
崇尚武勇成為伊斯蘭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回族自古以來便與武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因此,在我國歷史上就出現了回民武才輩出的局面。
再者,回民自元代起便從沿海地區遷到內陸地區,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回民村,這些回民村的周旁都圍著大大小小的漢人村落,對回民形成包圍之勢,而回民的力量亦相比在沿海居住時更為分散,因此回民有習武的必要,以便將來在與漢人械鬥中能以少勝多。
而且,回民所身處的區域大多集中在山東、河北、山西等地,這些地方本身就是四戰之地,在明代時候更是關外民族入寇的地方,所以當地百姓都多有武術底子。
螳螂拳
再者這些地方是錢莊、漕運較為盛行的區域,所以各地的習武之人都喜歡到當地設立鏢局,在某程度上將各地的武術彙集在一起,使得當地充滿濃厚的武術文化和歷史悠久的拳種,例如山西流行的形意拳、河北流行的長拳、山東流行的螳螂拳都是基於當地的大環境所衍生的拳種。
回民在這些地區居住,很容易學到各式各樣的拳種,自然地被當地的習武風氣所感染,因此啟示出各式各樣的回民武術。
晚清民國回民武術大放異彩
到了清未,回民已經積累了不少武術經驗,創造了很多風格獨特的拳種,例如八極拳、劈掛拳等,而回民武師更在近代史上大放光彩。
回民武術最早參與近代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同治七年(1867年)的捻軍入河北一役。當時,八極拳武師李大忠及劈掛拳武師李雲表率領門人在鹽山組成團練,以阻止捻軍侵入家鄉,最後兩人協助清軍重創捻軍。
李大忠
雖然此役李雲表戰死,其麾下門人亦死傷慘重,但回人武師的勇武震憾了當時的清朝官員,更進入了軍閥及政治家的法眼內,因而開始了回民武術的揮煌歷史。
清未不少地方軍官都邀請回民武師到軍中任教,讓下屬能學到最實際的搏擊術。例如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新軍的時候,就曾聘請八極拳宗師李書文為武術教練,而李書文後來又再馮國璋部教拳,可見當時的軍閥對回民武術的重視。
而李書文自己更是桃李滿門,其大弟子霍殿閣成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老師兼護衛,更協助溥儀組成護軍。
另一名弟子李健吾曾在延安時期擔任過毛主席的警衛員,建國後則在中央警衛局及軍隊里教授武術,而現今軍中的軍體拳裡面的?八極味?,也是李健吾擔任教習時所帶進去的。
而李書文的關門弟子劉雲樵更曾為軍統局特務,後來隨國民政府東渡台灣後,更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時期擔任總統府特勤教官,負責培訓總統保鏢的搏擊能力。
晚年劉雲樵
回民武術家還在武術推廣方面也貢獻良多,與精武體育會齊名的中華武士會是由著名回民武術家馬鳳圖創立,其會主要邀請各門各派的武術家對普羅大眾教授武術,既可以讓國民強身健體,又可以將國粹宏揚開去。
馬鳳圖與回民查拳拳師王子平,曾一同被馮玉祥邀請到西北軍里教授武術,他們倆曾為西北軍編出一套刀法,而此刀法便是日後在長城抗戰中勇挫日軍的大刀隊刀法。
大刀隊
※近代以來客家人為何特別能打仗?
※沒有誇張和神話,告訴你真實的猶太人歷史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