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用三藩得天下,明朝有張獻忠三王卻不會用,難怪丟天下

清朝用三藩得天下,明朝有張獻忠三王卻不會用,難怪丟天下

人才是一個國家至關重要的資源,只有人才得到最好的利用,才能實現國家的強大,而要想讓人才發揮最大的作用,要想留住人才,必須要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對於古代的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尤其當兩方競爭時,人才就決定了雙方的勝負,以明清之間的戰爭我們就可以窺見一斑。

明朝末年,東北的清朝就是明朝的心頭大患,清朝不斷的侵擾東北邊境,給明朝帶來了十分大的困擾。而清朝以東北一隅之地,土地、人口都極為有限,為何最終卻取得了勝利呢?尊重人才是清朝取得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清朝的八旗軍戰鬥力強悍,這個無需贅言,但是要取代一個朝代,僅僅靠八旗軍和滿族自身的人才是不夠的,畢竟滿族人口是遠遠低於明朝人口的,所以必須要不斷吸納外來人才。

明朝疆域

而清朝最初的幾位統治者都做得不錯,皇太極重用范文程、將明朝投降的孔有德等三人封「三順王」,後來的多爾袞、順治又籠絡吳三桂,又有了「三藩」,洪承疇降清後也得到清朝統治者的器重,這些漢人都為清朝取得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果沒有這些投降的漢人,清朝很難取得天下。

吳三桂

反觀明朝,崇禎時期的袁崇煥、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等人或被殺,或被逼出戰,或不被重用,這麼多的人才不但沒有好好利用,反而他們的下場讓其他有識之士寒心。而在崇禎自盡之後的南明各個朝廷,對於人才的使用和尊重也做得很不好。以南明堅持時間最長的永曆政權來說,在永曆朝,張獻忠余部在張獻忠死後,選擇聯合永曆政權共同抗清,這對於南明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而張獻忠的部下之中也不乏人才,最突出的主要有三個人——孫可望、李定國和劉文秀,他們都曾經是張獻忠的養子,同時也是張獻忠的得力幹將。他們三人領兵有方,而且手下有強大的軍隊,但是永曆朝君臣卻不願意放下自己對農民軍的成見,有這樣的外援不知道好好利用,不但不好好加以籠絡,反而處處刁難。

張獻忠

孫可望在聯合永曆朝時,曾經請封「秦王」之位,雖然說秦王是明朝至高無上的親王封號,但是此時的明朝只剩下兩廣一隅之地了,一個封號就能換來幾十萬的軍隊,何樂而不為呢?但是永曆君臣卻不願意,他們認為一個「反賊」怎麼還能和朝廷討價還價呢?永曆君臣對於孫可望封號的事情,出爾反爾,先是封侯,然後封兩字王,最終孫可望自封「秦王」,不但讓永曆皇帝顏面盡失,而且還失掉了孫可望的人心,李定國和劉文秀也同樣如此,雖然最後都獲封一字王,但是卻給人留下了不信任的印象。有這樣的人才投靠,而不知道尊重和使用,南明如何能夠不滅亡?

而清朝正因為尊重和不拘一格地使用投降的人才,才最終在那個亂世之中取得天下,不得不令人深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後金入侵明朝,儒將率軍死戰後自刎,兌現了自己年輕時的諾言
崇禎感慨朝廷無人才,大臣卻建議其停止科舉,恢復千年前的制度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