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剎住諾獎得主「站台」的歪風

剎住諾獎得主「站台」的歪風

科技日報評論員

最近來中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真不少,剛剛過去的8月,從南到北的數個論壇都可見他們的身影。他們所屬的領域亦是多種多樣——經濟學、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一句話總結就是,諾獎嘉賓很忙!

要說跟諾獎得主探討最前沿的科學問題、分享行業新動態新方向,論誰都要真心點贊。但問題就在這些多姿多彩的論壇沒幾個是奔著學術去的。

分析起來也好理解。畢竟咱已不是一窮二白的年代了,幾萬美元的勞務費花起來,嘉賓舉家的頭等艙機票買起來,中華深度遊走起來……只要人家有諾獎的頭銜,咱都能請得到,大把的中介公司做著這個生意。這年頭連奧巴馬都要來中國跟微商合影了,諾獎嘉賓來講科學才是真正的高大上不是。

這事辦好了自然有人很高興。主辦方可高興了——利用國人的諾獎情結,不管是論壇還是會議立馬高端起來了,只要掛上諾獎嘉賓出席,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來了;領導可高興了——我們這地方開個會,把諾獎獲得者都請來了,看看我們有多麼重視科學技術,看看我們多麼倡導科技創新。

至於這些嘉賓從事的是什麼研究,他們的研究內容是不是與會議主題相關,誰在乎?

據說這些年各個領域都在猛刮這股歪風,科學家們吐槽也不是一兩天了。曾有科技界業內人士親歷烏龍時刻:在研討科技政策的研討會上,當地政府愣是請來了研究細菌的諾獎獲得者講述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觀眾都是一臉懵——講的是什麼?怎麼完全聽不懂;嘉賓也是一臉懵——台下的人完全沒有反應,說好的熱愛科學的中國聽眾呢?怎麼看起來什麼都不懂?如此尬聊半個小時,各回各家,大家都挺憤憤。

不過沒關係,只要領導高興了,有政績了,愛科學、重科技的形象傳遞出去了,誰還在意聽眾滿意不滿意、有沒有真正的學術交流?誇張的時候,一個論壇請來六七位甚至二十位不同領域的諾獎獲得者做嘉賓,還像模像樣地開起了研討會甚至是圓桌會議,研究引力波的嘉賓、研究宏觀經濟的嘉賓要同場尬聊幾個小時也是不容易。

說起來,諾貝爾科學獎從一開始就是用來獎勵科學家們在基礎研究中的卓越成就的,表彰的是獲得者們在各自學科的基礎研究中取得的世界前沿的、領先的成果。基礎性、原創性、前沿性一直都是諾獎的基本準則。正因為如此,諾獎獲得者們所從事的研究在本領域內一定是前沿的,即便是同行交流都頗感費力,更何況讓外行人聽懂。這其中包含兩層意思,一個是外行人聽不懂,而另一個是外行人也不必懂。

諾獎嘉賓自然有值得交流的方面——同行想要獲得行業最新研究信息,進行科學研討自然是好,但出了本學術圈,這諾獎可不是萬金油。

若是地方政府非要拿著納稅人的錢營造愛科學、講創新的人設,那更是全無必要了。一聽諾獎就被「唬住」的年代早已過去,人民群眾見過的世面多了,科學技術發展得好不好,創新搞得好不好,大家心裡明鏡似的,不會因為你請幾個諾獎嘉賓辦場論壇就多幾個點贊。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打造「人類完美身材」;阿爾茨海默病或與皰疹病毒有關
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比翼齊飛,庫布其沙漠治理啟示錄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