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如何教導朝鮮「義烈團」?
原標題:黃埔軍校如何教導朝鮮「義烈團」?
譯者徐有威,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系副主任。上海近代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小三線』建設資料的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季我努學社顧問。
一、軍校對「義烈團」的支持
朝鮮獨立運動志士同以黃埔軍校畢業生為核心的三民主義力行社的關係素來密切。許多朝鮮志士曾在黃埔軍校接受過培訓。後來成為朝鮮義烈團主要領袖的陳國斌(又名金若山或崔林)便是力行社書記滕傑在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同學。
1932年2月,三民主義力行社在南京秘密成立後,援助朝鮮獨立運動便成為其主要活動之一。其工作範圍包括:以中國固有的「濟弱扶傾」王道精神,優先援助中國周邊的被壓迫民族諸如朝鮮、台灣、越南、印度和緬甸等。
力行社幫助培訓朝鮮籍幹部。1932年5月陳國斌向干國勛提出要辦一個文武合一的革命訓練班,需要國民政府對經費、物資和訓練場所提供支援。陳國斌的要求得到力行社書記滕傑首肯後,即獲蔣介石批准。「朝鮮革命幹部訓練班」第一期於9月在南京力行社的訓練基地湯山開學。經陳國斌和干國勛商定,訓練班課目4大致分為軍事、政治、情報、朝鮮史地、中朝關係史、世界史和兵工業務(簡單製造彈藥槍械)。干國勛除派員協助辦理一些事務性工作外,還選派教員講授情報、兵工和中朝關係史課程,其他教員則由陳國斌委派朝鮮籍人士擔任。
二、軍校對「義烈團」的訓練
從訓練班的教學內容看,訓育方面著重於生活管理、革命精神和革命人生觀的培養;政治教育方面著重於朝鮮歷史、思想理論和政治制度的學習;軍事教育方面除一般軍事知識外,著重於情報、爆破和突擊性技能的演練。軍事教育的目的為培養軍事人才,以適應隨時對敵作戰的需要,這一類教學內容佔全部教學課程的一半以上。朝鮮籍學員在訓練期間絕對禁止使用朝鮮語,目的在於增進學員的中文水平,避免日後暴露真實身份,並利於畢業後喬裝成中國居民潛入敵後從事抗日活動。
1933年3月南京湯山訓練班首批朝鮮籍學員畢業後,被陳國斌派往上海、北平、天津、東北和朝鮮內地工作,全面抗戰爆發後,力行社將星子訓練班第六期朝鮮籍學員,編成為朝鮮義勇隊,隸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義勇隊隊長為陳國斌。全面抗戰爆發後,力行社將星子訓練班第六期朝鮮籍學員,編成為朝鮮義勇隊,隸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
朝鮮義勇隊的活動受到中國各界的普遍稱頌。滕傑曾追憶道:「他們英勇奮發之無畏精神,在選擇工作時就表露無遺,令人非常敬佩」。
※龔孝拱看似存在的缺點,歷代名家都有不同的認知
※辛酉政變之後的董元醇,他怎麼樣了?
TAG:璽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