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終於在黑洞亮度與飲食之間建立了關係

終於在黑洞亮度與飲食之間建立了關係

由智利大學天文系博士生Paula Sánchez-Sáez帶領的一組研究人員,成功地確定了活動星系核(AGN)中超大質量黑洞吞沒物質所發出光線的變化率是由吸積率決定,即它「吃」了多少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下落物質(其亮度)發出的光會發生很大變化,沒有一個穩定的模式,所以它表現出可變性。知道它是變化的,但我們仍然不清楚為什麼,如果觀察其他天體,比如沒有活動核的恆星或星系,亮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保持不變。

但如果觀察有活動核的星系,它們的亮度會起起伏伏,這是完全不可預測的。研究了這種變化的振幅輻射光(或簡單地說,變化的幅度)與AGN發射的平均亮度、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和AGN的吸積率(對應於黑洞消耗多少物質)。分析結果表明與我們所認為的相反,唯一能解釋變異性振幅的重要物理特性是AGN的吸積速率。研究確定只有一種物理特性可以預測這些物體的變異性:吸積速率。這只是物質落入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量。

智利大學天文系的學者、CATA天體物理學卓越中心的研究員Paulina Lira解釋說:所以如果它正在節食,或者它吞咽了很多東西,或者它不再適合他的嘴……這將決定它們的變化是大是小。這項研究第一作者Paula Sánchez-Sáez說:這一發現的重要性在於試圖闡明這種變化背後的物理機制是什麼,這是活躍星系核最固有特徵之一。這項研究的結果挑戰了過去的範式,即AGN變異的幅度主要取決於AGN的亮度。據信這是因為測量黑洞質量並不總是可能的,因此只能對少數物體精確測量吸積率。

圖片:CC0 Public Domain

但利用SDSS數據,就有可能測量2000個物體的這些物理性質,這也是奎斯特-La Silla AGN可變性研究所觀察到的。此外從變異性研究能夠獲得非常好的質量光曲線的大樣本對象,所以可以獨立地研究每個對象的變異性,這是不可能的大樣本AGN。結合對AGN物理特性的精確測量,以及對個別AGN的變異性良好表徵,可以確定決定變異幅度的主要因素是吸積率,或者更專業的說法是埃丁頓比率。這項研究中使用的數據來自兩個來源,在變異性分析方面使用了2010年至2015年期間進行的「LaSilla AGN可變性研究」(由Paulina Lira牽頭)的數據。

觀測了5個河外場,為了研究AGN的物理特性,使用了斯隆數字巡天(SDSS)的公共光譜數據。在未來,研究人員將尋求研究這些活動星系核變化的時間尺度。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是這些物體的可變性時間尺度。為了精確測量這個特性,需要有覆蓋超過10年的光曲線。因此必須等到未來的研究,如大型天氣觀測望遠鏡(LSST),提供更多的光度數據,這樣就可以將這些數據與QUEST-La Silla AGN變異性研究數據結合起來,將光線曲線延長到20年左右。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文獻 :《天體物理學》|研究/來自:智利大學,DOI: 10.3847/1538-4357/aad7f9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科園 的精彩文章:

一個黑洞還是兩個黑洞?塵埃雲可解釋活躍星系核令人困惑的特徵
非靜態時空下能量守恆失效了?暗能量的「能量」來自哪裡?

TAG:博科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