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三國奇才,僅次荀彧,一生連獻十二妙策,但卻失傳
原標題:被低估的三國奇才,僅次荀彧,一生連獻十二妙策,但卻失傳
在三國曹魏軍事集團中,曹操帳下謀士最多,大小謀士滿打滿算不下100名,而核心謀士達到9名,這9名是賈詡、程昱、郭嘉、荀彧、司馬懿、荀攸、戲志才、劉曄、蔣濟。
但是在後世人眼中,似乎只有賈詡、程昱、荀彧、郭嘉、司馬懿這5位最為大家所追捧,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其他4位只是陪襯罷了。
其實說心裡話,其他4位也相當有才,只不過由於某些歷史原因,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在記載上不是那麼十全十美而已,有的壓根只是寥寥數語就完事了。
就拿戲志才來說,公元175年生,公元196年死,享年才22歲,但有的史料記載他活了24歲,所以因為史料缺失原因,後世人甚至無法準確推斷他的出身年月。
但戲志才的確是非常有才華的一個謀士,深得曹操的器重,是曹操早期創業期間的重要謀臣。
陳壽的《三國志》中記載,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
意思是說曹操寫信給荀彧說,自從志才死後,我都沒有可以與之商討大事的人了,而汝潁之地能人很多,你覺得誰可以替代志才呢? 荀彧就推薦了郭嘉。
用郭嘉替代戲志才,可見戲志才是非常有才能的一個人了,只不過英年早逝,後世人對他的關注不免就少得可憐了。
在我前面的文章中,我有提到荀彧之才,此人之才被曹操譽為當世之張良,可謂是曹操一統北方的戰略總策劃師。
荀彧善於做總策劃,給曹操指明前進的道路在何方,但是具體的戰術和打法,他不如他的族侄子荀攸。
讀三國的人還經常容易把荀攸和荀彧搞混淆,覺得就是一人,那就是荀彧,而且荀攸的名氣不如荀彧,甚至都沒法和賈詡、郭嘉、程昱、司馬懿相比。
還是同樣的道理,由於歷史記載原因,導致荀攸被低估了,今天筆者就為荀攸正名,以彰顯他一生的功績。
荀攸荀公達,出身於潁川世家大族荀氏,是曹操手下頭號謀士荀彧的侄子,年輕時就見識高遠,被冠以「神童」稱號。
荀攸早年在董卓執政下任職黃門侍郎,屬於漢獻帝的近臣。後董卓專權,驕橫跋扈,殘害忠良,荀攸就與當時名士何顒一起商討為國除賊。
結果計謀敗露,何顒入獄後就自殺了,而荀攸卻飲食自若,說笑自然,一點也不害怕,好像沒事似的,當時的人都覺得很驚奇。
董卓被誅殺後,遇到天下大赦,荀攸就無罪釋放了,然後就毛遂自薦,向朝廷推薦自己為蜀郡太守並得到批准,結果因蜀道難於行走,就滯留在荊州了。
曹操久聞荀攸大名,於是親自寫信給荀攸,盛情邀請他去許都為國家效力,再加上族叔荀彧在曹操帳下任職,所以荀攸就欣然前往許都,並得到了重用。
在得到荀攸之後,曹操欣喜異常,逢人便說:「公達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夠和他一同商議大事,怎麼還會憂慮得不到天下呢?」
主公如此抬愛自己,荀攸的表現自然也不會讓曹操失望。
荀攸一生為曹操謀划出許多妙計,包括水淹下邳、活捉呂布,獻計斬殺袁紹大將顏良和文丑,火燒烏巢的袁紹軍糧,并力主曹操消滅袁紹諸子等等,可謂奇計百出,且算無遺策。
公元207年,曹操下令論功行賞,向眾臣說道:「為人忠誠正直而善於密謀,為我安撫內外的人是文若,公達則次於他。」於是給荀攸增加食邑四百戶,加上之前的七百戶,轉為中軍師。
一句「公達則次於他」,足以彰顯荀攸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了,能排在「荀令君」之後的人,可不簡單了。
荀攸為人非常低調,一生前前後後獻給曹操的計謀有12條之多,這個只有曹操和他本人清楚,因為他很低調,從不愛在其他謀士面前顯擺自己,有些計策甚至都是私下對曹操提出的,然後曹操向大夥公布。
荀攸的12條計策,其實還有一人清楚,那就是他的至交好友鍾繇。
《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中記載,攸與鍾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謂無以易。以咨公達,輒復過人意。公達前後凡畫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會薨,故世不得盡聞也。」
意思是說荀攸與鍾繇最要好了,鍾繇每次遇到難事的時候,都會請教荀公達。荀公達前前後後共有奇策12條,只有鍾繇最清楚,但是鍾繇還沒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世人都不知道荀攸的所有計策啊。
荀攸不僅足智多謀,而且心思縝密,深諳帝王心術,非常善於自保,與賈詡有得一拼。
因此曹操對荀攸不僅欣賞,還特別尊重,還告誡曹丕、曹植兄弟平常要禮敬荀攸,因為荀攸堪稱人之表率,值得他們好好學習。
荀攸曾經生病,曹丕就前去慰問,獨自在床下叩拜,禮節非常之重,是其他謀士所不能比擬的。
公元214年,荀攸跟從曹操征討孫權,在路上去世,享年58歲,曹操每次提到荀攸,傷感之下,都會淚流滿面。
一個謀士能受到如此的待遇,我想也不枉此生了。
※袁術很輕視袁紹,臨死前卻寫了一封服軟信,袁紹流淚回了7個字
※三國第一冤將,司馬懿重用他,司馬昭冤殺他,司馬炎堅決替他平反
TAG:百姓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