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影像難破商業化瓶頸,「中科九峰」認為機會在基層
核心提示:
1.為什麼選擇X光作為AI醫療影像布局的切入點?
2.應用場景是什麼?渠道有哪些?效果如何?
3.為什麼選擇基層切入,商業空間有多大?
「在醫療臨床診斷中,單憑影像便可篩查出70%的病人」,一個基本的確診路徑是「X光—CT—病理切片」。作為初篩入口,X光在臨床診療中佔據重大作用:在排除30%的正常人後,對於40%可單獨診斷病種可直接通過X光判斷,包括對骨折、退變的確診,和對肺心病、慢支、肺氣腫、心影增大、胸水、支擴、肺結核等的準確分類(集中在判斷陽性/陰性);剩下30%則可配合CT、病理等綜合診斷。
因此,DR(X光線拍片機)成為了各大醫療機構的標配,包括鄉鎮衛生院。不過,這些基層機構往往缺乏專業的放射科醫生,拍片不規範、讀片不準等時有發生,成為誤漏診的重災區;加上與上級醫院無法互聯互通,還易導致重複檢測。中科九峰創始人吳文輝認為,AI遠程診斷能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用「AI」讓基層DR設備發揮最大效用
中科九峰是一家總部位於南昌的AI醫療影像公司,2015年成立,專註於用AI輔助X光片和CT影像遠程讀片,「從而幫助基層醫生讓DR設備發揮最大效用」。
目前可實現的完整服務流程是:由基層醫院發送讀片申請至醫共體影像中心(縣醫院和縣衛計委/疾控中心組成)進行轉診,再將影像同步至雲平台——九峰智慧雲進行AI輔助診斷,經人工複核後,將報告沿原路徑返回至醫院,完成讀片。
一般來說,AI輔助診斷要實現演算法的足夠精確,需拿到足夠多高質量的標註數據。因為大三甲醫院具備病例多、有品牌背書、有專家參與數據標註等優勢,多數AI醫療公司會選擇免費或貼錢進大三甲來訓練演算法,不僅成本高、渠道擴張難,醫生還不一定「買賬」,難突破商業化(賣軟體/設備)瓶頸,探索的方向多在用患者數據反哺醫藥或器械廠商。
吳文輝認為,若能確保標註質量,將渠道下沉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因此,九峰選擇在基層醫院訓練演算法,除了能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獲客,也能幫基層彌補醫生不足的痛點,實現基層首診。
800家機構+40萬份標註數據
目前,九峰不依賴外部醫生,而是自建了3名教授+3位博士組成的影像團隊進行數據標註,他們分別具有15-27年的醫療影像經驗。據吳文輝透露,截止目前,公司已標註近40萬份相關影像數據。
截至目前,九峰的遠程診斷系統已覆蓋江西、新疆、湖南、湖北、河北、河南、廣西等近10個省份的700多家鄉鎮衛生院、50多家縣醫院。吳文輝表示,一般10分鐘-30分鐘便能遠程生成報告,且準確率比基層醫生高了20%;其AI演算法團隊最近在斯坦福MURA大型放射影像數據集與挑戰賽中獲得了第1名(kappa值為0.775,頂級放射科醫生的數據是0.778),證實「即便在基層也能有高質量的標註數據、訓練出好的演算法」。
至於商業化的部分,吳文輝透露,公司即將落地兩款產品:慧眼工作站和肺結核鷹眼工作站(將AI嵌入DR設備),前者適用於普篩(面向鄉鎮衛生院),後者則針對於肺結核篩查(面向結防所),實現即拍即出報告。
基層AI醫療影像的商業想像力
在醫療影像領域,其實早已是「AI扎堆」:既包括傳統醫療器械公司(GPS)、也有IT巨頭(IBM、BATK等),還有一眾創新企業(依圖、匯醫匯影、圖瑪深維等)。
一個值得思考的點是,九峰通過基層切入沒有「三甲和專家」背書能否建立品牌信任,基層的付費意願有多高,市場有多大;商業化後是否會面臨推廣的難題。吳文輝表示,「鄉鎮衛生院根本不差錢,現有渠道能直接轉化」,在這一圈層形成影響力後也容易向外輻射。
再從市場層面看,目前全國有近4萬家鄉鎮衛生院,每年拍片量約1億人次,算下來會是幾十億元規模的市場。隨著城鎮化和醫保政策的逐步落實,這一數字還會繼續增長。但吳文輝認為,基層AI醫療的想像力遠不止於於此,除了賣設備,所產生的醫療大數據還能探索分級診療個性化服務、幫助葯企提高研發效率、讓保險公司合理定價和有效風控、服務於公共衛生的疫情監測/建立動態資料庫等更廣泛的業態,「圍繞鄉鎮的8億人口,最終能形成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分級診療的推進也會來催熟這一市場。
最後介紹一下團隊,創始人兼CEO吳文輝,是前西門子醫療東北亞地區總裁,有20餘年醫療行業從業經驗;聯合創始人田捷為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首席醫學官為前南京軍總放射科主任、全軍放射學副主委陳君坤教授;除了上述的標註醫生團隊,公司還有另外20餘人醫生團隊進行AI讀片報告的遠程人工複核,剩下多為技術研發人員。整個團隊目前共70餘人。
九峰目前正啟動A輪融資,計劃融資6000萬元,用於人才引進和擴大市場。
※何小鵬聯合領投超1億美金,小鵬汽車完成B+輪40億元融資
※京滬白領圖鑑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