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總被別人情緒帶著走?兩招幫你避免「同理心耗竭」

總被別人情緒帶著走?兩招幫你避免「同理心耗竭」

樂於助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值得大家推崇和學習。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樂於助人就是這樣一種既能幫助別人,又能收穫滿足的事情。然而,有些人在幫助別人後獲得了快樂,有些人非但沒有獲得快樂,反而被別人的情緒帶著走,結果導致身心俱疲,這是怎麼回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現象被稱為「同理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上,理解他人的內心感受。同理心較強者能夠從他人的表情、語言等方面判斷其情緒,進而可以設身處地地感受和體諒別人,並以此作為行事依據。然而,同理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夠被消耗,如果盲目地使用同理心,就會導致同理心耗竭,進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發睡眠問題等。同理心較強者常常從事需要幫助別人的工作,比如心理諮詢師、醫生、護工等,這類人群也是同理心耗竭的高發人群。

那麼,對於同理心較強者來說,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過大呢?

1.把同理心變成「同情心」。同理心的英文名稱為「empathy」,是指身處別人的情緒和感覺中,其核心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同情心的英文名稱為「sympathy」,是指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覺,其核心是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對別人的感受表示理解,並善意地幫助別人度過難關。同理心較強者在幫助別人時,往往會身不由己地將自己代入別人的情境中,如果過度介入別人的痛苦和煩惱,就會造成同理心消耗過大,此時不妨化同理心為同情心。

2.找到同理心的邊界。沒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邊界,既不要拒人於千里之外,也不要過分介入別人的情感,要明確自己的責任範圍,比如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可以提出建議,也可以給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過於干涉別人的選擇,更不應該代替別人痛苦和煩惱。在面對一個不斷向自己提出各種請求的朋友時,可以主動承認自己的局限,「我並不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所以在這方面很難幫到你」;並將自己的難處告訴對方,「我希望能夠幫到你,但今天時間太晚了,我們找機會再談。」

作者:全國心理普及工作聯盟科普講師唐義誠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網心科技獲2018最佳商業模式獎 迅雷鏈生態可期
基因編輯技術:能讓人類永生下去?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