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結構的體表定位方法
脊柱結構的體表定位方法
一
觸摸法
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較準確。是利用人體的骨性標誌,對脊柱各結構進行觸抹而確定其位置。
1
棘突的觸摸定位法
(1) 頸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來確定頸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準確觸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觸及一骨突,即為C2棘突。
C2棘突: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頭時可見其隆起於項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為頸棘突檢查的基點。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觸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長而大,多不分叉。低頭時,其隆起於項背交界處。也可準確抹清。沿其向上觸摸 ,就可確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 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從己標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測出其位置約。約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長。個別人的T1棘突比C7的長。應注意鑒別。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準確摸清的雙側髂嵴最高點來定位。L4棘突、或L4.5棘間,正位於雙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上。
S1:雙側髂後上棘連線水平,正相當於S1椎體。
故S1中嵴也能較準確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較準確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 當人直立,雙上肢自然下垂,雙肩胛崗內側端連線,與 T3棘突平。雙側肩胛骨下角的連線,與 T7棘突平。
因為C7、T3、T7的棘突均能較準確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較正確地定位。
2
橫突的觸摸定位法
(1)頸椎橫突的觸摸定位:
C1橫突:位於乳突與下頜角連線中點水平的胸鎖乳突肌後緣。
C2橫突:位於下頜角水平線與胸鎖乳突肌後緣的交界處。
C3橫突:位於舌骨角水平線與胸鎖乳突肌後緣的交界處。
C4橫突:位於甲狀軟骨近上緣水平線與同肌後緣的交界處
C5橫突:位於甲狀軟骨水平線與同肌後緣的交界處。
C6橫突:位於環狀軟骨水平線與同肌後緣的交界處。
C7 橫突:位於上一橫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鎖乳突肌後緣觸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約1.0-1.5cm,即為一個橫突。
(2)胸椎各橫突的觸摸定位:不易觸摸清。
(3)腰椎各橫突的觸摸定位: L3橫突:最易觸摸。在骶棘外緣與第12肋交界處或稍下即是。
另一方法:醫生將拇、食指儘力張開,置於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橈側貼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為 L3橫突尖。
L4、L2橫突:既然L3橫突可定,其上下即為L2、L4橫突。
L5橫突:位於髂後上棘的稍外上方。
3
關節突的觸抹定位
在棘突的兩側,用力按壓時,可觸到一系列串珠狀骨性隆起,即為關節突。頸腰椎關節突較深,胸椎者較淺,後者較易摸清。
4
椎體
第L3腰椎體平臍。
觸摸法定位法,雖簡便、實用,但因個體的發育、肥瘦不一,病理變化千差萬別,故準確性較差。
二
比移法
即從個體的X線片上,測量出各結構間的具體數據,再按比例(即將此數據除以X線片的放大或縮小率),將數據移到人體上,以定出各結構的體表位置。 具體方法如下:
1
頸椎棘突定位
從頸椎側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測量出該片之C2尖至C7頂尖的距離。而且還可測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離;依次類推,頸椎每個頸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張線側位片上都能精確地測量出。
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準確觸抹清楚的。故在人體上其C2、C7間的距離也能測量出。根據下列計算就可精確地標出頸椎各棘突的位置。 如X線上其C2-C7,為15cm.而人體的C2-C7為10cm. 其放大率:15cm/10cm=1.5。
若需知人體C4棘突的位置。則測量 X線上C2-C4為6cm。那麼人體上C4棘突,則 應位於人體C2棘突下:
若要確定人體C5的位置。則就測量X線片上C2-C5=7.5cm.那麼人體上C2-C5的距離,應為7.5cm/1.5=5cm處。
2
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
僅胸椎稍困難點。
再者,利用側位片,還可粗略估計表皮至黃韌帶的深度。以策針刀安全3,上下關節、橫突、椎板間隙、椎板間距的位置,均可在頸、胸、腰段正位X線片上顯示出。因而也可測量出其間的數值關係。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體表面標出。
目的:以選取進針刀的安全區 。
在脊柱周圍進針刀,有相對安全區、相對危險區、危險區。
如患者頸椎正位片上:C5.6棘間的中點(A)到其右側的椎板內側(b)為0.6cm;(A)到關節突關節的外側緣(c)為2.0cm。假如該片的縮小率為0.5。
故該患C5.6棘間的中點到右側椎板內緣的距離,即為:A- b=0.6cm/0.5=1.2cm.
中點到關節突外側緣的距離,為:A-c=2.0cm/0.5=4.0cm.
若D為上下關節突的中點:即為(A-c)-(A-b)X1/2處。即:(4.0cm-1.2cm)X1/2=1.9cm.
故該患者在中點旁1.9cm處(D點)進針,是相對安全的。
亦可用此法選取胸、腰段進針之安全區。
脊柱體表定位的作用
1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間位置。
2
既知棘突間位置,就可定其椎間孔、脊神經根出口處的位置。
3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體、脊髓節段的位置。
正常成人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每一脊神經根的分布、病損區,在體表的節段性分布。如頸椎病:
C5脊N根受激壓,出現肩、腕以上的上肢外側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顯,C4、C5棘突及C4-5棘旁壓痛明顯。影象學異常所見,也應在頸椎相同節段。
C6脊N根受激壓,感覺異常部位也為肩及上肢橈側,但可放射1、2指。肱二頭受累重;二頭肌反射異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壓痛重。影象學異常所見節段同。
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時,其癥狀、體征、影象學異常亦應能相互印證,其診斷才會可靠。不同節段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激壓不同腰脊神經根,其臨床癥狀、體征、影象學異常所見,三者均應是相互印證的。
但應注意:在胸腰段,由於脊柱與脊髓節段的長度差,較頸段更大。故同是節段性皮膚感覺異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變所致者,則棘突的壓痛部位,與頸段就不同。如下腹部皮節區,是由 T11-12脊N根支配。此區的感覺異常,若是脊髓病變,則是脊髓T11-12節段。此處相當於T8-9棘突處。應為T8、T9棘突壓痛。若脊柱病變致,應為T11、T12棘突壓痛。 若小腿前外側節段性感覺異常:為L5脊N根受激壓之表現。若為腰椎間盤突出致,應為L4-5椎間盤突出。則為L4、L5棘突壓痛。若為脊髓病變致,則為脊髓L5節段;其對應於T12棘突、L1椎體節。則為T12、L1棘突壓痛。
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關於舉辦「針刀微創臨床應用屍體解剖高級研修班」通知
為積極響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出的「實行分級診療,促進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發展,推進診療模式創新,促進中醫健康發展,探索總結中醫綜合治療區和中醫綜合治療室的建設經驗,建立融醫療、康復、養生保健於一體、全鏈條的醫院發展模式」政策,力推區域針刀醫學臨床診療發展,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繼教部主辦、北京王九針刀醫學研究院承辦、中國針刀醫學網協辦的「全國第十六屆針刀醫學培訓班」(項目名稱:針刀醫學治療疼痛進展學習班 項目編號:BZ20183306008)將定於2018年9月7日至9月15日在哈爾濱舉辦「針刀微創臨床應用屍體解剖高級研修班。本次學習特邀請國內著名針刀資深專家前來授課,並邀請省內外針刀專業醫師進行學術交流。
本次學習培訓特邀請國內著名針刀資深專家前來授課,並邀請省內外針刀專業醫師進行學術交流。
本班將原針刀基礎班、綜合班、解剖班、手法班、頸腰椎病專題班中臨床效果獨特、安全且容易操作的內容融為一體,採用課堂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老師與學員互動教學方式,包教包會,負責到底;本院以:學即會,正規教學授精髓,會即用,臨床實踐見療效為辦學宗旨。以中西醫結合、理論聯繫實際,以求新、求實、求效、求專、求精的辦學特點,為您的臨床診療技術登上一個新台階。學員學習後想要進修者免費安排,學完心中有疑惑者可免費再學,請以上各相關專業醫生屆時參加。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系統詳解:頸椎病的臨床診治技巧!
※從《解剖列車》認識『肌筋膜連接』世界!
TAG:針刀醫學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