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本有可能打敗英法聯軍,民族英雄怎麼就成了犧牲品
原標題:僧格林沁本有可能打敗英法聯軍,民族英雄怎麼就成了犧牲品
八里橋戰役是清朝近代對外戰爭中傷亡最慘痛的一次。清政府賴以支柱的滿蒙八旗被徹底摧毀,同時也讓洋人看清了大清國的衰敗,並叫囂著:架幾口大炮就能殖民中國的時代開始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清軍裝備的落後便暴漏無疑。雖有林則徐、魏源等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但清政府卻天真地認為《南京條約》為萬年和約,仍執迷不悟地實行「防民勝於防寇」的策略。兩次鴉片戰爭相隔20年,清政府完美地錯過了軍事改革的窗口期。
1856年,因不滿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條款,英法聯軍又再次挑起戰爭,但由於克里米亞戰爭和印度殖民地起義的原因,英法一直抽不出足夠的兵力,雙方時戰時停。
1856年,這兩場戰役結束後,英法聯軍迅速集結了1萬部隊,但沒想到卻在大沽口遭到了蒙古王爺僧格林沁的迎頭痛擊,陣亡500多人。此戰在歐洲引起巨大轟動,英法叫囂著要對中國實行更大規模的報復。
1860年,由15000英軍和7000法軍組成的聯軍攻進了天津。天津失守,北京門戶大開,清政府急忙派代表和談,但兩次均無法達成共識。僧格林沁只得在北京通州的八里橋率滿蒙騎兵精銳與聯軍展開決戰。
戰爭的結果以清軍慘敗告終,長期以來大家都將其歸結為僧格林沁的自大和愚昧,其實馬刀未必就不如洋槍,同時期的美國南北戰爭、克里米亞戰爭中輕騎兵戰勝步兵的例子比比皆是。
咸豐給僧格林沁謀劃的作戰計劃為:「須以奇兵抄襲,挫其前鋒,能以鳥槍、刀矛等短兵相接,則可操勝券矣」。翻譯過來就是以馬隊為先鋒實施中央突破,再從兩翼包抄。這個戰術不能說高明,但也沒有太大的失誤,畢竟從成吉思汗很橫掃歐亞到滿洲八旗入關用的都是這一招。
聯軍此戰總司令蒙托邦記載:
「清軍騎兵成密集隊形馳騁而來,直至離法軍前沿陣地僅五十來米,這一切全無聲息,聽不到任何指揮號令,這場面確實令人吃驚和緊張。」
平原作戰利於洋人火炮瞄準,清軍在付出巨大代價,但衝到距對手50米處仍能保持嚴明的軍紀,足以說明八旗軍並沒有那麼不堪。兩翼包抄的馬隊也逼近了對手,聯軍曾回憶道:
「有一個時候,全部騎兵都繞過了科林諾將軍的左側,因為格蘭特將軍帶著他的騎兵到左翼去發動攻擊,也就暴露了科林諾將軍。」
僧格林沁的馬隊衝鋒表現的異常英勇,但後方的炮手卻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法軍軍官瓦蘭·保羅回憶:「清軍的鐵炮,因為沒有調整好方向,總是從我們頭頂上飛過。」否則也不是沒有勝利的可能。
沒有受到大炮的攻擊,清軍馬隊雖近在眼前,聯軍仍能從容的以來複槍應對。清軍被打得人仰馬翻,更可怕的是槍聲讓「馬匹驚駭,回頭賓士衝動步隊,以致不能成列,紛紛退後。」
?僧格林沁的戰術雖然會產生巨大的傷亡,並不是沒有勝利的可能的。要求一位傳統將領短時間內領悟現代戰爭的奧秘未免強人所難。清軍慘敗的原因是全方位的,但至少僧部的英勇表現獲得了敵人的尊重。
僧格林沁唯一的遺憾可能是沒能戰死在八里橋或大沽口,而是死在捻軍無名小卒的刀下。這樣一個抗擊外敵的民族英勇,最終成了烘托清政府昏庸腐朽的犧牲品。
※每年800億美金助黑幫綁架國家,墨西哥越禁毒為何毒梟越猖狂
※手握十萬軍隊迎娶18歲選美冠軍,世界毒王為何因挖地道名聲大噪
TAG:史料不輯 |